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巧敏, 黃美玲, 朱其春, 朱玲
(中山市博愛醫院 婦產科, 廣東 中山528403)
高危妊娠是婦產科的常見疾病, 受高齡、 妊娠高血壓、 妊娠糖尿病等多種因素影響, 產婦極易發生流產、 早產, 胎兒生長遲緩、 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也顯著升高, 對母嬰健康威脅極大[1]。 另外, 分娩前宮縮的疼痛感及對分娩的陌生使得大部分高危妊娠初產婦存在抑郁、 焦慮情緒。 有研究[2]提出, 給予高危妊娠初產婦連續細致化護理, 可有效改善產婦身心狀況,從而改善高危妊娠結局。 鑒于此, 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高危妊娠初產婦104 例, 旨在探討連續細致化護理的應用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收治的104 例高危妊娠初產婦的臨床資料, 依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 (n =51) 和觀察組 (n =53)。 對照組產婦年齡21 ~38 歲, 平均年齡為 (29.56 ± 4.28) 歲; 孕周35 ~40周, 平均 (37.41 ± 2.18) 周; 文化程度: 大專及以上28 例,高中14 例, 初中及以下9 例; 其中妊娠糖尿病26 例, 妊娠高血壓15 例, 高齡6 例, 妊娠心臟病4 例。 觀察組產婦年齡為22 ~39 歲, 平均年齡為 (30.13 ± 4.11) 歲; 孕周36 ~41 周,平均 (38.21 ± 1.92) 周; 文化程度: 大專及以上31 例, 高中13 例, 初中及以下9 例; 其中妊娠糖尿病29 例, 妊娠高血壓17 例, 高齡5 例, 妊娠心臟病2 例。 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①健康宣教: 對產婦進行分娩前健康指導, 講解妊娠相關知識; 由營養師介紹合理飲食的重要性, 制定營養方案; 嚴密監測產婦體重、 運動、 飲食等方面變化, 以便及時調整。 ②心理護理: 多與產婦溝通, 注意其心理變化, 可通過音樂干預舒緩其情緒; 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分娩知識, 幫助其樹立分娩信心; 可通過言語、 心理暗示幫助產婦提前適應母親身份, 并指導其母乳喂養。 ③注意監測胎心, 多與產婦溝通交流, 緩解其心理壓力, 告知產婦進行適當活動, 以便分娩順利進行; 分娩期間, 注意監測產婦生命體征, 指導其分娩。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連續細致化護理: ①風險評估: 了解產婦具體情況, 對其風險程度進行分析, 比如年齡、 胎兒位置及妊娠合并癥等, 依據評估結果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 以便針對性地開展護理工作。 ②細致化護理: 了解產婦性格特點, 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 確保產婦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告知產婦注意分娩前需保持良好睡眠, 指導其藥物應用, 補充體內所缺乏的營養物質, 同時指導產婦進行適當有氧運動, 保持心情愉快; 鼓勵家庭干預, 囑咐家屬陪伴產婦,給予語言安撫, 緩解其恐懼不安心理。 ③連續性護理: 對產婦進行產前指導, 時刻做好分娩準備; 分娩前, 攝入足夠的熱量以便順利分娩, 其中糖尿病產婦控制糖量攝入, 高血壓產婦控制膽固醇、 脂肪的攝入; 分娩期間指導產婦調節呼吸, 選擇合適的呼吸節奏進行分娩; 產后指導產婦及家屬正確養護嬰兒,由營養師合理搭配月子餐, 鼓勵母乳喂養, 指導產婦正確佩戴腹帶。 產后2 周左右, 對產婦進行家庭回訪, 了解產后心理及生理恢復情況, 視情況給予相應護理。
1.3 評價指標 ①妊娠結局: 統計并比較兩組的分娩方式、 新生兒窒息發生率。 ②抑郁、 焦慮情緒: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 和焦慮自評量表 (SAS) 對兩組產婦的抑郁、 焦慮情緒進行評分, 每個量表均包含20 個項目, 總分80 分, 分值越高表示抑郁、 焦慮情緒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 軟件處理研究數據。 計量資料以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 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 檢驗; 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妊娠結局 觀察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 剖宮產率及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妊娠結局比較 [n (%)]
2.2 抑郁、 焦慮情緒 護理前, 兩組產婦的SDS、 SAS 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護理后, 兩組的SDS、 SA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 且觀察組的SDS、 S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SDS、 SAS 評分比較

表2 兩組的SDS、 SAS 評分比較
注: 與同組護理前比較, aP <0.05。
組別 n SDS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53 61.25±3.36 26.48±2.25a 59.24±2.14 23.69±1.65a對照組 51 61.54±3.45 40.32±2.18a 59.14±2.26 38.54±1.68a t 0.434 31.841 0.232 45.476 SAS 評分0.665 0.000 0.817 0.000 P
高危妊娠會給產婦及新生兒帶來極大的危險, 易導致胎兒生長遲緩、 先天畸形, 引發產婦難產、 早產, 且高危妊娠多合并糖尿病、 高血壓等病癥, 導致分娩危險度增高[3-4]。 初產婦無分娩經驗, 尤其是高齡產婦, 對自然分娩充滿恐懼、 不安情緒, 導致其更傾向剖宮產, 部分產婦剖宮產后易發生并發癥,不利于產后恢復[5]。 因此, 尋找有效的護理措施對高危妊娠初產婦而言意義重大。
連續細致化護理是指從入院至疾病恢復給予患者全程化、個性化、 細致化及連續性護理的服務模式, 此護理模式能夠提高高危妊娠初產婦對分娩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改善其焦慮、抑郁情緒, 進而改善妊娠結局[6-7]。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自然分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剖宮產率及新生兒窒息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P <0.05); 護理后, 兩組的SDS、 SAS 評分均顯著低于護理前, 且觀察組的SDS、 SAS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 <0.05)。 上述結果表明連續細致化護理可有效緩解高危妊娠初產婦的負面情緒, 改善妊娠結局。 分析原因在于: 通過對產婦進行全面評估, 了解其身體狀況, 可做到對癥處理;向產婦介紹自然分娩相關知識, 提高產前認知度, 可降低其心理壓力; 根據產婦具體合并癥調整飲食, 督促其加強運動, 能夠改善產婦身體狀況, 為自然分娩做好準備; 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 可降低其分娩壓力, 使其保持最好的分娩狀態, 提高自然分娩率; 多與產婦溝通, 了解其內心需求, 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可促使自然分娩順利進行。 此外, 連續細致化護理能夠為產婦提供從產前到產后細致化、 連續化護理, 在分娩時陪同產婦, 增加產婦分娩信心, 時刻注意其心理變化, 避免因心理因素引起宮縮異常, 導致產程延長, 引起胎兒缺氧; 產后對其進行回訪, 能夠及時發現心理、 生理發生異常變化的產婦, 以便為其提供相應服務, 減少產后抑郁癥的發生; 同時鼓勵產婦母乳喂養新生兒, 可增強新生兒抵抗力。
綜上所述, 對高危妊娠初產婦實施連續細致化護理能夠緩解其抑郁、 焦慮情緒, 改善妊娠結局,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