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心怡 宋紹征
【摘要】本文在文獻回顧和臨床見習的基礎上,對女性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疾病(FPFD/PFD)的評估工具、臨床表現、影響因素等進行綜述,并針對目前臨床上PFD的治療干預措施進一步闡述和分析,以減少產后PFD的發生,為臨床醫護人員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女性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疾病;臨床表現;評估工具;治療;干預
【中圖分類號】R71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5..02
1 PFD的評估工具
1.1 問卷評估
問卷評估主要包括盆底疾病困擾量表(PFDI)、盆底影響調查表(PFIQ)、國際失禁咨詢問卷-陰道癥狀(ICIQ-VS)、盆底困擾問卷(PFBQ)、澳大利亞盆底問卷(APFQ)[4]等。由于成本高、語言障礙、適用范圍局限等問題,只有PFDI和PFIQ被我國相關領域學者運用到產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疾病評估當中,其中PFIQ相較于PFDI實用性更強、涵蓋范圍更廣。
1.2 影像學評估
目前廣泛應用于臨床的影像學評估技術主要是超聲及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超聲成像技術包括二維、三維及四維。核磁共振成像(MRI)用磁共振成像儀進行磁共振檢查。常用的包括二維、三維核磁共振成像。影像學評估方法都是通過對盆腔結構成像,測量相關盆底肌群參數,從而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疾病進行評估。
1.3 盆底表面肌電Glazer評估法
Glazer評估法是運用盆底肌電生物反饋儀,通過陰道電極采集并測量盆底肌群進行一系列收縮和放松動作時產生的盆底肌肌電信號[7-8]。該評估方法用精準儀器測量,通過對其產生的肌電信號圖進行分析,評估盆底肌肉的功能是否受損。
2 產后PFD的臨床表現
2.1 生理方面
因為盆底肌肉就像吊床一樣支撐著膀胱、子宮和陰道等盆腔器官。一旦肌肉、筋膜、韌帶這些盆底支撐結構薄弱或損壞,不能很好地支撐盆腔的臟器,就會導致一個或多個盆腔器官掉入或被擠壓出陰道,也就是會出現盆腔器官脫垂。盆腔器官脫垂繼而會引發各種器官膨出。因此,產后PFD患者在生理方面會出現排尿異常、盆腔器官脫垂、性功能障礙、排便異常、慢性盆腔痛等臨床癥狀[9]。
2.2 心理方面
有研究表明,產后性功能障礙的發生率為49~83%[9]。產后PFD患者常常會因性交痛和陰道松弛出現對夫妻間性生活的冷淡,更甚者會出現對性生活的排斥,嚴重影響夫妻間的關系。其自身的性功能障礙和夫妻關系的僵化往往會讓產生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如果處理不妥善,極易造成產后PFD患者產后抑郁。恐懼心理 大部分產后PFD患者在妊娠前都未出現過像尿失禁,腰背疼痛,慢性盆腔痛等這類問題的。因此在產后出現這一系列問題時,一些產后PFD患者由于對疾病認知的缺乏和部位的隱私性羞于就診,對于自身發生的一系列癥狀感到恐懼和無助。
2.3 社會方面
往往患有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疾病的女性因生理和心理健康已經出現了一定問題,無法讓自己迅速適應原來的社會角色。在家庭中,產后PFD患者往往會和丈夫因性生活問題而產生矛盾。另外,家庭成員往往會將注意力集中孩子身上,忽略對產后PFD患者的關心,易造成產后抑郁。
3 導致產后PFD影響因素
3.1 妊娠
妊娠女性處于特殊的生理時期,其盆底結構會發生生理性改變。在妊娠期,一方面,隨著妊娠后期胎兒體重的不斷增加,子宮承受的負荷增大;另一方面,妊娠女性體內的雌孕激素也會迅速上升,會是妊娠前的30~50倍,這些都會造成盆底組織不同程度的損傷,從而出現盆底肌力異常、排尿異常、排便異常、盆腔器官脫垂等問題[10]。
3.2 分娩方式
分娩方式包括陰道分娩、會陰側切和剖宮產。徐桂平等研究表明[11],三種分娩方式對產婦盆底功能的影響由輕到重分別是:剖宮產、會陰側切、陰道順產。同時吳琳清等研究[13]也表明剖宮產相較陰道分娩,能夠有效地較低女性盆底功能疾病的發病率。但兩者都指出文中顯示結果為短期研究結果,并未長期追蹤[12]。
3.3 其他相關因素
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疾病(PFD)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陳曉琴等選取212例分娩后的青中年女性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PFD的發病與產婦的年齡、是否便秘、是否進行過子宮切除術、陰道分娩次數、產程長短等因素有關,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嚴重損害[13-15]。
4 治療干預措施
4.1 盆底電刺激治療
盆底電刺激是指采用電流刺激的方法,刺激盆底組織[16],從而達到治療目的。電刺激可以通過增強肌力和耐力改善盆底肌肉松弛的癥狀。此外盆底電刺激可以通過興奮陰部神經和腹下神經,抑制盆神經改善PFD,尤其是該疾病引發的尿失禁。
4.2 盆底磁刺激治療
盆底磁刺激是目前較為新穎的治療方法,和電刺激相比雖然都是通過電流刺激神經、肌肉等可興奮組織。但是電刺激需要通過電極與皮膚、粘膜等接觸,將電流傳導至目標組織;而磁刺激無需電極、無需與患者的皮膚或粘膜接觸,是通過刺激線圈產生的時變磁場,在患者體內產生感應電流,從而達到對PFD的治療作用。
4.3 生物反饋電刺激
生物反饋電刺激是針對盆底功能障礙疾病的一種新型治療技術,通過將生物反饋儀置于陰道內,改變其作用于陰道內的壓力,檢測并反饋盆底肌肉信號活動情況,進而可以針對性指導患者進行盆底肌功能鍛煉。陳京美等[17]對102例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生物反饋電刺激對于產后PFD患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5 小 結
本文在回顧近年來產后PFD領域研究結果的基礎上,總結了產后PFD的評估工具、臨床表現、影響因素、治療干預措施四個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并補充產后PFD心理方面的表現和治療。此外,發現目前產后PFD領域方面還存在許多未解決的問題,其中包括,(1)目前還缺少根據我國國情和產婦人口狀況設計的PFD評估量表。(2)對于不同分娩方式對影響產后盆底功能障礙(PFD)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有相關領域人員認為自然分娩對子宮和盆底有自然愈合能力。(3)在針對產后PFD干預治療措施中,磁刺激因為方便、效果顯著,在許多醫院已開始配合電刺激對患者進行治療,但是它是否存在潛在風險,還需要研究人員做進一步追蹤調查。因此,產后PFD領域的相關研究還需今后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李建芳,蔡 菲,尹立全.中國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治療進展. 吉林醫學,2019,40(02):368-370.
[2] Wu YM,McInnes N,Leong Y.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Versus Watchful Waiting and Pelvic Floor Disorders in PostpartumWome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17,214:36-43.
[3] 侯雨晴,侯 丹.孕期和產后階段女性盆底功能障礙疾病癥狀評估工具的研究進展.齊魯護理雜志,2019,25(06):106-110.
[4] Hou YQ,Hou D.Research progress of symptoms assessment tools for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in pregnant and postpartum women.Journal of Qilu Nursing,2019,25(06):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