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田春
摘 要:在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影響下,對茶葉安全的要求也在提高,無公害的防治理念已經成為關注的重要內容,發展茶葉生產對改善山區生態環境、水土流失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對于茶葉病蟲害的防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遵循預防為主和多種防治工作結合的原則進行具體的防治,從而更好的實現無公害防治體系的良好構建。
關鍵詞:茶葉;病蟲害;無公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5.7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07.124
1 無公害茶葉的概述
所謂的無公害茶葉指的就是在沒有公害的環境中生長出來的茶葉,這種茶葉需在特定的生長環境中進行具體的栽培和管理,其中重金屬和農藥殘留量等指標都符合無公害的標準,具有非常強的安全性,對維護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傳統茶葉在進行生產的過程中,容易出現隨意用藥和濫用藥物的情況,這樣就會導致農藥殘留超標現象的發生,不僅會影響到土壤環境,還會影響到茶葉的生長,更會影響人們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對茶葉的病蟲害防治進行重視,采用綜合防治的理念,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全面實現無公害種植[1]。
2 康縣茶葉種植存在的問題
2.1 茶葉管理水平落后
康縣茶園管理水平普遍落后,跟不上規模發展的速度。茶園面積快速增長,但茶園管理相對落后。許多新發展的茶區由于幼苗茶沒有定型修剪,還未投產就變成了低產、低效茶園,茶園面積的增加與產量不同步,與效益更不同步,這些都給康縣茶園的進一步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2.2 茶葉品種配置不合理
茶園中的品種配置不夠合理,康縣豐產茶園大部分都是種子建園為主,品種混雜不純,無性系良種茶園建設只占據了總面積的3.5%。同時,無性系良種早中晚品種搭配不合理,建園品種比較單一,這也造成采茶高峰期采茶工嚴重不足,導致優質高產茶葉無法得到及時采摘,容易產生資源浪費和效益低下的情況[2]。
3 茶葉無公害防治技術措施
3.1 農業防治措施
強化落實茶葉專業技術隊伍服務茶葉種植、修剪、管護、病蟲害防治、采摘、加工營銷等工作職責,引導、鼓勵、扶持種茶農戶實行機械化生產,提高茶葉生產效益。大力推廣茶葉生產新技術、新品種,使其全面整體退出糧食生產,達到以茶葉為主的產業化經營目標。
(1)整地清園。冬季清園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茶樹一般在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2月處于休眠期的狀態,休眠期可以持續4~5個月,是茶葉病蟲害的越冬期,因此,需要對這個階段的茶園管理進行重視,做好日常的修剪、施肥、清除雜草,要全面清除并且集中的燒毀或者深埋茶樹病蟲枝葉,從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2)選優良種。要選擇抗逆性和抗病性比較強的品種進行種植,一般來說不同茶葉品種對于病蟲害的抵抗力是不同的,因此,在對茶園進行規劃的過程中,要對茶樹品種進行合理的選擇,同時還要注意搭配,避免種植單一性的品種,積極引進新品種,促進茶葉產量、產值的同步增長。
(3)適度修剪。對于已經成熟的茶葉要進行及時的采摘,這樣不僅可以對茶葉的產量進行保證,還能破壞病蟲害生長的環境條件,減少害蟲繁殖的概率。對于已經受到病蟲害影響的茶葉,要進行及時、合理的修剪,避免病蟲害的蔓延。
(4)科學施肥。在進行茶樹種植的過程中,要對施肥環節進行重視,將有機肥和農家肥進行配合使用,加大對生物有機肥的宣傳推廣力度。在種植茶樹的過程中,注意冬季開溝深施,施餅肥或有機肥,必要的時候可以施加一定的磷鉀肥。
3.2 生物防治措施
(1)對害蟲天敵的利用和保護。生物防治措施的主要方法就是對害蟲天敵進行有效的利用,增加有益昆蟲的數量和質量,通過對害蟲天敵進行利用和保護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草蛉、瓢蟲、蜘蛛、捕食螨和寄生蜂等都是有益生物群體,在進行茶葉種植和修剪的過程中,要注意減少人為因素對益蟲的影響,為害蟲天敵的生存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條件。
(2)使用生物農藥代替傳統農藥。傳統的藥物防治會對茶樹和自然環境中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并且也不符合無害化種植的理念,因此需要采用生物性農藥和植物性農藥來代替傳統農藥,減少對茶園的不利影響。茶園中環境比較潮濕并且穩定,比較適合微生物的產出和繁殖,因此引入一些專門針對害蟲的微生物種類來對害蟲進行防治,比如說可以采用白僵菌和蘇云金桿菌以及苦參堿和辣椒堿等對茶葉蟲害進行防治。
(3)物理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是一種安全防治的方法,通過對茶樹生長的外部環境和條件進行改善來對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防治。
4 結語
綜上所述,茶葉的病蟲害防治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從多個方面和多個角度出發對其進行防治。各個部門要重視無公害種植和防治的理念,為茶農做好相關的宣傳培訓和科普,讓茶農認識到無公害防治的必要性。在對茶樹病蟲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要將預防作為首要的內容進行關注,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的方法進行結合,根據具體的情況做好針對性的應用,進一步的提升茶葉生產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王新民.新形勢下無公害茶園病蟲害種類及防治對策[J].農家參謀,2018(2):83.
[2] 許建新.原生態無公害茶葉栽培技術分析[J].南方農業,2019(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