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娜
(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 康復一療科,哈爾濱 150056)
精神分裂癥歸屬于精神疾病范疇,在正常人群中患有精神分裂癥的幾率為1%左右[1]。精神分裂癥患者以認知功能障礙為主,臨床上主要以藥物治療與心理疏導作為主要治療方案。帕利哌酮緩釋片是一種活性代謝產物,可控制血藥濃度在患者身體內部波動的過程。急性精神分裂癥治療藥物包含利培酮與帕利哌酮緩釋片,通過對兩種藥物的研究對比,明確了帕利哌酮緩釋片的治療效果。
選取200例來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診治的急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將其分為基礎組與實踐組,每組各100例。基礎組有男性46例、女性54例,年齡21~53歲,平均年齡(38.25±9.99)歲,病程0.2~2年,平均病程(2.01±0.41)年;實踐組有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齡22~54歲,平均年齡(39.44±10.31)歲,病程0.3~2.2年,平均病程(2.14±0.3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基礎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患者滿足急性精神分裂癥判斷標準,發病過程呈急性期,簽署知情書[2];排除標準:有肝腎等重要疾病的患者與妊娠期患者。
對基礎組的100例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療,最初劑量為1 mg,一個星期之內,按患者的具體病情調整劑量,一個星期之后的劑量可調整為4 mg,叮囑患者于午飯之后與晚飯之后分兩次口服,持續口服三個月,觀察其病情變化[3]。實踐組的100例患者采用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最初劑量為6 mg,每隔3 d自主增加藥量,藥量控制在12 mg之內,持續口服三個月,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動。
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可以服用其他類型的藥物,包括心境穩定劑或者治療抑郁的藥物等,若患者存在椎體外系反應現象,應適當服用苯二氮藥物,尤其是苯海索[4]。為了提高本研究的準確率,盡量不要服用這些藥物。
分析兩組患者用藥后的治療效果,按照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顯著是指患者量表分數降低幅度超過75%;好轉是指患者量表分數在25%~75%的范圍內;無效是指患者量表分數降低的程度<25%,把顯著治療率與好轉治療率的總和記作最終治療率[5]。
觀察患者的治療安全性,指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運動功能減弱、便秘與嗜睡等,對數據進行研究與統計。

實踐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大于基礎組患者,有效率為98.0%,超過基礎組的92.0%(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 例
實踐組患者在治療安全性上,包括運動功能、便秘與嗜睡等不良反應率為8.0%,小于基礎組的14.0%,兩組數值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對比 例
急性精神分裂癥的病程相對短一些,患者發病時伴有喜悅、沖動與悲傷等情緒。以往治療急性精神分裂癥的藥物利培酮在臨床上所取得的成效并不理想,而帕利哌酮緩釋片在治療急性精神分裂癥方面的效果比利培酮要好,不良反應率低于利培酮。本次研究選取急性精神分裂癥患者200例,對患者進行分組治療,分析不同治療方案所產生的效果。結果表明,實踐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達98.0%,超過基礎組92.0%的治療有效率(P<0.05),實踐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基礎組;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基礎組(P<0.05),實踐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運動功能、便秘與嗜睡等。通過對兩組數據的分析與對比,表明帕利哌酮緩釋片的治療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便于患者早日恢復身體健康。另外,帕利哌酮緩釋片是一種活性代謝產物,逐步被應用于臨床治療上,一方面可以發揮和利培酮相似的親和力,另一方面,可以緩解由于藥物濃度的問題而造成患者不良反應,尤其是錐體外系反應,有一定的耐受性。
在對急性精神分裂癥的治療上,可以優先選擇帕利哌酮緩釋片,不斷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保障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身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