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韜 黃江澤 張原
(1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 2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 3中國人民解放軍61646部隊 )
2020年2月9日,日本在種子島航天中心用H-2A火箭成功發射了情報采集衛星-光學-7(IGSO7),提升了日本的天基情報獲取能力。本文對日本“情報采集衛星”(IGS)系統的發展背景、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進行介紹。

“情報采集衛星”(IGS)是日本發展的成像偵察衛星星座,由兩對共4顆衛星組成,每對包含1顆光學成像偵察衛星和1顆雷達成像偵察衛星。IGS衛星的目標是通過光學和雷達兩種衛星協同工作,實現全天時、全天候成像偵察,密切監視東亞、中國大陸與臺灣、釣魚島以及俄羅斯遠東等地區,特別注重對朝鮮地區的軍事詳查,為日本政府和軍方提供圖像情報,同時也用于民用自然災害監控任務。
日本政府在內閣情報會議下設立了“情報采集衛星推進委員會”,為IGS衛星系統的發展和應用制定方針和政策,進行頂層綜合規劃,并對計劃的實施進行監督管理。2003年,日本成立了內閣衛星情報中心(CSIC),具體負責IGS系統地面段管理與衛星的運行和使用。
IGS衛星項目由日本內閣官房負責,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負責衛星早期在軌測試,測試完成后,將運管權移交給CSIC。三菱電機公司作為衛星系統的總承包商,負責衛星系統的開發和研制。文部科學省(原科學技術廳)參與光學有效載荷和衛星平臺的研制,經濟產業省(原通商產業省)參與雷達有效載荷的研制,總務省(原郵政省)參與地面控制系統的研制。
目前,日本已經完成第二代IGS衛星的全面部署,開始部署第三代IGS衛星。截至2020年2月底,日本已經發射18顆IGS衛星,其中光學衛星10顆,雷達衛星8顆;目前有10顆衛星在軌運行,其中光學衛星5顆,雷達衛星5顆,包含了超期服役的4顆衛星。

IGS衛星發射與運行情況
日本一直極其重視IGS系統的研制和部署。2008年5月21日,日本頒布了新修訂的《宇宙基本法》,將以前的“和平利用”,即“非軍事”修改為“非侵略”,為全面發展軍用衛星系統掃清了障礙。2012年6月,日本對《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設置法》(簡稱JAXA法)進行了修訂,刪除了JAXA法中“開發和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的條款,使JAXA具備了發展軍事航天系統的合法權力。2013年1月,日本通過《宇宙基本計劃》,提出要加強“情報采集衛星”的研制部署,不斷擴展、強化信息搜集功能和預警監視能力,實現對東北亞地區安全態勢的快速獲取。通過法律修訂,日本著力擺脫“非軍事”束縛,采用以民掩軍的方式重點發展高分辨率成像偵察能力,極力擴大軍事航天開發應用。
IGS衛星星座運行在高度500km、傾角97.3°的太陽同步圓軌道,分布于降交點地方時10:30和13:30的2個軌道面上。標準配置下,每個軌道面部署1顆IGS-O光學衛星和1顆IGS-R雷達衛星。4顆衛星組成星座時,重訪周期小于1天。2015年,日本為了提高重訪頻率和時效性,決定增加IGS星座衛星數量,由原來的4顆增至8顆,并與2顆數據中繼衛星配合使用。
(1)第一代IGS衛星
IGS-O1為光學成像衛星,質量約850kg,功率2~3kW,采用三軸穩定控制方式,設計壽命5年。星上載有全色相機和多光譜相機,全色分辨率1m,多光譜分辨率5m,幅寬10~20km。IGS-R1為雷達成像衛星,質量約1000kg,功率3~4kW左右,采用三軸穩定控制方式,設計壽命5年。星上載有合成孔徑雷達(SAR),分辨率1~3m,幅寬10km。2007年3月,IGS-R1衛星在即將達到5年設計壽命時,因電源故障失效。
(2)第二代IGS衛星
與IGS-O1衛星相比,IGS-O2衛星成像速度有所提高。IGS-O3衛星采用在IGS-O3試驗星上經過驗證的有效載荷和重新研制的衛星平臺,平臺姿態敏捷機動能力有所提高,全色分辨率由第一代的1m提高到0.6m。IGS-O4與IGS-O3衛星采用相同的系統設計,全色分辨率為0.6m,IGS-O4衛星的指向性能也有所提高。
IGS-R2衛星質量約1200kg,采用三軸穩定控制方式,設計壽命5年。有效載荷為合成孔徑雷達,分辨率為1~3m。IGS-R2衛星于2010年8月在未達設計壽命時,因電源故障失效。IGS-R3衛星分辨率約為1m,在結構上針對IGS-R1和IGSR2衛星所出現的電源故障問題進行了改進。IGSR3和IGS-R4衛星采用可瞬間改變衛星姿態的技術,姿態敏捷能力有所提高。
第一代和第二代IGS光學衛星的有效載荷與日本“先進陸地觀測衛星”(ALOS)的“全色立體測繪遙感相機”(PRISM)和先進可見光和近紅外相機-2(AVNIR-2)類似。而第一代和第二代IGS雷達衛星的有效載荷與日本ALOS衛星的“L頻段相控陣合成孔徑雷達”(PALSAR)類似。
(3)第三代IGS衛星
目前已發射的第三代IGS衛星包括IGS-O5試驗星、IGS-O5、IGS-O6、IGS-O7、IGSR5和IGS-R6,共6顆衛星。IGS-O5試驗星屬于第三代IGS衛星,用于驗證第三代光學成像技術,與第二代光學衛星相比,分辨率進一步提高到0.4m。IGS-O5試驗星設計壽命為2年。IGS-O5和IGS-O6是第三代光學成像業務星,分辨率0.3m,設計壽命5年。IGS-R5和IGS-R6是第三代雷達成像業務星,分辨率0.5m,設計壽命不詳。2020年發射的IGS-O7衛星是第三代光學成像業務星,分辨率0.3m。
(4)IGS衛星未來發展

