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于喬

夕陽中的南社

婦女們正在協作制作傳統小食
俗話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用這句話形容南社古鎮最為妥帖不過。這座位于東莞一隅茶山鎮南社村的古建筑,看似毫不起眼,卻已然經歷了七八百年的時光,保留著明清時代古鎮的完整風貌。她就像一顆蒙塵的珍珠,每個前往拂去她灰塵的人,無不被她原本的光芒所震撼。
南宋末年,天下大亂。浙江人謝尚仁率家眷避難茶山南社,從此在這里生活繁衍至今。對于遷徙族群來說,在離鄉別井、顛沛流離的生涯中,宗族的生存和繁衍是首要考慮的事情,祠堂成為連結族人不可或缺的紐帶。于是,走進南社,闖入眼簾的大多是鱗次櫛比的祠堂。可以說,祠堂是嶺南文化的精神核心在南社得到充分的體現。
除了祀祖,崇神也是一個遷徙族群的精神依賴。走近南社,眾神廟宇散布各處:關帝廟、文廟、洪圣宮、蘇王廟、土地廟等都青煙繚繞,構成了富有神圣意義的人文景觀。
一個地方的最大的特點應該是地域色彩明顯的民居。南社的民居具有典型的嶺南民居建筑特征。青灰磚墻體、硬山擱檁,大量的明字間和金字間布局。現存最具代表性且保留完好的住宅尚有多家,如謝毅強住宅、謝汝镠住宅、謝遇奇住宅、謝元俊住宅等。
品讀一個地方的建筑,往往能窺見其地域文化的精粹。南社民居從屋頂、到大門、廳堂梁宇,各種木雕、石雕、灰雕都具備強烈的地域特點且極盡其美。
如果說,那些具有文獻價值的建筑更能吸引學者,那么,走近村道,那種移步換景、鳥聲綠影的深巷小樓,就是普羅大眾悠然向往的鄉村風景。
在南社,每三年一次的大型齋醮活動,把南社傳承幾百年的“忠孝”文化以具體的形式展現出來。其中的千叟宴,凡60歲以上的老人,都請來免費吃齋宴。而任何時間,南社都會給你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這源于南社厚重的歷史文化。
美食從來都是文化構成的重要因素,南社從不缺乏。九大簋是南社最具代表性的美食。“簋”是器皿,“九大”即風、云、雷、雨、海、火、水、地、天,是“造物之初”的“相爭”之物,乃萬物之最。濃郁的傳統文化浸透的美食,你不想留下品嘗一番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九大簋可能是太過隆重的美食。那么,南社村民家的艾角、九層糕、老荔枝……轉一圈,足夠滿足一個老饕對美食的向往和追求。
如果你問村里的老人:這里什么最著名?幾乎得到的答案都是:莞香。
難怪他們要驕傲,莞香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是沉香珍品。南社每三年一次的“南社齋醮”活動,其重頭戲就是開香門、請香、采香儀式。可見莞香之珍貴。
至此,你在南社了解歷史、文化,品嘗了美食。如果還不想走,可以留下來。因為這里有極具地方特色的民居。抬眼綠樹婆娑,低頭流水淙淙;枕著月色入眠,聽著鳥鳴醒來。
這就是南社。等你來。

南社全景圖

品讀一個地方的建筑,往往能窺見其地域文化的精粹。南社民居從屋頂、到大門、廳堂梁宇,各種木雕、石雕、灰雕都具備強烈的地域特點且極盡其美。


南社人把橫貫于村落的池塘比喻為一條船,這棵老榕樹就是帆。

清晨的南社

夜幕的南社

民居

社田公祠

南社民宿

百歲坊

崇恩堂

在南社,每三年一次“齋醮”,期間有百家宴,村里所有60 歲以上老人免費吃飯。

傳統美食——九大簋

傳統小吃

豐盛的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