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會全, 顧雪松, 李赫, 付顏春
(遼源礦業集團公司總醫院 骨科, 吉林 遼源136200)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臨床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 臨床主要表現為膝關節腫痛、 腫脹、 僵硬等, 該病誘發的因素較多, 主要包括過度勞累、 膝關節外傷、 不正確走路姿勢等, 具有較高的發病率, 患者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治, 容易導致肌肉萎縮、 膝關節畸形等一系列并發癥, 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1-2]。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 促進功能恢復, 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鑒于此, 本研究探討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對老年重度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VAS、 HSS 評分的影響,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 年7 月至2018 年7 月收治的老年重度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58 例。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經X 線檢查確診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了解研究內容, 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 合并重要臟器器質性損傷; 合并精神系統疾病。 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按照雙盲法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 (n =29) 和觀察組 (n =29)。 對照組中女19 例, 男10 例; 年齡61 ~75 歲, 平均年齡 (68.02 ± 3.69) 歲; 病程2~12 年, 平均病程 (7.05 ± 1.26) 年。 觀察組中男15 例, 女14 例; 年齡60 ~76 歲, 平均年齡 (68.23 ± 3.78) 歲; 病程3~12 年, 平均病程 (7.54 ± 2.34) 年。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藥物治療: 雙醋瑞因膠囊 (昆明積大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J20100150, 規格: 50 mg) 50 mg/次, 2 次/天, 連續治療3 個月。 觀察組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 指導患者取仰臥位, 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后, 常規消毒皮膚, 同時在患者患側大腿跟上系好止血帶, 選膝關節正中切口, 沿髕骨內側切開關節囊, 暴露關節部位, 徹底切除股骨后方骨贅、 部分骸下脂肪墊、 內外側半月板及前后交叉韌帶等,脈沖沖洗器徹底清創。 同時, 脛骨采用髓外定位方法, 股骨采用髓內定位方法, 行股骨遠端截骨, 矯正膝關節同時外翻5° ~7°, 然后保持膝關節后傾5°。 手術過程中, 評估患者的膝關節屈伸情況, 選擇適當試模測試, 原則為膝能充分伸直, 關節穩定, 切忌過緊。 最后應用抗生素水泥, 安裝相應假體, 充分止血, 依次縫合關閉切口。
1.3 評價指標 治療前、 治療后5 個月評價以下指標: ①根據視覺模擬評分法 (VAS)[3]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分, 總分為10 分, 分數越高則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 ②采用膝關節評分標準 (HSS)[4]評估膝關節功能, 量表包括疼痛 (30分)、 功能 (22 分)、 活動范圍 (18 分)、 穩定性 (10 分)、 肌力 (10 分) 以及屈膝畸形 (10 分), 滿分為100 分, 分數越高, 表明患者膝關節功能越好。 ③采用生活質量量表 (QOL)[5]評估生活質量, 量表包含社會功能、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環境功能、 綜合功能5 個領域合計26 個條目, 各領域滿分為100分, 分值越高, 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軟件處理數據。 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 行χ2檢驗; 計量資料以表示, 行t 檢驗。 P <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VAS 評分、 HSS 評分 治療前, 兩組的VAS 及HSS 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治療后, 兩組的HSS 評分均較治療前提高, VAS 評分較治療前降低, 且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 HSS 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 HSS 評分比較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 <0.05。
組別 n VAS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9 10.53±0.45 2.98±0.20a 59.12±4.25 85.72±5.26a對照組 29 10.68±0.46 4.05±0.23a 58.74±4.29 78.35±5.44a t 1.255 18.905 0.339 5.245 HSS 評分0.215 0.000 0.736 0.000 P
2.2 生活質量 治療前, 兩組的QOL 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治療后, 兩組的QOL 評分均較治療前提高,且觀察組的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表2 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 <0.05。
組別 n 社會功能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環境功能 綜合功能治療前觀察組 29 59.05±3.16 57.82±3.26 54.65±4.29 61.15±3.95 52.76±1.98對照組 29 58.42±3.23 57.65±2.86 53.74±4.55 60.28±4.14 52.44±1.57 t 0.751 0.211 0.783 0.8119 0.682 P 0.456 0.834 0.437 0.416 0.498治療后觀察組 29 77.62±7.19a 86.28±5.16a 75.37±6.72a 88.26±4.25a 78.13±4.26a對照組 29 66.70±6.66a 73.88±4.87a 64.22±5.14a 72.68±4.53a 67.33±7.15a t 6.000 9.411 7.097 13.507 6.988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P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骨科常見的疾病, 近年來,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 經濟水平的發展,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臨床主要表現為膝部酸痛、 膝關節彈響、 膝關節腫脹等, 該病誘發因素較多, 多為勞累、 遺傳因素、 受涼等引起, 容易反復損傷, 具有高發病率的特點[6]。 患者若早期不能夠及時采取治療, 隨著病情發展到晚期, 可給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一定不良影響。
目前對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臨床主要采用常規藥物治療、 中藥貼敷治療、 關節清理術等[7], 傳統藥物治療過于局限、 單一, 嚴重阻礙藥物發揮其最大效益, 且長期應用藥物治療可導致患者產生耐藥性等諸多不良反應, 而患者一旦停止藥物治療, 可加重病情進展, 甚至發生畸形和萎縮, 從而給患者生活質量帶來不良影響[8]。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逐漸被應用于臨床, 其主要通過切除交叉韌帶、 半月板、 骸下脂肪墊等, 再通過安裝假體取代膝關節半月板發揮生物作用[9], 可改善患者膝關節伸屈功能, 促進患者預后恢復, 臨床常用于治療各種膝關節不穩、 膝關節內外畸形等。 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 觀察組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 HSS 評分、 生活質量量表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提示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重度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顯著, 安全性高, 可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促進患者關節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重度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效果顯著, 可有效提高膝關節功能, 緩解疼痛程度, 提高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