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美國上市證券轉板制度研究

2020-07-20 06:50:40彭運朋
證券市場導報 2020年7期
關鍵詞:上市制度

彭運朋

(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澳門 999078)

一、引言

2020年6月3日,中國證監會對外發布了《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轉板上市的指導意見》(〔2020〕29號)。該文件規定:“轉板上市屬于股票交易場所的變更,不涉及股票公開發行,依法無需經中國證監會核準或注冊,由上交所、深交所依據上市規則進行審核并作出決定。”在此之前,我國證券監管機構還從未允許上市證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系統(新三板)間轉移,因此,這一全新的轉板制度無疑是我國資本市場法制的一大突破。1

然而,轉板制度在美國則由來已久,有關轉板實踐亦頗為豐富。這些轉板實踐從上世紀80年代即已存在,近些年則越發頻繁。例如全球制藥巨頭賽諾菲公司于2019年將其在美國的上市交易地點從紐交所轉到納斯達克,以此獲得“成本節約效應,以及在投資者關系管理方面能夠提升在歐洲和美國的市場認同、改善與金融界互動的豐富工具”。反過來,2013年甲骨文公司(Oracle)從納斯達克轉到了紐交所。2不管是從紐交所轉到納斯達克,還是從納斯達克轉到紐交所,都并不少見。紐交所建立了專門的公開網頁用于介紹為何以及如何從其他交易所轉到紐交所。3而納斯達克的數據顯示,2005―2019年從紐交所轉移到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市值累計已超過1.5兆美元。4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5在資本市場法制體系早已建立的情況下,如何才能更好地加強“基礎制度”的建設?對此,比較研究應該是一種擺脫思維定勢的束縛、獲取新思路的方式。證券法是全球化或者說同質化程度最高的部門法之一。在這種同質化大潮背景下,那些截然不同的證券法規定在學術上具有別致的意趣。轉板制度就是這種為數不多的例子。筆者并不主張照搬照抄,但是對于這樣一種截然不同的差異,我國學界和實務界有必要關注和加以研究。首先,為我國轉板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提供比較法借鑒。本文研究顯示,與美國證券法中的轉板制度相比,我國對轉板制度的功能定位存在偏差,這很可能會對后續實踐前景產生影響。其次,啟發對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底層方法論的反思。美國證券市場的規模、深度和活力堪稱全球之最,這在相當程度上得益于美國證券法有意鼓勵交易場所競爭的立場以及各交易所之間激烈的制度競爭、服務競爭。轉板制度是這方面的一種典型體現。再次,在學術層面破除一些思維定勢和知識誤區。上市證券在不同交易所上市并非不言自明地只能“從一而終”。國內學術界早已關注到證券交易所的競爭對證券市場和證券法的深刻影響,但當我們在談論全球“交易所競爭”的時候,我們指的是什么?很多人認為交易所的直接目標只是爭奪新股,但實際上國外證券交易所爭奪的不只是作為未來增量的新上市資源,還包括作為存量的已上市證券。如果從市值來說,存量競爭的壓力實際上要比增量競爭大得多。如納斯達克在上世紀80年代之所以推行內部分層,最直接的目的并不是吸引新公司,而是把自己市場里那些已成長到符合紐交所上市標準的上千家公司留下來,避免它們轉到在當時更有名望的紐交所。美國的交易所間圍繞雙層股權結構等公司治理的監管競爭亦是如此——競爭的不僅是增量,更是存量。對此,學術界目前存在一定誤區。

