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燕, 耿娟娟
(廣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耳鼻喉科, 廣東 廣州510800)
有研究[1]顯示鼻息肉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其特點為易反復、 不易痊愈。 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 臨床中對于鼻內鏡技術的使用更加規范, 且用于鼻息肉的治療價值較為顯著。 鼻內鏡治療鼻息肉主要是指使用鼻內鏡對鼻息肉實施手術治療[2]。 通過鼻內鏡手術治療有效地恢復患者的鼻腔及鼻竇的具體形態、 功能, 保持鼻腔、 鼻竇可通暢引流, 使患者鼻黏膜上皮防御功能得以重建[3]。 單純采用手術治療鼻息肉,患者存在一定的復發風險。 基于此, 本研究探討糖皮質激素聯合鼻內鏡治療鼻息肉的療效, 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收治的鼻息肉患者120 例, 隨機分為兩組各60 例。 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鼻塞、 頭痛等[4], 患者及其家屬均了解本研究內容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無手術禁忌證、 藥物禁忌證, 排除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排除患者精神疾病的患者。 對照組60 例患者中, 男性患者30 例, 女性患者30 例; 患者年齡范圍為25 ~64 歲, 平均年齡為 (45.20 ± 0.10) 歲; 患者病程為5 個月~3年, 平均病程為 (1.52 ± 0.13) 年。 觀察組60 例患者中, 男性患者31 例, 女性患者29 例; 患者年齡范圍為24 ~64 歲, 平均年齡為 (45.19 ± 0.12) 歲; 患者病程為5 個月~3 年, 平均病程為 (1.58 ± 0.14) 年。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糖皮質激素聯合鼻內鏡手術治療:在進行鼻內鏡手術前的一周每天清晨口服激素口服潑尼松, 劑量為40 mg, 術前2 天改為口服潑尼松60 mg。 選擇全身麻醉方式, 對篩泡、 鉤突進行切除處理, 依據患者病情開放全篩或前篩, 并開放上頜竇、 蝶竇、 額竇。 若患者并發雙下鼻夾肥大, 則對其進行雙下鼻夾部分切除處理; 若患者并發鼻中隔偏曲, 則對患者實施同期鼻中隔矯正術。 手術治療結束后用凡士林條填塞, 2 d 后取出, 同時每天噴曲安奈德, 每天2 次, 術后3 ~5 d 內每天口服潑尼松, 劑量為60 mg。 對照組患者僅采用鼻內鏡手術治療, 治療方式與觀察組患者相同。 兩組術后均予以抗生素抗感染與對癥治療, 進行1 年的隨訪。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 相關手術指標 (術中出血量、 手術時間、 住院時間、 術后鼻排氣時間) 及治療后1 年內的復發率。 療效評價標準[5]: 顯效: 治療后患者鼻塞、頭痛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 竇口開放情況良好, 且沒有膿液、分泌物等; 有效: 治療后患者鼻塞、 頭痛等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 竇口開放情況良好, 膿液或腔內分泌物明顯減少; 無效: 治療后患者鼻腔內膿液或分泌物明顯增多, 病情持續惡化。 總有效率= (有效例數+ 顯效例數) /總例數× 100%。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8.33%,高于對照組的83.3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 [n (%)]
2.2 兩組的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 術中出血量、術后鼻排氣時間、 住院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比較
住院時間(d)觀察組 60 36.12±0.45 61.54±0.41 4.16±0.46 5.13±0.36對照組 60 45.19±0.58 97.58±0.21 6.01±0.78 9.67±0.10 t 95.703 606.021 15.824 94.121 P 0.000 0.000 0.000 0.000分組 n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鼻排氣時間 (d)
2.3 兩組的復發情況比較 觀察組60 例患者中1 例復發, 復發率為1.67%; 對照組60 例患者中10 例復發, 復發率為16.67%;觀察組的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χ2= 8.107, P = 0.004)。
鼻息肉屬于耳鼻喉科中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 臨床中多采用鼻內鏡進行治療, 已得到臨床的廣泛認可和患者的高度評價, 鼻內鏡治療使用高分辨和可變換視角的Hopkins-內鏡[6],可于直視下進行較深部的鼻息肉手術, 利于清理凹陷及裂隙內的病灶, 加強鼻竇通氣與引流功能的恢復[7]。 臨床上針對鼻息肉患者主要采用手術治療方法,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醫療技術的不斷深入研究, 鼻內鏡治療廣泛應用于臨床。 鼻內鏡具有自身的幾個特點: 視野清晰、 分辨率高、 視角具有轉換功能, 應用于鼻息肉去除術中, 可在患者受到最小創傷的情況下, 有效去除鼻息肉病灶[8-9]。 鼻息肉內鏡治療受到諸多專家的推廣與認可, 不足的是, 鼻內鏡手術雖可有效地去除鼻息肉, 但單一采用手術治療, 患者治療后復發率較高。 糖皮質激素是人類機體重要的調節因子, 具有抗炎、 抗毒、 增強免疫等廣泛的功能, 術前給予患者口服糖皮質激素, 可有效清除鼻腔細菌感染并減輕鼻黏膜炎癥, 降低患者在術中受到感染的風險。 術后繼續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可增強患者鼻腔內血管的通透性, 降低鼻部腺體對應的刺激性反應, 改善患者鼻腔水腫情況, 增強患者鼻腔內皮屏障的保護作用, 也可穩定鼻黏膜上皮細胞的自身防御功能。 糖皮質激素聯合鼻內鏡治療鼻息肉的療效更為理想, 糖皮質激素可有效減少炎癥遞質釋放, 改善鼻部血管的活性與通透性, 減少術中出血量, 應用于鼻內鏡治療中效果較佳。
本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采用糖皮質激素聯合鼻內鏡治療鼻息肉, 其治療總有效率為98.33%,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3.33%;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 手術時間、 術后鼻排氣時間、 住院時間等臨床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 <0.05)。 夏冰等[10]的研究將150 例鼻息肉患者分為兩組,均采取鼻內鏡治療, 同時觀察組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考組, 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 手術時間均低于參考組, 觀察組的半年內復發率低于參考組 (P <0.05), 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 糖皮質激素聯合鼻內鏡治療鼻息肉的效果顯著,可優化患者的手術指標, 降低術后復發率, 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