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紅英
農村專業合作社是信息化時代的新政策,重點圍繞家庭承包經營開展,結合實際情況,為農民提供專業的農產品銷售、加工、運輸、存儲等技術方案,幫助農民實現農產品增收的組織。農村專業合作社屬于組織結構,內部成員需要承擔責任,為農民提供技術、信息等服務,從而實現快速致富。現階段,國家對于農村經濟建設十分關注,并且出臺了新的政策,意在打造新型農村,提高農村的文化程度、通信程度,進而打開農村市場,實現經濟的創新。
一、強化社會培訓力度、推進農村專業合作社的應用
農民致富是國家治理的目標之一,通過構建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社,可以促進戰略目標的實現。農民的思想存在局限性,為了確保農村專業合作社的應用效率,需要做好前期培訓工作,使得農民了解、認可專業合作社,并且可以積極參與其中。政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得全社會認可農村專業合作社,形成共同的認知,從而促進專業合作社業務的開展。強化社會培訓力度是推進農村專業合作社工作開展的基礎,村干部、合作社管理人員需要承擔起責任,構建“人才培訓”工程,提高內部員工的文化水平與思想境界,提升合作社的整體管理能力與工作能力,再引導村民的思想與認知,從而促進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快速發展。
二、通過農村專業合作社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的價格在不斷提升,消費者不滿物價漲得太快,過高的物價增加了社會居民的經濟負擔。雖然農產品的價格提升,但是農民的收入卻并沒有增加,針對此種現象開展調查,發現主要原因是農民從事的種養活動投入消耗較大,增加了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導致收益降低。農村專業合作社針對這一現象,先是做了市場調查,在了解市場分配機制的基礎上,通過調整產業鏈,優化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從而降低各個環節的成本,實現了農民增收與農業增收。例如,對于農作物的種植,專業合作社會針對年度的氣候條件、市場需求,選擇最適合種植的農作物,并且將最新的技術、種植流程推薦給大家,促使村民共同種植,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對于農產品的制作,合作社可以構建加工平臺,或者是選擇合作的加工企業,給村民提供加工渠道,幫助農民打開銷路,降低銷售成本,增加農民收入。
三、政府搭臺、推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產品走向市場
為了促進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社的應用,政府部門需要大力支持,除了資金扶持之外,還需要政府搭臺推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產品走向市場。政府部門要加強與農業龍頭企業的溝通,借助企業發展的管理政策調整扶農結構,優化專業合作社內部組織。如湖北隨縣政府,在互聯網合作的背景下,結合精準扶貧理念,目前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達一千五百多家,其中包括養殖業、種植業以及綠色旅游業,成為脫貧攻堅的新樣板。與此同時,為了將農產品推向市場,針對農村通訊水平落后的情況,政府部門搭臺,積極引入合作企業,實現農產品與企業的對接,做好溝通交流工作,從而促使合作組織產品走向市場。農民種養的農產品缺少銷路,買不上價格,且銷售環節時間長、阻礙多。農村專業合作社通過政府搭臺可以快速尋找銷售渠道,將大量農產品推向市場,幫助農民解決了問題,推動了農民致富。農村地區不乏優質的農產品,但是由于交通運輸、銷售渠道等現象,導致農產品過期損壞,農民沒有得到應得的利益,消費者買不到好的農產品。針對這一現象,政府部門需要起到積極作用,政府牽頭加強與市場的合作,將優質的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產品引入市場,進而實現共贏。
四、構建農村專業合作社融資平臺、快速推動農民致富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金融行業快速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要積極開展創新,借助網絡平臺開展業務,從而提高工作實效性。為了實現農民致富的發展目標,農村專業合作社要推動農業企業發展,并且鼓勵農業企業創新。無論是農民自主創業還是已經發展的農業企業,要想擴大規模都需要大量資金,政府的扶持力度有限,唯有拓寬融資渠道才能解決問題。為此,農村專業合作社可以構建融資平臺,宣傳自身的優勢,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進而獲得更多的發展資金,突破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目標轉向農業,農村專業合作社可以借助這一點,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宣傳,構建農村合作融資網站,進而拓寬農業融資渠道,改善農村地區的經濟面貌,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
綜上所述,農民致富是國家治理的目標之一,通過構建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社,可以促進戰略目標的實現。本文從構建農村專業合作社融資平臺、快速推動農民致富,政府搭臺、推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產品走向市場,通過農村專業合作社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強化社會培訓力度、推進農村專業合作社的應用四方面,論述了基于農民致富的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社應用,進而為農村經濟研究提供參考。
(作者單位:441400湖北省宜城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