二、美國轉板制度的深層理念與具體制度

(一)轉板制度背后的深層理念:扶持競爭

要理解美國證券法中的轉板制度,必須先理解美國國會和美國證監會(SEC)扶持市場間競爭的深層理念。美國的立法者和政府監管者一直堅定地認為,交易場所之間的競爭是美國證券市場能夠繁榮發展和為投資者提供越來越好的投資環境的關鍵原因。這首先體現在《1934年證券交易法》第11A條。該條規定為美國的全國市場體系(National Market System, NMS)設定了五大目標,其中第二個是“經紀交易商之間、交易所市場之間、交易所市場與非交易所市場之間的公平競爭”。該條還要求美國證監會(SEC)運用自身享有的權力去“促進建立”(to facilitate the establishment)符合這些目標的全國市場體系(NMS)。這種扶持競爭的立場還體現在該法關于設立全國性證券交易所的第6條規定。該條詳盡列舉了注冊設立全國性證券交易所的9項注冊條件,這些注冊條件不僅沒有數量限制,而且還特意強調要開放市場和扶持競爭。例如第8項注冊條件就是“交易所規則不對競爭施加對于實現本法目的而言不必要或不恰當的限制”。有鑒于此,SEC認為自己的法定角色是“建立一個為市場競爭的強化提供足夠空間的監管環境,并對其加以監控和改善”。6于是,SEC在市場結構變遷中的角色頗為微妙:既強調發揮市場競爭在其中的基礎性作用,又不是簡單地奉行不干預政策,而是相反,圍繞扶持競爭的目標而積極有為、大刀闊斧地干預市場結構的形塑過程。

美國證券法扶持競爭的深層理念在上市證券異地交易的繁榮中已有體現。正是在SEC強力干預下,證券在美國上市后并不是只在上市所在的交易所交易,而是在幾十個市場同時交易,且異地交易的交易量比上市所在交易所的交易量更大。7實務上有些人認為美國的多中心交易體系造成證券市場的結構復雜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支離破碎(broken market)8或一團亂麻(a complete mess)的問題9,但SEC市場監管部認為,“多中心交易體系強化了市場競爭,而市場競爭使得股權市場的投資者真正擁有了可自由選擇的‘場所目錄’,同時提高了市場的效率和質量。”10當我們明晰了美國國會和SEC扶持市場競爭的深層理念后,轉板制度在美國的存在即是順理成章了。

(二)轉板制度的規范解構

美國國會和SEC對于證券上市地點只有信息披露和提前報備的要求,不論是首次上市抑或是上市后改變上市地點,在何處上市都完全屬于發行人和證券交易所自主協商決定的事項。國會和SEC在其中不僅沒有嘗試代為分配、指定,而且還致力于消除不利于發行人自主選擇和交易所競爭的障礙。

1.基本前提

上市地點不影響IPO審核。如若IPO審核對上市地點有要求,則上市后改變上市地顯然需要對此事項進行重新審核。但這種情況在美國不存在。《1933年證券法》在證券公開發行監管中對于公司上市地點只要求發行人在注冊文件中披露上市地點即可。該法第5~16條詳細規定了公開發行證券的注冊要求,這些條款中并沒有提到上市地點,只不過里面提到的注冊登記表里在實務上會有一欄是上市地點,僅此而已。而且,SEC在決定是否批準注冊生效時不會考慮發行后的證券是在紐交所、美交所、納斯達克抑或是其他哪個全國性證券交易所上市。SEC在將近一百年的實踐里不存在引導發行人選擇特定證券交易所的窗口指導,也不存在因上市地點而批準或否決發行申請的案例。此外,該法第18條規定免于各州發行審核的豁免證券指的是,在紐交所、美交所、納斯達克或者SEC認定為設置了與這三個證券交易所大體一致的上市標準的其他全國性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證券。11這里雖然涉及上市地點,但由于對三大證券交易所以及其他符合條件的證券交易所一視同仁,所以在哪個證券交易所上市并不影響發行能否免于各州審核。

2.上市地點不影響上市備案生效

《1934年證券交易法》規定SEC對上市環節實行備案制度。首先,該法第12(b)條和第12(d)條規定,發行人應向全國性證券交易所提交上市注冊文件,同時將這些文件的副本提交給SEC。證券交易所如果批準發行人的上市注冊,應將其決定通知SEC。注冊文件在SEC收到證券交易所批準上市通知之日起30天后自動生效,或者在得到SEC許可的前提下提前生效。在此,上市注冊的審核主體是證券交易所而非SEC。發行人和證券交易所向SEC報送文件的行為屬于備案而非報批,因為SEC的權力僅限于接收文件和決定是否允許文件在30天前提前生效,無權否決證券上市注冊。其次,納斯達克在2006年之前并沒有注冊為全國性證券交易所,證券在納斯達克上市時適用的不是第12(b)條和第12(d)條,而是第12(g)條。12根據該條規定,注冊文件不再經過交易所,而是直接向SEC注冊,但注冊文件仍然會在提交60天后自動生效,或者在得到SEC許可的前提下提前生效,SEC同樣沒有否決注冊的權力。而且,前述所有規定都沒有區分首次上市和上市后到新的交易場所上市,因此在已上市證券改變上市地點時仍然適用。這就使得發行人不僅在首發上市時可以自主選擇上市地點,而且在上市后還是可以自主決定是否改變上市地點。