2015-2025年IGS光學衛星計劃修訂(黃色標記)

2015-2025年IGS雷達衛星計劃修訂(黃色標記)
在日本航天政策演變,以及加強與美國的軍事紐帶之際,日本計劃擴展其成像偵察衛星艦隊,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對朝鮮和中國海軍的監控。2015年11月11日,日本宇宙政策委員會發布了新版《航天基本計劃》工程表修訂草案,宇宙開發戰略本部于12月8日正式批準并發布了工程表修訂版。該修訂版指出,將IGS星座的標準配置從現有的4顆衛星擴展至8顆成像衛星+2顆數據中繼衛星。IGS星座衛星數量增至10顆將能夠實現每天對地球任意目標多次重訪。
早在2015年9月,CSIC就向宇宙政策委員會提出了增加目前IGS星座的衛星數量,以及增加新型光學和雷達衛星的意愿。CSIC指出,目前由4顆衛星組成的IGS星座重訪頻率低,時效性差。因此,為了提高重訪頻率和時效性,建議把IGS星座數量由現在的4顆增至8顆,并與2顆數據中繼衛星配合使用。
CSIC建議,將未來的IGS衛星星座分為兩類。一類是目前運行的、由4顆衛星組成的“基礎衛星”,負責對關注地區進行發現、識別和詳細偵察。另一類是由2顆“光學多樣化”和2顆“雷達多樣化”衛星組成的“多時間軸衛星”。在“基礎衛星”發現和識別出目標的基礎上,“多樣化”衛星負責對目標區域進行動態監視(如船舶、車輛等),可實現對動態目標一天多次重訪。2016年CSIC申請的IGS相關預算總額為701億日元(約5.84億美元),比2015年的614億日元預算增加了87億日元,其中包括研制首顆“光學多樣化”衛星的經費。2017年內閣用于對地觀測系統預算總額為760億日元,占軍事航天預算費用的70%。預算主要用于制造發射IGS-O7和IGS-R6衛星的火箭,研制IGSO7衛星的零部件。首顆“光學多樣化”衛星研制預計需要8年,計劃于2024年發射。

IGS現有星座和未來星座對比圖
日本耗費巨資發展IGS衛星星座,目前其性能已不容小覷,第三代光學衛星分辨率達到0.3m,雷達衛星達到0.5m。對比法、德、俄三國,法國的光學遙感衛星雖然比日本現役的光學衛星性能優越,卻缺乏雷達衛星;德國擁有性能優越的雷達衛星但缺乏光學衛星;俄羅斯雖然兩者皆有,卻技術落后、可靠性也不佳。雖然和美國差距明顯,但日本同時擁有光學和雷達兩套系統的整體性能要強于其他國家。
宇宙開發戰略本部批準將IGS星座的標準配置從現有的4顆衛星擴展至8顆成像衛星+2顆數據中繼衛星。IGS星座衛星數量增至10顆將能夠實現每天對地球任意目標多次重訪,實現目標發現、識別以及船舶、車輛等動目標的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