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洋


【摘要】目的 探究循證護理進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按壓時間研究分析。方法 隨機抽取109例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隨機的分為不按壓組(36例);按壓5 min組(39例);按壓10min組(34例)。結果 不按壓組、按壓5 min組、按壓10 min組的出血率分別為63.61%、32.56%、35.88%;按壓5 min、按壓10 min組的皮下出血程度明顯低于不按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行按壓5 min,可有效的降低出血率、降低出血程度、護理效果顯著。
【關鍵詞】循證護理;低分子肝素;按壓時間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5..01
近些年,循證護理護理模式在我國得到廣泛應用,循證護理是將研究證據、護理既能、患者價值三者有機結合的護理措施,是一種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療效的護理模式[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通過隨機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109例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這109例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中男54例;女55例,平均年齡(65.31±2.32)歲。
(1)病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為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②患者年齡均大于18歲;③所有的患者或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2)排除標準:①患有精神疾病障礙,依從性較差的患者;②患有惡性腫瘤疾病、患有嚴重血液系統疾病患者、患有皮膚病患者。
1.2 方法
通過對不按壓組(36例);按壓5 min組(39例);按壓10 min組(34例)分別進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記錄各組前10次皮下出血注射后40 h的出血情況。
1.3 觀察指標
注射完畢之后,等待40 h,由兩名護理人員對患者皮下出血情況進行評估,并測量出血情況,詳情如下:皮下出血直徑<5 mm,認為無出血;出血程度分為小于5 mm、5~10 mm、10~20 mm、大于20 mm。
1.4 統計學方法
本文所用的數據處理采用的是專業的統計軟件,采用t值和x2檢驗,如果對比的數據差異較大,說明(P<0.05)。
2 結 果
2.1 對比各組注射后的出血情況(見表1)
2.2 對比各組注射后的出血嚴重程度(見表2)
3 討 論
近些年,隨著我國民眾物質水平提高,血栓發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對于中老患者來說,由于中老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較差,患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偏多,這會進一步的增加患者患血栓的風險[2]。當前對于血栓的治療,采用的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但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會一定程度上引起皮下出血、注射疼痛等不良癥狀,對于這些不良癥狀當前缺乏有效的護理措施和統一的指導意見[3]。因此,本文通過探究循證護理進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按壓時間,提出有效的注射方法即最佳的注射時間,從而最大化的降低患者皮下注射疼痛和皮下注射的出血率。
綜上所述,不按壓組、按壓5 min組、按壓10 min組的出血率分別為63.61%、32.56%、35.8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按壓5 min、按壓10 min組的皮下出血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對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行按壓5 min,可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率,降低皮下出血程度,防止口腔感染風險,減輕患者疼痛,提高護理療效,值得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曉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方法中循證護理的運用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08):157-159.
[2] 方雪娥,廖曉琴.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并發癥預防的循證護理[J].護理管理雜志,2019,19(03):216-220.
[3] 王曉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續時間的循證護理效果[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6,3(1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