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愷忱



東晉畫家顧愷之說:“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臺榭一定器耳,難成而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我的畫友梁貴臣,自小就喜歡畫畫,特別是喜歡人物畫,同行好友勸他改畫山水、花鳥,可他始終熱衷于人物畫。中學時代他就創作完成了一套大型連環畫《大擼的故事》。這幾年在連環畫創作上也收獲頗豐,2011年和王金海合作創作了大型連環畫《獨膽英魂》,由吉林出版集團出版發行;2015年創作了大型連環畫《二戰盟軍遼源高級戰俘營史畫》,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這幾年他走遍了東遼大地,搜集到了許多民間傳說,并根據傳說改編創作了許多部連環畫作品,有兩部被《百里東遼入畫圖》收錄發表。
近幾年,梁貴臣的人物畫有了長足的進步,屢次在全國各省市的畫展中入展并獲獎,有的報刊和美術單位來電來函約稿邀展,這對于一位畫家來說也是令人欣喜的事情。
我認識梁貴臣已有40多年了,他上初中時我在教育處工作,我們都喜歡畫畫,由于共同的愛好相識,他畫人物畫,我畫山水畫。我對人物畫從未實踐,但都是畫畫的人,所以對他的人物畫總還有些淺見。
梁貴臣的人物畫屬于小寫意類,畫得都比較細膩。他繼承傳統,骨法用筆,大膽采用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光輝典范》是他近年來創作的一幅領袖畫,參加了人民美術出版社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畫展并喜獲三等獎。《第一刀》反映的是反腐敗斗爭中處決大貪污犯劉青山、張子善的情景,整幅畫好似一把閃著寒光的利劍讓腐敗分子心寒膽戰,在廣州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黨風正,國家強”書畫作品展上獲得優秀獎。還有《虔誠的老人們》獲中國承德佛教藝術書畫展優秀獎。最近他又完成一些作品,如《牽著黃牛奔小康》《養鹿老把式》《發驢財的大哥》等,讓人印象深刻、過目不忘,既生動又新鮮。
對于梁貴臣的人物畫作品,我歸納出四大特點:平中求奇,俗中求新,拙中求厚,型中求神。
平中求奇:他的人物畫題材廣泛,但反映人民群眾的較多,有工人、農民、小商、小販,這些都是他畫中的主人翁。他畫的都是他熟悉的人,善于從平凡的題材中挖掘新的東西,這樣的作品讓人感到親切、新鮮。如《三老論德》畫的是三個老年人在討論道德問題。
俗中求新:他喜歡創作民俗類的作品,許多民俗類的作品得到業內朋友的好評。如鐘馗打鬼,許多畫家都在畫,構圖很難出新,甚至容易落入俗套。而梁貴臣的《哪里跑》,鐘馗利劍在握,黑惡勢力無處躲藏,讓人聯想到今日的掃黑除惡行動,俗畫不俗,注入了新意。
拙中求厚:他的作品線條樸拙,骨法用筆,以線造型,這與他向傳統學習打下的根基是分不開的,尤其是著名的人物畫家趙奇對他影響最大。石濤說:“筆墨當隨時代”,他深知一個有責任感的畫家面對新時代的到來坐在家里是畫不出什么好作品.的,必須到生活中去,他一手伸進傳統,一手伸進生活,深入工廠、礦山、田間地頭、社區、公園、菜市場,畫速寫,拍照片,為創作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因為有生活,他的作品才有生命、有思想、有內涵、有故事,能與觀者產生共鳴。他最近完成的一幅六尺大畫《轉移金藏》看了就會讓人想起那烽火連天的抗日戰場,想起那兇殘貪婪的侵華日軍,想起那愛國護寶的廣勝寺的和尚,這就是一幅畫的厚重、一幅畫的能量。
形中求神:他注重于寫實,他去年畫的一幅《養鹿老把式》就是根據真人真事創作的一幅水墨畫。畫中主人公是我市鹿場的前任廠長,他多次給老廠長畫速寫、畫肖像,掌握了第一手素材,所以畫起來才得心應手,把老廠長畫得栩栩如生,把鹿畫得活蹦亂跳。形之不存,神之焉在?在繪畫實踐中他體會到,作為一個業余畫家,要把基本功練好,以形求神,走形神兼備的路子。
畫畫實際是在畫自己,畫自己的修養,畫自己的德性,畫自己的追求,畫自己的性情。梁貴臣其人與其畫是一致的。他為人厚道,與人相處從不計較,人們與他相處也不用警惕,他總是一臉笑容,多做事,少說話,以德為鄰。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畫家的修養,或者說是做人與作畫的關系。
梁貴臣不是名家,而是一位有志于畫畫的人。他的畫并非完美無缺,在表現現實生活時還存在構圖不嚴謹的問題,有的作品結構松散,中心人物不夠突出,但隨著不斷的實踐和藝術水平的提高,這些問題也在逐步改進。他的腳下,路還很長,關東父老期待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我相信未來在他面前是一片光明!
梁貴臣簡介:
梁貴臣,1955年5月1日生于吉林省遼源市,祖籍遼寧錦州。現為遼源市美術家協會會員,遼源市政協書畫院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