3.SEC強力為已上市證券的轉板破除障礙

轉板自由絕非只是“法無禁止即可為”的自由。為了維持市場間的公平競爭,美國國會和SEC不僅不禁止或限制發行人在上市后改變上市地點的選擇,還強力地為其排除轉板障礙。這在SEC對證券交易所之間關于證券代碼分配糾紛的處理充分體現出來。

證券代碼曾經給上市證券的轉板自由造成較大限制。美國證券代碼不是由數字,而是由字母組成。在很長時間里,納斯達克為其上市證券提供的是四或五個字母的代碼,紐交所為其上市證券提供的是一至三個字母的代碼,全美證券交易所以及區域性證券交易所則使用兩個或三個字母。13由此,上市公司在納斯達克和紐交所之間改變上市地時就必須改變代碼。而證券代碼往往是公司品牌的一大載體(例如IBM、GM),更換代碼意味著巨大的品牌損失,而且更換代碼后投資者和上市公司不得不采取更改材料、將更名廣而告之、修改信息系統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因此發行人一般來說是不愿意更換代碼的。14由于紐交所、全美交易所及區域性交易所的代碼都是2~3位,所以在它們之間的轉板一直都能夠選擇保留代碼,于是在2001年8月至2007年3月在它們之間轉板的大約兩百家上市公司中僅有一家更換了代碼。這也說明上市公司非常不愿意更換代碼。代碼問題由此成為發行人在決定是否在納斯達克與其他證券交易所之間改變上市地點的一大顧忌。納斯達克認為這是造成其雖大力游說紐交所上市公司改投納斯達克但成效不佳的一大原因,因而極力主張改變按證券交易所劃分代碼字母數量的傳統“潛規則”。紐交所則極力主張維持傳統做法,理由是一至三個字母的差異化代碼是紐交所的一個品牌載體,能夠為在紐交所上市的證券提供“適用更高上市標準”的聲譽附加。15SEC注意到各證券交易所在代碼分配上已存在多年爭議16,而且可用的代碼資源(尤其是一至三個字母的代碼)隨著衍生品證券數量迅速增長而越發緊張17,因而在2005年2月要求各證券交易所提交關于全國性市場代碼分配的方案。在這樣的背景下,納斯達克從2005年11月開始就不斷對外表示準備允許前來上市的證券使用一到三個字母的代碼,并逐步與證券公司、投資銀行等一起做好了技術準備。18

圍繞代碼分配的爭議在2007年3月集中爆發。以紐交所為首的一方19向SEC提交了一份主張由紐交所、美交所等交易所獨占一至三個字母代碼的全國性代碼方案。20該方案規定統一報價系統(Consolidated Tape Association, CTA)的成員才能參與這些代碼的分配,而納斯達克不是CTA的成員,因此該方案實際上就是要把納斯達克排除在外。納斯達克則針鋒相對地在半個月內連續向SEC提交了三分與之相左的注冊文件:第一份是與其他機構一起提出的全國性市場代碼分配方案。21該方案允許所有證券交易所自由使用一至五個字母的代碼的。22第二份是申請允許所有從其他證券交易所轉到納斯達克的證券繼續使用三個字母的代碼。23第三份則是針對個案,提出其準備允許一家從美交所轉到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Delta Financial Corporation在納斯達克繼續使用其三個字母的代碼DFC。24其中,前面兩份是依據《證券交易法》第11條和SEC的608(b)(1)規則提出的,須經SEC批準方能生效,第三份針對個案的注冊文件則是依據《1934年證券法》第19(b)(3)(A)條以及SEC的19b-4(f)(5)規則提出的,一經注冊即生效,但SEC可以在60天內將其廢止。從三份從深到淺的方案組合可以看出,納斯達克是在精心布局,既希望能全面推翻原來的潛規則,又希望在萬一SEC不同意或暫時不同意全面推翻潛規則時能夠在個別或部分領域有所突破。面對兩大交易所的爭斗,SEC專門將紐交所一方的注冊文件和納斯達克的三份注冊文件集中在一個公告里一并公開,征求公眾意見,并表示將盡可能公開和快速地解決爭議。25

