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剛 李欣宜
【摘要】目的 探討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血管內支架成形術治療的TCD血管評價及預后分析。方法 回顧分析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住院的缺血性腦梗死患者120例,所選患者均存在血管的重度狹窄并符合腦血管內支架植入標準,依據是否行介入術分為介入組及藥物治療組,病情穩定后出院繼續口服藥物治療后12個月,后給予TCD進行血管評價,并對患者的預后進行分析。結果 介入組各血管收縮期峰流速值均顯著低于藥物組;兩組患者腦血管事件及病死率比較無顯著差異。結論 血管內支架成形術可顯著改善患者病變血管血流狀態,且無明顯不良反應。
【關鍵詞】缺血性腦血管;血管內支架成形術;TCD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5..02
缺血性腦血管病現已成為世界性難題,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本病具有年輕化、復雜化的發病趨勢。有關數據表明,我國每年新發腦血管病患者約250萬例,每年死亡人數近160萬,每年因腦血管病產生的醫療費用約400億元人民幣,而缺血性腦血管病又占據腦血管病的絕大多數,已成為我國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將可能影響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1]。隨著醫學事業的飛速發展,腦血管病的介入術已被醫學界所重視,它對于重度血管狹窄的血管具有良好的管理效果,可恢復其供血功能,為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探討了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血管內支架成形術治療的血管評價及預后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住院的缺血性腦梗死患者120例,所選患者均存在血管的重度狹窄并符合腦血管內支架植入標準,依據是否行介入術分為介入組及藥物治療組,介入組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齡43~72歲,平均(51.17±8.96)歲;藥物治療組52例,男38例,女14例,年齡45~76歲,平均(50.98±8.75)歲。2組患者年齡、性別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藥物組治療
住院期間參照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提出的治療方案。內容包括:調控血壓、血糖、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對癥支持治療。出院后,囑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
1.2.2 介入組治療
住院后給予患者血管內支架成形術手術治療,術前3 d口服阿司匹林300 mg/d、氯吡格雷75mg/d。術后繼續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
1.2.3 療程
兩組患者各治療12個月后,進行經顱多普勒(TCD)血管檢查病變血管收縮期峰流速值,并進行療效分析。
1.3 觀察指標
TCD血管收縮期峰流速值檢測,治療前及治療12個月后,采用TCD技術檢測患者病變血管收縮期峰流速值,所查血管為:頸總動脈、頸內動脈、椎動脈、基底動脈。
腦血管事件及病死率的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結束,采用SPSS 16.0統計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TCD血管收縮期峰流速值檢測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血管收縮期峰流速值相比較,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治療12個月后,介入組頸總動脈、頸內動脈、椎動脈、基底動脈收縮期峰流速值分別為(101.53±19.89)cm/s,(119.53±21.36)cm/s,(89.18±21.12)cm/s,(92.10±23.86)cm/s;藥物組頸總動脈、頸內動脈、椎動脈、基底動脈收縮期峰流速值分別為(140.21±28.36)cm/s,(203.78±20.12)cm/s,(198.75±29.23)cm/s,(203.78±30.15)cm/s,介入組各血管收縮期峰流速值均顯著低于藥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腦血管事件及病死率的分析
治療12月后隨訪,介入組新發腦梗死4人次,TIA出現6人次,無死亡病例;藥物組新發腦梗死5人次,TIA出現5人次,1例死亡(突發心梗),兩組患者腦血管事件及病死率比較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近年來,由于缺血性腦血管病出現了較高的發病率,且本病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殘率和高復發率的特點,因此,防治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任務愈發艱巨。
血管內支架成形術因具有療效顯著,副作用小,治療病因等優點,已成為治療血管狹窄導致的腦血管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TCD血流速具有無創、操作簡便、價格低廉、診斷準確而成為評估血管管腔最為敏感和直接的檢測方法,本文也是依據此種方法進行血管評估。
綜上所述,血管內支架成形術可顯著改善患者病變血管血流狀態,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蘇治國,王秀菊,宋 迎,等.臨床介入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處方藥,2016,14(8):14-15.
[2] 杜會山,曾艷芳,耿曉坤,等.介入治療對伴重度頸動脈狹窄的腦梗死患者近期綜合預后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2(23):5128-5129.
[3] 蘇凡凡,劉 輝,王利萍,等.血管內支架成形術治療癥狀性大腦中動脈M1段狹窄17例分析[J].臨床軍醫雜志,2012,40(2):458-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