田文靜
一、殷都區農業生產發展現狀
殷都區現有涉農鄉(鎮、辦)14個,耕地面積38.89萬畝,種植作物有林果、糧食作物、蔬菜等,種植結構多樣。由西至東依次為山區、丘陵和平原,作物種植結構分布和種植模式也隨地形明顯變化:西部山區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除部分水澆地外基本為一年一熟,主要包括磊口鄉、許家溝鄉和都里鎮;中部丘陵區以小麥、玉米和雜糧為主,為一年一熟和一年兩熟二元制種植區,包括水冶大部、倫掌大部以及安豐鄉、洪河屯鄉的西部區域;東部平原區作物以小麥、玉米和蔬菜為主,是傳統優質小麥生產區,多為一年兩熟,主要包括曲溝鎮、北蒙辦、西郊鄉和洪河屯鄉、安豐鄉的東部區域。
二、殷都區農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問題
1、農業生產條件尚不完善
水利是農業命脈,全區耕地面積38.89萬畝,有效灌溉面積26.85萬畝,占69%;節水灌溉面積3.94萬畝,占耕地面積的10.26%。現有的灌溉設施不能滿足現有耕地灌溉的需要,特別是西部丘陵山區農田基礎設施老化失修,田間灌溉方式粗放,農民科技種田意識不強,限制了農業高產出。
2、農業經營水平低
目前全區小規模種、養農戶分散經營比重仍然較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規模小、數量少,帶動能力弱。農業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程度還不是很高,與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高標準還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在農業規模化經營水平、機械化裝備水平、標準化生產水平、社會化服務水平、信息化支撐水平等方面需要提升的空間還很大。全區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為25%,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為38%,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比重40.5%,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為65%,“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產量比重僅3.5%。
3、農業結構不盡合理
全區耕地面積38.89萬畝,糧食種植面積近28萬畝,占72%;蔬菜等經濟作物6萬畝,占16%;這種傳統溫飽型的農業結構仍未發生實質性的改變。普通小麥、玉米等大宗農產品生產比重大,優質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等特色農產品生產比重小,實現附加增值的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和休閑農業欠發達。
三、農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有利形勢和重要舉措
1、農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有利形勢
(1)近郊休閑觀光農業推動作物品種優質、結構多樣。近郊農業生產由單一蔬菜生產向優質瓜果、優質林果生產轉變,引進了草莓、蘋果、梨、獼猴桃、葡萄、核桃等多個品種。目前近郊的休閑、觀光農業園已經發展近50個。
(2)以洪河屯、安豐、倫掌為主幾個鄉鎮沿安姚公路、洪積線道路兩側的小雜糧種植區歷史悠久,農民種植意愿高漲,技術成熟,谷子、大豆、紅薯、花生面積都有所增加,去年僅在楊家洞和申家洞就發展谷子2000畝。
(3)發展“三品一標”認證增加優質農產品供給。殷都區已經建立農產品追溯系統平臺,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科學規范、健康有序發展無公害乃至綠色農產品,促進農業種植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目前全區建立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1個,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示范基地2個;無公害產品認證11個,無公害產地認證13個,涉及生產企業13家。并計劃1年內實現綠色食品認證1個,地理標識認定1個。
2、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措施
(1)2017年初,農業局出臺了《殷都區種植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指導全區種植業結構優化,推動優質品種種植。2017年全區共調減玉米近5.2萬畝,其中增加油料作物1.25萬畝,紅薯(含優質紅薯)0.73萬畝,雜糧(谷子、大豆等)1.26萬畝。
(2)圍繞省政府“四優四化”要求,區政府出臺《殷都區加快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實施意見》,推進全區農業結構優化,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特色,發展適宜的農業特色產業。
(3)區政府制定的《殷都區現代農業2018-2020年發展規劃》重點為推進我區現代農業發展,補齊農業現代化的“短板”,打造新殷都現代農業“提升板”,實現三產融合,農林牧融合,促進農業良性循環發展。主要是通過構建“四區、三線、五園、八基地”的農業空間格局,大力發展兩大傳統優勢產業(優質小麥和小雜糧),三大鄉鎮特色產業(西部丘陵山區的大紅炮花椒、優質小米、優質紅薯),五大外延增效產業相互融合“235”產業體系(食用菌、紅薯深加工、中藥材、坡地經濟林及旅游休閑農業),2-3年內,三產都將有長足發展。
四、意見和建議
1、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產品產量
建議市水利部門給予政策支持,解決西部丘陵山區農田基礎設施老化失修,最大限度滿足現有灌溉需要。
2、培育龍頭企業,實現農業高產高效。
培育經營主體土地流轉、土地代管,引進優質高效農業、畜牧和林果新品種,實現優質農產品區域化和規模化生產;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推進產業融合;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實現農業高產高效;推進信息化水平建設,實現產銷對接;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著力打造知名品牌,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希望市農業部門給予相關政策支持。
3、加大財政支持
建議市發改、財政、水利、農業、林業、畜牧、商務、扶貧等部門,整合項目資金,予以重點支持。
4、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區直各部門也要結合各自職能,加強對農業發展的指導、協調和支持。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規劃、住建、國土等部門,要加大手續辦理和協調力度,加快道路、水利、通信、電力等配套建設,切實解決基礎設施薄弱的難題;宣傳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大力發展的良好環境。
(作者單位:455000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曹操高陵管理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