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茹艷,馮小丹,任星瑤,侯靜怡,瞿 佳
(云南師范大學 信息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師范院校以提升教育質量為核心,著力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高水平專業型教師。而教育實踐作為教師教育中重要的教學環節,被認為是教師教育中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運用的重要途徑。由于各種客觀因素,在教育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如師范生實踐指導欠缺、實踐基地聯系困難、管理薄弱以及質量得不到有效監控等。因此,師范院校如何提高師范生的教育實踐能力,促使師范生能夠將所學專業知識有效地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成為值得研究的問題。
師范院校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實習學校長期密切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同時,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提供充裕的制度、財力、物力、人力、信息等保障[1]。建立“三位一體”協同培養機制的主要舉措有:(1)成立國家級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為師范生和一線教師創造交流的渠道,使前沿的教育思想理論與成熟的教育實踐知識不斷融合、碰撞。(2)開展“萬名校長培訓”,加強校長隊伍建設管理,提升校長綜合素養和學校管理水平。(3)承辦“國培計劃”,為實習學校提供師資培訓,服務實習學校教育。
院校與實習學校聯合組建學校教師教育機構。致力于構建協同、共生、共贏的區域性教師教育發展聯盟,形成教師教育人才協同育人機制。目的在于通過教師教育發展聯盟的模式,打破以往封閉的教師教學模式,全力加快教師教育一體化的進程。同時,成立“專業教師培訓中心”,通過教學機構、專業名師工作間、教師學習營等形式,開展教學相關的研討活動[2]。
基地建設應包含多元化的校外實驗教學基地和校內高層次實踐教學基地。對于以實習學校為主的教學型基地,具備省二級資質,擁有經驗豐富的教學團隊和現代化教室等教學設施;對于科研型實習基地,擁有名校的博士和教授指導進行科學研究;對于工程型實習基地,具備高級軟件工程師,項目經理等一線技術人員進行指導。
實習基地通過組織師范生觀察課堂的教學流程、教師課堂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學生課堂投入和配合情況,撰寫課堂心得體會和交流經驗,讓師范生對組織課堂教學有一個漸進的習得過程。除此之外,基地給師范生提供實際教學的機會,實習基地導師對師范生進行教學指導和班主任工作指導等教學工作,提高師范生的實踐能力。
根據師范生培養的要求,按師范生培養的內在邏輯,充分發揮平臺和學科的優勢,整合轉化優勢資源,構建學科、專業基礎、專業方向三級實驗教學內容體系,通過校內實踐創新、課程實驗創新及校外平臺擴展的建設,形成“基礎-綜合-創新”三層次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
制定實習教學工作基本規范,對師范專業實習時間、實習內容、實習地點、實習經費、實習形式、實習成績、實習匯報、實習管理做詳細規定。建立以實習計劃、實習形式、實習匯報與考核等為主要內容的管理機制,進而豐富和完善學生職前教育檔案建設,實現學生檔案的全面性、延續性和可鑒性。檔案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學生教育實習質量。
導師選聘時注重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能力。院外導師則要求實習基地單位成立實習指導小組,選派教學經驗豐富、有較高教學水平、責任心強的骨干教師。導師的實踐指導能夠提升學生對于教育教學工作的適應能力,迅速完成從職前教師到新手教師的轉變。為做好實踐指導工作,一方面,學校應加強校外導師的遴選和培訓,另一方面,通過多種途徑激發校外教師的指導熱情。如評選優秀實習學院和實習指導教師,給指導教師發放勞務報酬[3]。

圖1 實踐教學體系
為培養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師范院校應制定實踐教學管理的相關制度和措施對實踐過程進行質量監控。(1)管理制度的建立應明確教育實踐過程的評定標準。如在教育實習過程中就實習成績評定的目的、原則,評定內容、評定過程、評定方法做出明確要求和詳盡說明。(2)管理制度的建立應豐富評估方式,如建立準第三方考核評價機制。師范生實習成績準第三方考核評定可以由本校委托實習單位成立,由教務處牽頭,教科室或教研組中非指導教師構成的獨立考核小組對實習生的實習效果進行考核評價等[4]。
(1)高校內部見習、試講的效果評估。師范生在校內訓練和考核時產生的師生間和師范生之間的互評。這種教學技能訓練與考核標準實施效果的評估,既要進行上課程序評估,也要進行專業效果評估,主要包括學生互評和師生共評兩種方式。(2)師范生教育實習效果評價。在教育實習過程中除了評估其教學技能外,還要評估其教學對學生在專業素養的影響程度,所以可以根據專業的學科教師親臨實習班級以考試、詢問和活動的方式考察實習生所帶學生的專業知識方面的情況,才能全面評估師范生在實習過程中教學技能訓練與考核標準實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