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艷玲(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
幾乎每一位“三高”人與中式糕點都有一段“愛恨情仇”。桃酥、牛舌餅、麻花等常見糕點普遍高油、高鹽、高糖,“三高”人群不宜多吃。在這里,為“三高”人群推薦兩款健康糕點。
薏仁驢打滾
取糯米粉100克、薏苡仁粉50克、黃豆面50克、紅豆沙60克、白砂糖15克、色拉油2克。將糯米粉與薏苡仁粉混合,加水揉成光滑面團。把面團攤成薄餅狀,放在盤子里,兩面刷上少量色拉油,上鍋蒸熟。將生黃豆面放入熱鍋內翻炒,加入適量白糖,至焦黃色取出,用篩網過濾。將面餅放在黃豆面上,使其一面均勻沾滿黃豆面,另一面抹上紅豆沙,卷成卷狀,用刀切成適當大小即可。此糕點有補中益氣、健脾滲濕、除痹止瀉的作用。茯苓餅
市面上常見的茯苓餅中多含有蜂蜜、白糖等,建議患有糖尿病的朋友自己在家做。取茯苓粉50克、面粉100克、雞蛋2個、植物油10克、胡蘿卜30克。將胡蘿卜切末,蔥切碎備用。將茯苓粉和面粉放入容器,加水調成糊;將雞蛋、胡蘿卜末、蔥花、食鹽調入攪勻;將鍋燒熱,倒少許油。倒入糊糊攤成餅,待一面發黃時即可翻面。老人、兒童、體虛者可將它作為日常小零食。◎文/杜學峰
做菜時,添加蔥、姜、蒜、椒這些調味料,不僅能夠增加食物鮮味,還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不過,這些調味料的使用也有講究。
紅肉多放花椒
花椒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原產香料,味辛、性熱,有芳香健胃、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的功效。花椒氣味芳香,能促進唾液分泌,增加食欲,還能使血管擴張,從而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燒肉時宜多放一些花椒,有助暖作用,牛肉、羊肉更應多放,不僅能提高口感,而且有助于營養物質的釋放。
魚類多放姜
生姜對關節疼痛、腫脹、發炎及牙痛等有一定效果,還有清胃、促進腸內蠕動、降低膽固醇、治療惡心嘔吐、抗病毒、稀釋血液和減輕風濕病等多種功能。魚腥氣大、性寒,食之不當會產生嘔吐癥狀。生姜既可緩和魚的寒性,又可解腥味。做時多放姜,可以幫助消化。
貝類多放蔥
營養學家發現,蔥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A、B、C以及鈣、鐵、鎂等多種營養元素,對痢疾桿菌、葡萄球菌及皮膚真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可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呼吸道及腸道傳染病流行。大蔥不僅能夠緩解貝類(如螺、蚌等)的寒性,而且還能夠抵抗過敏。不少人食用貝類后會產生過敏性咳嗽、腹痛等癥狀,烹調時就應多放一些大蔥,避免過敏反應。
禽肉多放蒜
大蒜以超強的殺菌能力聞名,是一種天然“抗生素”。因為其含有一種叫蒜氨酸的獨有物質,進入血液后會轉換為大蒜素。這種大蒜素即使被稀釋,仍能殺死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葡萄球菌等多種病菌。蒜能夠提味。烹調雞、鴨、鵝肉的時候宜多放蒜,這樣使肉更香更好吃,也不會因為消化不良而拉肚子。盡管大蒜對防病治病有諸多好處,但也不宜多吃,建議每天生吃大蒜不要超過4瓣,且不能空腹食用。而且,陰虛火旺,并患有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腎炎、心臟病和便秘者最好不要生食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