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道清
(清遠市清新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廣東 清遠511800)
流感全稱為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流感病毒屬于RNA 病毒, 具有較強的傳染性, 認為呼吸道飛沫傳播、 接觸傳播是其主要的傳播途徑, 且每年可引起季節(jié)性流行, 感染后具有較高的死亡風險,嚴重危害公眾健康[1]。 目前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感染最為有效的一種途徑, 且在老人、 兒童、 慢性病患者等人群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吳世臣[2]等的研究顯示, 在穩(wěn)定期老年慢阻肺疾病患者中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流感發(fā)病率, 預防患者原發(fā)病的急性發(fā)作。 本研究將2018 年至2019 年在本中心體檢的160 例納入研究, 以老人、 學生、 兒童、 慢性病患者、 可能密切接觸流感疾病患者的人員作為研究對象, 抽取80 例接種流感疫苗,并與同期未進行流感疫苗接種的80 例進行對比, 探討接種流感疫苗對流感疾病的預防控制作用。 現(xiàn)在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至2019 年本中心160 例體檢者進行研究, 抽取80 例接種流感疫苗者作為研究組, 另80 例未行流感疫苗接種者作為對照組。 研究對象: ①老人 (28 例): 年齡>60 歲; ②兒童 (43 例): 1 ~14 歲; ③學生 (56 例); ④慢性病患者 (22 例); ⑤可能密切接觸流感疾病患者的人員 (11例)。 研究組接種時間: 每年10 月~11 月中旬; 每年接種1次; 接種2 w 后可產生有效抗體。 研究組: 男44 例, 女36例; 年齡1 ~68 歲, 平均 (19.45 ± 5.46) 歲。 對照組: 男42例, 女38 例; 年齡2 ~69 歲, 平均 (18.95 ± 5.37) 歲。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接種對象范圍; ②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且知情同意; ③順利參與整個研究過程, 依從性良好。 排除標準: ①對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過敏者; ②雞蛋過敏者; ③妊娠早期女性; ④急性傳染病患者; ⑤精神障礙患者; ⑥6 個月以下嬰兒。
1.3 方法 對照組未接種流感疫苗。 統(tǒng)一設計統(tǒng)計表格, 記錄研究人群一般資料, 包括姓名、 年齡、 身高、 體重、 職業(yè)、 家族史、 婚育史、 手術史、 家庭住址、 感染流感情況等, 慢性病患者需加病種、 用藥情況 (名稱、 劑量、 用法等)、 病程、 有無并發(fā)癥等; 結合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設制定健康合理的飲食計劃、 鍛煉計劃; 鼓勵研究人群早睡早起, 飲食規(guī)律, 避免進食辛辣、 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幫助研究人群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每個月進行電話隨訪或家庭隨訪, 統(tǒng)計研究人群感染流感情況、 就診次數(shù)以及治愈率。 研究組接種流感疫苗。 所有接種人群接種的疫苗均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成分符合2016/2017 年流感病毒。 注射步驟: 囑接種者做好接種前準備, 露出上臂外側三角肌; 護理人員予安爾碘消毒, 囑接種者切勿亂動; 快速檢查流感疫苗是否在有效期內、 外表有無污染、 破損、 藥液是否變質以及劑量; 判斷完成后快速肌內注射0.5 mL; 接種后進行安全性評價, 并告知接種者近期勿進食濃茶、 咖啡、 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多飲水, 多攝入新鮮的瓜果蔬菜, 加強體育鍛煉, 若出現(xiàn)任何不合適及時就診。 統(tǒng)一設計統(tǒng)計表格, 記錄內容與對照組相同, 并增加接種疫苗名稱、 劑量、 接種過程是否順利等; 結合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制定健康合理的飲食計劃、 鍛煉計劃。 接種疫苗3 個月后進行電話隨訪或家庭隨訪,統(tǒng)計接種者感染流感情況、 就診次數(shù)以及治愈率。
1.4 觀察指標 使用國家衛(wèi)生標準流行性感染疾病診斷標準對所有研究對象是否感染流感疾病進行判斷, 并排除普通感冒、其他發(fā)熱性疾病。 觀察研究對象流感疾病發(fā)生情況、 就診情況和治愈情況, 以及慢性病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 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以± s 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流感疾病發(fā)生率為2.50%, 低于對照組的12.5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研究組治愈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20.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25%, 低于對照組的8.75%,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流感疾病發(fā)生情況、 治愈情況、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
流感病毒屬于RNA 病毒, 目前分為甲、 乙、 丙、 丁四種類型, 其中甲型、 乙型、 丙型均可感染人, 丁型主要感染豬、牛等。 流感病毒感染后可出現(xiàn)發(fā)熱、 寒戰(zhàn)、 頭痛、 乏力、 關節(jié)酸痛等癥狀, 輕癥患者與普通感冒表現(xiàn)相似, 重癥患者可出現(xiàn)呼吸窘迫綜合征、 休克、 病毒性肺炎等多種并發(fā)癥, 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 全球每年有29 萬~65 萬人死于由流感引起的呼吸道疾?。?], 而我國2010 年至2015 年, 平均每年有8.8 萬例流感相關呼吸道疾病死亡[4], 因此需采取一種有效的方式降低流感的發(fā)生率, 保證公民的身心健康。 《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 (2019-2020)》 (簡稱 “2019 年版指南”)[5]中明確指出, 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
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 滅活或利用轉基因等方法制成的自動免疫制劑, 人體接種疫苗后, 當其再次接觸該病原菌后會啟動免疫應答反應, 產生特殊的抗體、 免疫激素、 活性生理物質等低于病原菌的侵襲, 保證機體不受感染[6]。 本研究對80 例老人、 學生、 兒童、 慢性病患者、可能密切接觸流感疾病患者的人員進行流感疫苗接種, 結果顯示該組健康體檢者流感疾病發(fā)生率、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低于未接種流感疫苗組, 且流感疾病治愈率高于未接種流感疫苗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表明接種流感疫苗能夠有效預防流感疾病的發(fā)生, 且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 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
目前, 我國的流感疫苗包括三價滅活流感疫苗 (IIV3) 和四價滅活流感 (IIV4), 在健康人群中可預防59%的實驗室確診流感[7]。 何奔等[8]對454 名單獨或聯(lián)合接種流感疫苗、 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PPV23) 的老年人進行研究, 結果顯示接種后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以輕度為主, 發(fā)生率為10.13%, 以局部反應為多見, 全身反應較少, 多為注射部位疼痛, 其次依次為注射部位紅腫、 硬結、 疲勞乏力、 發(fā)熱、 注射部位皮疹、 頭痛, 表明疫苗接種的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 接種流感疫苗是一種預防流感疾病發(fā)生有效且安全性高的措施, 同時還能減少慢性病或老年人應因流感而引起的并發(fā)癥, 有效控制病情的進展, 為接種人群的健康提供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