在SEC維護市場間公平競爭的立場作用下,上述監管規則之爭以納斯達克的全面勝利告終。SEC沒有在60天內廢止第三份針對個案的注冊文件,然后在2007年7月份批準了納斯達克的第二份關于允許攜三個字母的代碼轉板的方案。在這樣的背景下,納斯達克在2008年4月又向SEC提交了一份一經注冊即生效但SEC可以在60天內廢止的第四份注冊文件,提出允許轉到自己市場里的CA公司(CA, Inc.)繼續使用其兩個字母的代碼CA。26SEC也沒有在60天內將其廢止。最后,2008年11月SEC在加以修改的基礎上批準了納斯達克等提交的第一份關于全國性市場代碼分配的一般性方案,并要求凡是提供證券上市服務的自律組織——意即包括之前提交了相反方案但未得到SEC批準的紐交所等——都必須加入到這一方案確定的代碼分配體系中。27

SEC指出,納斯達克等關于將保留代碼的權利在所有市場中平等分配的主張符合公平競爭的原則,而且能夠使得已有的或未來新成立的自律組織更容易與已有的主要市場展開競爭28,因而SEC決定采納該分配方案。29在該方案下,“如果一個發行人從一家證券交易所轉板到另一家,新的證券交易所自動有權使用該發行人證券原有的代碼”。30這意味著上市證券可以攜碼轉板。31SEC進一步表示,不允許發行人在改變證券上市地點時繼續使用原有代碼的做法構成了對市場間競爭的限制,且這種限制屬于《證券交易法》第6(b)條和第15A(b)規定的“對于實現本法立法目的而言不必要或者不恰當的限制”。相反,允許轉板時使用原有代碼可以“讓發行人能夠更容易地從一個證券交易所轉移到另一個證券交易所,進而強化證券交易所在提供上市地方面的競爭”。

此外,納斯達克還主張成立市場間代碼分配局(Intermarket Symbols Reservation Authority, ISRA)來負責分配代碼,同時由所有自律組織各派出一名代表組成政策委員會,在一人一票的基礎上負責管理這一機構。SEC同樣對這一提議表示贊同,認為這種“各派一人,一人一票”的機制能夠削減成員以反競爭的方式行事的能力。32顯然,SEC在是否允許各證券交易所共享一至五個字母的代碼、是否允許攜碼轉板、由誰具體分配代碼這三大問題上始終都把維護市場間的公平競爭作為權衡取舍的核心考量。

三、美國轉板制度的實踐情況

美國國會和SEC前述扶持競爭的理念和制度規定使得各證券交易所之間圍繞上市資源展開了非常激烈的爭奪,爭奪既包括增量新證券的IPO,也包括既有上市證券的轉板,其中的主要競爭者無疑是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在納斯達克1971年成立后初期,大型公司基本上都選擇在紐交所上市,而小公司基本上都選擇在納斯達克上市,二者之間在客觀上存在大與小的區分,幾乎沒有競爭。不過,隨著時間推移,1971年上市的英特爾、1977年上市的蘋果、1986年上市的微軟和甲骨文等都是從中小企業成長為能夠達到紐交所上市標準的大中型優質企業。一份1993年的報告顯示,納斯達克有超過1000家這樣的公司,而紐交所不失時機地對這些企業伸出橄欖枝。33這觸動了納斯達克的根基。于是,納斯達克全力展開了對大公司的爭奪,既包括游說已經從中小企業成長為大企業的上市公司不要轉移到紐交所,也包括游說紐交所已有的上市公司從紐交所轉投自己的市場或者在兩個市場實施雙重上市(Dual listing)。

