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紅選 候曉夏 吳冠會 程慶璋 朱偉



【摘要】目的 探討心源性腦栓塞患者使用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注射液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其對神經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擇的研究對象為2017年8月~2018年9月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起病48小時內的心源性腦栓塞患者。結果 共入組84例患者,試驗組40例,對照組44例。兩組患者入院時的人口統計學和臨床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研究組、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7.5%、65.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14 d時試驗組病程NIHSS評分明顯低于入院時;試驗組NIHSS評分改善值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發病48小時內的急性心源性腦栓塞患者采用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注射液治療療效和預后較好。
【關鍵詞】心源性腦栓塞;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注射液;療效;預后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5..02
缺血性腦卒中是導致人類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其中心源性腦栓塞占缺血性腦卒中的10~20%,致殘率、死亡率和復發率高,給患者的家庭以及社會造成明顯負擔 [1]。對于發病3~4.5小時以內的腦梗死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目前臨床取得了明顯的效果[2],而對于4.5小時以后的患者依然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銀杏內酯能強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是自然界存在的最強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拮抗劑。本研究對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注射液治療心源性腦栓塞的臨床療效及其對神經功能的影響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神經內科2017年8月~2018年9月住院患者84例。試驗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48~83歲,平均(68.5±9.8)歲;對照組患者中,男23例,女21例;年齡40~85歲,平均(67.2±12.6)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分組及治療方法
根據是否使用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注射液治療進行分組,使用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注射液分為試驗組,而未使用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注射液分為對照組。兩組基線均使用抗血小板、他汀類藥物、降壓、降糖等常規治療。試驗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注射液5ml 加入250ml生理鹽水中靜滴,5 mL/次,一次/天,連續使用14 d。
1.2.2 觀察指標
療效判定標準:基本治愈:經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注射液治療后NIHSS評分較用藥前減少>90%,病殘程度為0級;顯著進步:用藥后NIHSS評分較用藥前減少,病殘程度為1~3級;進步:用藥后NIHSS評分較用藥前減少18%~45%;無效:未達上述標準。總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數+顯著進步例數+進步例數)/總例數×100%。所有對象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估入院時、治療后14d兩組患者神經功能障礙程度,治療后14d時NIHSS評分從入院時回落的程度評價近期神經功能缺損恢復的指標;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均數比較應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入組及分組情況
研究患者總數為84例,試驗組40例,對照組44例。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入院時的人口統計學和臨床資料比較。見表1。
2.2 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7.5%,與對照組65.9%相比,差異具有明顯統計學差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NIHSS評分比較
試驗組病程14d時NIHSS評分低于入院時NIHSS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NIHSS評分改善值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 論
心源性腦栓塞占缺血性腦卒中的10~20%,致殘率、死亡率和復發率高,早期及時的診治對改善患者預后至關重要。多數患者就診時超過靜脈溶栓時間窗或者有溶栓禁忌,而心源性腦栓塞患者大多病情嚴重,預后較差。如何讓更多的心源性腦栓塞患者獲益,成為目前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心源性腦栓塞的抗栓藥物分為兩類,抗血小板和抗凝藥物,但目前患者及家屬不能正確認識到心源性腦栓塞的危害以及擔心華法林頻繁監測凝血及相關出血風險等原因,拒絕使用華法林抗凝治療。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注射液作為新型銀杏葉提取物,其內有效成分主要是銀杏內酯A、B、K 達99%以上。銀杏二萜內酯是PAF拮抗劑[3],其作用途徑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不同,并不是依賴于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的第三條抗血小板途徑。其主要是通過拮抗磷酸酰肌醇3激酶-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號通路途徑達到抗血小板,防止血管內血栓形成的作用[4]。
該研究表明,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增高,由此可見,在常規抗血小板的基礎上加用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注射液可以提高心源性腦栓塞患者的臨床療效。另外我們采用NIHSS評分評價患者的近期神經功能情況,其結果表明:試驗組病程14d時NIHSS評分明顯低于入院時NIHSS評分,試驗組NIHSS評分改善值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有統計學意義。可以說明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注射液能明顯改善心源性腦栓塞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顯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綜上所述,心源性腦栓塞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于常規抗血小板的基礎上,加用銀杏二萜內酯葡胺注射液,能改善患者的臨床療效,減輕神經功能缺損嚴重程度,并且無不良反應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Fann DY,Lee SY,Manzanero S,et al. Pathogenesis of acute stroke and the role of inflammasomes[J].Ageing Res Rev,2013,12(4):941-966.
[2] Lees KR,Bluhmki E,Von Kummer R,et al.Time to treatment with intravenous alteplase and outcome in stroke: an updated pooled analysis of ECASS, ATL ANTIS, NINDS, and EPITHET trials[J]. Lancet,2010,375 (9727):1695-1703.
[3] Singh P,Singh IN,Mondal SC,et al.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PAF)-antagonists of natural origin[J].Fitoterapia,2013,84:180-201.
[4] Koch E.Inhibition of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induced aggregation of human thrombocytes by ginkgolides:considerations on possible bleeding complications after oral intake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s[J].Phytomedicine,2005,12(1/2):10-16.
基金項目:蘇州市科學技術計劃指導項目(No:SYSD2016114)
通訊作者:朱 偉,Email:6091716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