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英宇,李 璐,王 宇
(武警黑龍江總隊醫院,哈爾濱 15007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為臨床上的呼吸系統疾病,因為病程的持續波動,患病率以及病死率在逐年增加。對于COPD的治療,磷酸二酯酶4抑制劑能夠達到一定的療效,包含中立性細胞、氣道上皮細胞與CD8+T細胞,均存在抗炎作用[1]。為了研究西洛司特治療COPD的效果,選擇66例來武警黑龍江總隊醫院就診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選取來武警黑龍江總隊醫院就診的66例COPD患者,隨機劃分為普通組與實踐組,每組各33例。普通組有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齡51~80歲,平均年齡(62.35±4.80),病程在1~12年,平均病程(5.73±1.24)年。有9例慢性支氣管炎、12例慢性肺氣腫、12例支氣管哮喘患者。實踐組有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齡53~68歲,平均年齡(65.07±3.32),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07±2.36)年。有13例慢性支氣管炎、15例慢性肺氣腫、5例支氣管哮喘患者[2]。兩組人員的基礎資料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止咳平喘與抗感染治療。普通組患者口服安慰劑每日兩次,每次一片;實踐組患者口服西洛司特片(生產廠商葛蘭素史克企業[3]),每日兩次,每次15 mg。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半年(一個療程)。
統計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包含顯著、改善與無效。顯著是指患者經過治療,自身的動脈血氣數值正常,哮喘與呼吸困難癥狀全部消失;改善是指患者經過治療,自身的動脈血氣數值呈現好轉趨勢,臨床癥狀有所改善[4];無效是指患者血氣數值與癥狀都沒有變化。顯著治療率+改善治療率=總治療率。
分析兩組患者用力肺活量、第一秒呼氣量最大數值以及第一秒呼氣量最大數值和用力肺活量的比值,了解患者肺功能的變化。
普通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81.8%(顯著15例、改善12例、無效6例)小于實踐組總治療效率94.0%(顯著、改善與無效治療分別是18例、13例與2例),P<0.05,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例
治療前,實踐組與普通組在肺功能數值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踐組患者用力肺活量(4.02±0.75)L,第一秒呼氣量最大數值(2.19±0.53)L,兩者比值(71.84±6.31)%,均大于普通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2.60±0.66)L,第一秒呼氣量最大數值(2.81±0.60)L,兩者比值(70.22±6.51)%(P<0.05),如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肺功能項目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tems of two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氣流阻塞的特征以及肺氣腫和氣管炎等癥狀,好發于40歲以上年齡的人群中,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相關研究表明,磷酸二酯酶4抑制劑為一種水解酶,存在于機體氣道平滑肌細胞和對應免疫細胞中,可以控制機體中性粒細胞的呼吸,減少機體內皮細胞的通透性[5],臨床療效顯著。
本研究選擇了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對比治療觀察,隨機劃分為普通組與實踐組各33例,對其實施不同的治療手段。結果表明,普通組患者的總治療率為81.8%(顯著15例、改善12例、無效6例),小于實踐組的94.0%(顯著18例、改善13例、無效2例)(P<0.05);經過治療后,實踐組患者的肺功能恢復效果好于普通組,用力肺活量(4.02±0.75)L、第一秒呼氣量最大數值(2.19±0.53)L,兩者比值(71.84±6.31)%(P<0.05)。
實驗結果表明,在對COPD的治療中,實踐組患者采用西洛司特獲得了最大化的治療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