納斯達克的內部分層便是雙方競爭的結果。為了留住已經成長起來的英特爾等大公司以及吸引新的大公司,同時也改變人們認為紐交所上市標準高于納斯達上市標準、紐交所上市公司優于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印象,納斯達克在1982年將市場劃分為上市標準較低的“小型資本市場”和上市標準較高的“全國市場”,在2006年進一步設立了上市標準比當時的紐交所更高的“全球精選市場”,同時將原有兩個板塊分別更名為“全球市場”“資本市場”。而且,納斯達克還一直在不斷調整各板塊的上市標準,既包括評判指標,也包括各指標的達標門檻。34面對納斯達克的挑戰,紐交所也不甘示弱,特別是在2008年收購了全美證券交易所,將其作為自己的中小企業板塊,同時也與納斯達克一樣不斷調整自己的上市標準,包括在2008年允許虧損企業上市。重疊的上市標準不僅意味著雙方在爭奪新的IPO,更意味著已有上市證券可以市場間轉移。

在已上市公司轉板爭奪中,2008年允許攜碼轉板的代碼分配新規可謂是一個分水嶺。該新規之前,從紐交所轉板到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屈指可數,但反過來卻有將近200家公司在2000―2004年間從納斯達克轉移到紐交所。35擁有二百多年歷史的紐交所在競爭中是占優的。納斯達克吸引轉板的效果不佳,無奈之下于2004年啟動了主要針對紐交所上市公司的雙重上市項目,但同樣成效有限。不過,2008年的代碼分配新規破除了轉板證券必須放棄原代碼的顧慮,攜碼轉板的證券數量顯著增加。總體而言,2008年新規后在競爭中占優的是納斯達克。以上市公司轉板為例,最近五年有98家上市公司轉入納斯達克(如表1所示)。這98家公司基本上都來自紐交所,其中包括賽諾菲、聯合航空、百事可樂等巨頭公司。納斯達克稱,從2005年算起至2019年6月底,從紐交所轉移到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市值累計超過1.5兆美元。36反過來,紐約證券交易所表示,自2000年至今共有265家市值合計1.3兆美元的上市公司從納斯達克轉板到了紐交所。37考慮到其中發生在2000―2004年間的轉板就已有將近200家公司38,所以可以推斷在2008年后從納斯達克轉到紐交所的上市公司要比反方向轉板的數量少許多。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兩家交易所在上市標準、交易規則等方面自律監管制度越發趨同,聲譽、市場規模等方面的差距日漸縮小,而納斯達克的上市年費顯著低于紐交所。這些實踐數據表明,2008年SEC出臺的代碼分配新規確實消除了證券轉板的一大障礙,強化了交易所間的有效競爭。

表1 近五年轉入納斯達克的公司數量及代表公司

除了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美國目前具備股票上市資質的證券交易所還有NYSE全美證券交易所(NYSE American LLC)、芝加哥證券交易所、全國證券交易所等傳統上的“區域性證券交易所”,以及2008年成立的BZX交易所、2018年成立的投資者交易所。這些交易所在上市公司轉板中都是凈轉出。SEC有數據顯示,在2001年8月到2007年3月,約有200家上市公司在紐交所、被紐交所兼并前的全美證券交易所以及區域性證券交易所之間轉板。39SEC未說明,但我們可以合理推斷,這約200家上市公司的轉板全部或者絕大部分都是從全美證券交易所、區域性證券交易所轉到了紐交所。BZX交易所原本希望通過成為自己市場上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以此吸引其他公司前來上市,然而不幸的是,它的交易系統在其自己的IPO中出現了技術錯誤,不僅不得不取消了IPO,還放棄了開拓股票一級發行市場的努力。2018年,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s)從納斯達克轉板到了新成立的投資者交易所,成為后者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但是由于在投資者交易所交易其股票的做市商太少,該公司一年后又轉板回到了納斯達克。40

四、對我國證券監管的借鑒意義

美國證券市場的上述轉板制度及實踐情況說明,轉板制度在美國承擔的制度功能是強化交易場所之間的競爭。紐交所、納斯達克等交易所在競爭壓力下不斷調整和完善自身的交易機制、服務、技術等,最終造就了一個強大的證券市場。比較之下,我國之所以推出轉板制度,主要目的則是吸引更多企業到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幫助該系統發展壯大。全國股轉系統設立初期對企業的吸引力較為有限,因而監管層自2012年即開始提出建立從全國股轉系統到滬深交易所的轉板制度的設想,希望借助轉板前景吸引企業掛牌。隨著近兩年全國股轉系統在掛牌企業數量、交易量、換手率等方面持續顯著走低,轉板制度再次被賦予了發展全國股轉系統的希冀。但是,這種設想存在三方面問題。

