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順來, 趙其中, 曹楠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1 精神九科, 2 精神一科, 3 防治科, 河南 駐馬店463000)
雙相情感障礙又稱雙相心境障礙, 為臨床常見兼具躁狂及抑郁特征的精神類疾病[1]。 患者臨床多呈現心境高漲、 情緒不穩、 易激惹等癥狀。 采用心境穩定劑聯合抗精神病藥物可幫助患者控制病情、 改善社會功能, 但長期服用易損傷神經系統及胃腸道系統, 影響治療效果。 本研究探討喹硫平聯合丙戊酸鎂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血清TBIL、 ALB 水平的影響, 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選擇2017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我院收治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90 例, 隨機分為兩組。 對照組45 例, 男25 例, 女20 例; 年齡21 ~58 歲, 平均 (34.32 ± 3.69) 歲。 觀察組45 例, 男26 例, 女19 例; 年齡22 ~57 歲, 平均 (34.28 ± 3.65) 歲。 兩組的基線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 ①符合 《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 (第5 版)》[2]中相關診斷標準; ②BRMS 評分[3]大于22 分; ③無藥物濫用史; ④患者及其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 ①嚴重肝臟損害者; ②內分泌及血液系統疾病者; ③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 ④器質性精神疾病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丙戊酸鎂片 (湖南省湘中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0890013, 規格: 0.2 g), 初始劑量200 mg/次, 3 次/d, 根據患者耐受程度, 7 ~14 d 內劑量逐漸增至400 mg/次, 3 次/d, 連續用藥30 d。 在對照組基礎上, 觀察組給予富馬酸喹硫平片 (蘇州第壹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30741, 規格: 25 mg) 進行治療, 口服, 第1、 2 天, 25 mg/次, 3 次/d; 第3、 4 天, 50 mg/次, 3 次/d; 第5、 6 天,75 mg/次, 3 次/d; 第7 天, 100 mg/次, 3 次/d; 治療第2周, 依據患者的臨床反應及耐受性調整劑量, 150 ~750 mg/d,分三次服用。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治療前、 治療30 d 后的TBIL 以及ALB 水平, 儀器選擇Senlo 8011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珠海森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氧化法測定TBIL 水平, 溴甲酚綠法測定ALB 水平。 ②比較兩組治療前、 治療30 d 后的BRMS 以及HAMD 評分[4]。 BRMS 共13 個條目, 每個條目均采用無癥狀 (0 分)、 輕微 (1 分)、 中度 (2 分)、 明顯 (3 分) 以及嚴重 (4 分) 五級評分法, 分數越高則狂躁癥狀越嚴重; HAMD分為正常 (<8 分)、 輕度抑郁 (8 ~20 分)、 中度抑郁 (20 ~35 分) 以及重度抑郁 (>35 分) 四個級別。 ③觀察并比較兩組的不良反應, 包括食欲減退、 嘔吐、 嗜睡、 煩躁、 心動過速。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TBIL 及ALB 水平 治療30 d 后, 兩組的TBIL 及ALB 水平均上升, 且觀察組的TBIL 及ALB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TBIL 及ALB 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TBIL 及ALB 水平比較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 <0.05。
組別 n TBIL (μmol/L)ALB (μ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5 7.34±1.72 10.12±2.16a 39.96±2.77 46.12±2.69a對照組 45 7.30±1.75 8.89±2.01a 40.01±2.80 43.43±2.65a t 0.109 2.797 0.085 4.779 0.913 0.006 0.932 0.000 P
2.2 BRMS 及HAMD 評分 治療30 d 后, 兩組的BRMS 及HAMD 評分均下降, 且觀察組的BRMS 及HAMD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BRMS 及HAMD 評分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BRMS 及HAMD 評分比較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bP <0.05。
組別 n BRMS 評分HAMD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5 26.05±3.81 7.49±2.32b 29.30±3.76 6.15±2.18b對照組 45 26.09±3.78 11.82±2.60b 29.28±3.90 10.69±2.24b t 0.050 8.336 0.025 9.744 0.960 0.000 0.980 0.000 P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3。

表3 兩組的不良反應比較 [n, n (%)]
雙相情感障礙病因未明, 應激、 環性氣質、 遺傳等因素均參與其中[5]。 依據該癥發作情況可分為躁狂發作、 抑郁發作以及混合發作, 病情多變且治愈率較低。 受此影響, 部分患者心理負擔及壓力過重, 致使其喪失應對能力, 從而出現攻擊、 自殺等行為, 威脅自身及社會安全。 針對該類患者, 藥物療法仍為首選治療方式, 利于減輕臨床癥狀, 減少疾病發作次數。
丙戊酸鎂為常用的抗癲癇廣譜藥物, 可競爭性抑制γ-氨基丁酸轉移酶, 降低其代謝速度, 進而提高腦內γ-氨基丁酸水平, 緩解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臨床癥狀[6]。 但該藥安全性較低, 大量服用可引發腦水腫、 呼吸抑制、 肝功能障礙等不良反應。 因此, 用藥期間應嚴密監測患者體內血藥濃度, 以防發生嚴重毒副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30 d 后, 兩組的TBIL及ALB 水平均上升, BRMS 及HAMD 評分均下降, 且觀察組的各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P <0.05);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亦顯著低于對照組 (P <0.05); 表明喹硫平聯合丙戊酸鎂治療雙相情感障礙的效果顯著, 利于調節患者血清TBIL、 ALB水平, 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 改善患者的躁狂及抑郁狀態, 且安全性高。 喹硫平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 主要活性代謝產物為去甲喹硫平, 可與5-羥色胺以及多巴胺D1、 D2 等多種神經遞質受體相結合, 促進單胺釋放, 引發抗抑郁效應, 從而改善患者的精神分裂癥狀[7]; 此外, 該藥具有較高的腎上腺素α1受體親和力, 可有效抑制交感神經節后纖維活動狀態, 進而控制躁狂癥狀。 研究[8]表明, 雙相情感障礙的發生、 發展與機體抗氧化功能減退密切相關。 TBIL 與ALB 均為非酶類抗氧化劑, 可有效減輕細胞膜磷脂層連鎖氧化反應, 維持細胞膜結構的穩定性, 進而減輕其功能受損程度。 喹硫平通過抑制組胺H1受體, 降低腦內炎性因子水平, 從而緩解炎性反應, 減輕氧化應激, 進而調節非酶抗氧化物水平, 提升機體抗氧化能力。
綜上所述, 喹硫平聯合丙戊酸鎂治療雙相情感障礙的效果顯著, 利于調節患者血清TBIL、 ALB 水平, 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 改善躁狂及抑郁狀態, 且安全性高, 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