其一,該設想必須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上,那就是滬深交易所特意控制直接受理上市申請的數量,以此為全國股轉系統留出轉板上市的指標;或者對轉板上市提供比直接上市更優惠的上市條件。這意味著中國證監會在全國股轉系統與滬深交易所之間做強制性的資源調撥,而這種行政干預并不利于我國證券市場的市場化進程和長遠健康發展。過度行政化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一大痼疾,提升市場化才應是長遠方向。

其二,即便確實需要通過交易所間強制性的資源調撥方式幫助發展全國股轉系統,更明智的做法是允許已經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證券在全國股轉系統開展異地交易。這既有利于扶持全國股轉系統發展壯大,也有助于強化滬深交易所和全國股轉系統之間的良性競爭。上市證券在上市地以外的其他地方交易,這在我國實踐背景下似乎顯得荒誕離奇,但在國外發達的資本市場是極為普遍的現象,例如在紐交所或納斯達克上市的證券實際上同時在數十個交易場所交易。41

其三,全國股轉系統的發展從根本上來說有賴于交易機制、服務、技術、品牌等自身要素的提升,而轉板前景對其助益頗為有限。讓更多企業在到滬深交易所上市之前先前到股轉系統掛牌一段時間,這對全國股轉系統來說難言有多少實際益處。相反,轉板制度會使其面臨掛牌企業轉板至滬深交易所的競爭壓力。如若企業在全國股轉系統精選層掛牌一年后即可選擇轉板到滬深交易所,那么在當前條件下,企業無疑會選擇轉板。全國股轉系統在完善自身交易機制(特別是集合競價、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標準、精選層掛牌審核等)方面面臨著比滬深交易所更多的制度約束。與轉板制度相比,減少這些制度約束才是全國股轉系統發展壯大的長久之策。總之,實際上轉板制度無法承擔發展全國股轉系統掛牌的功能,對轉板制度的功能定位是存在偏差的。

此外,本文研究還說明上市公司在證券交易所“從一而終”并非不證自明的,還需要立法者和監管者斟酌判定。中國證監會于2014年3月27日以“監管問答”的方式指出:“首發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意愿,在滬深市場之間自主選擇上市地,不與企業公開發行股數多少掛鉤。中國證監會審核部門將按照滬深交易所均衡的原則開展首發審核工作。企業應當在預先披露材料時確定上市地,并在招股書等申報文件中披露。本問答發布前已申報的企業可本著自愿原則,重新確認上市地并更新申報文件。”42這是我國證券交易所市場化進程中的一次重要變革。滬深交易所在成立后幾年也曾激烈競爭并留下在競爭中競相改善服務及自律監管的佳話,但證券監管機構從1997年開始不再允許企業自主選擇上市地點,而是建立了一套上市資源行政化分配規則。盡管細節上經歷了2000年、2004年、2010年的多次調整,但主基調始終是行政分配,直到上述2014年“監管問答”以及近期的注冊制改革將選擇上市地的自主權大體上交還給擬上市企業。然而,選擇上市地的自主權不僅在首發上市環節,還包括上市后的轉板。首發上市基本實行市場化以后,有無可能進一步在轉板制度上有市場化的突破?證券交易所有多重身份,不僅是市場的自律監管者,同時也是市場主體的一種,但不管是何種身份,都有機會從競爭中煥發更大活力——市場主體之間的競爭自然是活力之源,而自律監管者的競爭也已被監管競爭理論證明是有助于改善監管效果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論斷在上市證券資源分配和監管競爭中都應適用。

注釋

1. 與“轉板制度”相比,筆者認為把這種制度稱為“轉場制度”更為準確,因為這可以區別于在交易所內部不同板塊間的轉移。但為對話便利,沿用“轉板制度”的既有用法。

2. 甲骨文在納斯達克的上市年費是十萬美元,在紐交所則需要五十萬美元。那么甲骨文公司為何要轉投年費更高的紐交所?甲骨文公司只是在其公告中籠統地表示董事會認為這是對股東、客戶和伙伴而言最好的選擇。美國知名的發行人咨詢集團(Issuer Advisory Group)的CEO評論稱,紐交所至少會從曝光度和宣傳度上為甲骨文提供回報。See Mamudi S. Oracle to list on NYSE in biggest exchange defection ever[EB/OL].(2013-06-20)[2019-12-24].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3-06-20/oracle-to-list-on-nysein-biggest-exchange-defection-ever.

3. 該專頁的網址為:https://www.nyse.com/listings/transfers。

4. See Nasdaq. Nasdaq welcomed 185 IPOs and 15 exchange transfers in 2019[EB/OL]. (2019-12-16) [2019-12-24]. https://www.nasdaq.com/press-release/nasdaq-welcomed-185-ipos-and-15-exchangetransfers-in-2019-2019-12-16.

5.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6. See Arthur L. Testimony concerning preserv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National Market System for secur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EB/OL]. (2000-05-08)[2019-12-24]. https://www.sec.gov/news/testimony/ts082000.htm.

7. 參見彭運朋. 論美國證券市場結構中的政府干預——以異地交易的繁榮為中心[J]. 證券市場導報, 2018,(11): 70-78.

8. See Sal A, Joseph S. Broken markets: how high frequency trading and predatory practices on Wall Street are destroying investor confidence and your portfolio[M]. FT Press, 2012.

9. See Thomas P. Comments before the 2010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Exchanges[EB/OL]. (2010-10-11) [2019-12-24]. https://www.interactivebrokers.com/download/worldFederationOfExchanges.pdf.

10. See SEC Division of Market Regulation. Market 2000: an examination of current equity market developments[R/OL]. (1991-04-27) [2019-12-24]. http://www.sec.gov/divisions/marketreg/market2000.pdf.

11. 美國在1933年至1996年間實行的是雙重注冊制:如果一種證券準備在全國范圍內發行和上市,除符合例外的豁免條件外,必須同時在聯邦和50個州的證券監管機構注冊。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96年國家證券市場促進法》(National Securities Markets Improvement Act of 1996)的出臺。該法為了減輕市場主體由于雙重監管體制受到的監管壓力,修訂了《證券交易法》第18條,引入了正文所述豁免規則。

12. 該條規定的制定背景可參見宋旺明, 張加強, 肖羽. 美國場外市場信息披露制度變遷及其啟示[R/OL]. (2012-07-01) [2019-12-24]. http://www.sac.net.cn/yjcbw/zgzqzz/2012/2012_05/201205/P020120701049416907455.pdf;李建偉, 潘巧紅. 英美非上市公眾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及其啟示[J]. 中州大學學報, 2010, (4): 6-10.

13. 這種做法在2007年以前屬于約定俗成的潛規則,并沒有正式的規定。實務操作上,一個交易所接到代碼申請后首先核對自己的代碼記錄冊,看該代碼是否已被使用;如該代碼尚未使用,則進一步把新代碼使用意向告知其他交易所;如果其他交易所沒有反對,則該交易所允許其上市證券使用該代碼,其他交易所則更新各自的代碼記錄冊。參見SEC針對以紐交所為首的一方和以納斯達克為首的另一方提出的兩份沖突的代碼分配草案的征求意見公告:SEC.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Release No. 34-56037 (May 15, 2000).

14. Se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Release No. 34-56028 (July9, 2007).

15. 值得注意的是,全美交易所和其他地區性交易所也使用二或三個字母的代碼,只不過由于規模上無法與紐交所相提并論,因此準確地說,使用這些代碼的上市公司不是“全部”而是大多數在紐交所上市。這個差異正是SEC在后面不認同紐交所前述主張其中一個關鍵原因。

16. 例如在1999年,全美交易所準備為在其市場上市的“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使用單字母的代碼Q,但傳統上獨占單字母代碼的紐交所激烈反對,甚至向法院起訴請求禁止全美交易所使用該代碼。全美交易所最終主動放棄了Q這個代碼,改為使用三個字母的QQQ。See Big Board Drops its Lawsuit Against Amex[N/OL]. The New York Times,1999-03-10[2019-12-24]. http://www.nytimes.com/1999/03/10/business/big-board-drops-its-lawsuit-against-amex.html.

17. 26個字母可以組成26個單字母代碼,676個雙字母代碼,17576個三字母代碼。

18.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Release No. 34-55519 (March 26, 2007).

19. 具體包括當時的全美證券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國際證券交易所、波士頓證券交易所、太平洋交易所。

20. 方案內容見SEC網站:https://www.sec.gov/rules/sro/nms/2007/4-534.pdf。

21. 具體包括當時的全國證券交易所、群島證券交易所、芝加哥證券交易所以及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

22. 方案內容見SEC網站的公示:https://www.sec.gov/rules/sro/nms/2007/4-533.pdf。

23.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Release No. 55563 (March 30, 2007).

24.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Release No. 34-55519 (March 26, 2007).

25. See SEC announces process for proposals on securities “Ticker”symbols[EB/OL]. (2007-04-05) [2019-12-24]. https://www.sec.gov/news/press/2007/2007-63.htm.

26.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Release No. 34-57696 (April 22, 2008).

27.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Release No. 34-589049(November 6, 2008).

28. SEC前半句應該主要指紐交所與納斯達克之間的公平競爭,而后半句主要指其他已有或未來成立的交易所與紐交所/納斯達克競爭。

29. 但是公告板市場(OTCBB)和粉單市場(Pink Sheet)的證券只能延續使用四或五個字母的代碼的傳統做法,不得使用一至三個字母的代碼,以不增加投資者的混淆。

30. See SEC. SEC approves National Market System plan for selection and reservation of securities symbols[EB/OL]. (2008-11-06) [2019-12-24]. https://www.sec.gov/news/press/2008/2008-264.htm.

31. 這與我國業內討論的電話號碼的攜號轉網非常類似。事實上,在SEC收到的評論意見中,確有兩份意見提到了美國電話號碼的攜號轉網。

32.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Release No. 34-589049(November 6, 2008).

33. 同注10。

34. 上市標準的演變可參見化定奇. 納斯達克市場內部分層與上市標準演變分析及啟示[J]. 證券市場導報, 2015,(3):4-11.

35. See The letter from Joan C. Conley, Senior Vice President and Corporate Secretary, Nasdaq, to Nancy M. Morris, Secretary, Commission, May 1, 2007. 轉引自SEC.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Release No. 34-56028(July 9, 2007).

36. 同注4。

37. 數據來源:紐交所的轉板介紹專頁https://www.nyse.com/listings/transfers。

38. See The letter from Joan C. Conley, Senior Vice President and Corporate Secretary, Nasdaq, to Nancy M. Morris, Secretary, Commission, May 1, 2007, 轉引自SEC.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Release No. 34-56028(July 9, 2007). 這一時期那么多企業從納斯達克轉到紐交所,顯然跟科技股泡沫破滅、納斯達克形象受損有關。

39.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Release No. 34-55563(March 30, 2007).

40. See Maria N. Interactive brokers to move listing of its shares back to Nasdaq[EB/OL]. (2019-12-23) [2019-12-24]. https://financefeeds.com/interactive-brokers-move-listing-shares-back-nasdaq/.

41. 同注7。

42.《發行監管問答——首發企業上市地選擇和申報時間把握等》。可在中國證監會網站查看,http://www.csrc.gov.cn/pub/newsite/fxjgb/gzdt/201403/t20140327_246194.html。

猜你喜歡
上市制度
20.59萬元起售,飛凡R7正式上市
車主之友(2022年6期)2023-01-30 08:01:04
10.59萬元起售,一汽奔騰2022款B70及T55誠意上市
車主之友(2022年4期)2022-11-25 07:27:30
52.8萬元起售,全新奔馳EQE正式上市
車主之友(2022年5期)2022-11-23 07:24:48
14.18萬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車主之友(2022年4期)2022-08-27 00:57:48
13.29萬元起售,全新XR-V熱愛上市
車主之友(2022年5期)2022-04-06 11:54:26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中國衛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中國衛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中國衛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論讓與擔保制度在我國的立法選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看国产一级毛片|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91网址在线播放| 色综合五月婷婷|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 欧美在线黄|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精品1区2区3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久操中文在线|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区|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无码免费试看| 国产久操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久操中文在线|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色图久久|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 五月婷婷综合网|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好吊色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91色老久久精品偷偷蜜臀|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综合网久久| 色有码无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国产黄色| 91网址在线播放|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色综合激情网|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在线中文字幕网|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在线中文字幕网|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制服无码网站|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免费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