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祖亮
(云南省煙草公司普洱市公司寧洱縣分公司,云南 寧洱 665199)
近年來,由于干旱嚴重,種植品種單一,部分地塊連作,部分煙區時有發生,給煙葉生產帶來損失。
青枯病屬于細菌性病害,是典型的維管束病害,根、莖、葉都可受害。最典型的癥狀是枯萎。發病初期往往出現煙株一測1-2 片葉枯萎下垂,另一側葉片正常,俗稱“半邊瘋”。拔出后可見發病的一測支根變黑腐爛,未顯癥的一測根系正常。但葉片仍為綠色,所以稱為青枯病。枯萎一測莖上有黑色條斑,橫剖病莖用力擠壓切口,從導管溢出黃白色菌膿,病株莖和葉脈導管變黑。發病后期,整株枯死。青枯病與黑脛病、根黑腐容易混合發生,有時很難辨別。煙草黑脛病的主要癥狀也是葉片萎蔫變黃,但是它從兩邊一起萎蔫變黃,莖基部出現黑色但不呈現條斑;根黑腐病發病時間比青枯病早,主要發生部位在根系,根黑色腐爛,地表以下明顯產生氣生根,下部葉變黃變薄,擠壓莖部橫切口,無菌膿。
Ralstonia solanacearumYabuuhi et al. 稱青枯雷爾氏菌,屬細菌。菌體桿狀,兩端鈍圓,大小0.9—2×0.5-0.8(um),有1—3 根鞭毛,多單極生,無莢膜,革蘭氏染色陰性,好氣性。病菌生長溫限10℃—37℃,30—35℃最適。52℃經10 分鐘致死。最適pH6.6。該菌已鑒別出5 個小種及5 個生物型,侵染煙草的菌株為小種1 和生物型Ⅰ、Ⅲ、Ⅳ,自然條件下,生物型也常變化。
病菌主要在土壤中、遺落在土壤中的病殘體上及生長著的寄主體內及根際越冬。種子一般不帶菌。主要初侵染來源是土壤、病殘組織和肥料中的病原菌。病原菌借排灌水、流水、帶菌肥料、病苗或附在幼苗上的病土,以及人畜和生產工具帶菌傳播。病田流水是病害再侵染和傳播的最重要方式。
青枯病菌主要在土壤中及遺落在土壤中的病殘體上越冬,也能在各種生長著的寄主體內及根際越冬。青枯病的主要初次侵染來源是土壤、病殘組織和肥料中的病菌。這些病原菌由排灌水、流水、帶菌肥料、病苗或附在幼苗上的病土、人畜以及生產工具帶菌傳播。青枯病菌在一般條件下是從根部傷口侵入,不能從氣孔侵入。因此,在煙草移栽造成的根傷口或團棵、旺長期根快速生長時因農事操作造成的根傷口有利于青枯病菌的侵入。這些時期應對根部進行藥劑保護。煙草青枯病是高溫高濕型病害。低溫高濕或高溫干旱都不能使病害發生和流行。發病最適宜的溫度為30 ~35℃。濕度是影響該病發病流行的另一重要因素。雨量多濕度大,病害發展快,為害重,相反雨量少,濕度低,病害發展受抑制,為害相對較輕。暴風雨或久旱后遇暴風雨或時雨時晴的悶熱天氣更有利于病害的發生和流行,往往易于造成該病的大發生。沙壤土發病較輕。通常地勢高的煙地發病較輕,地勢低的煙地發病較重,低洼積水處更重,田塊的入水口或流水經過處也較重。另外,青枯病在偏酸性的土壤發病稍重,在堿性土壤上發病較輕。移栽期對青枯病的發生也有影響。一般移栽期早,可使成熟采收期避開發病盛期,造成的損失較小,反之損失較大。土壤肥力和肥料種類、數量都對青枯病的發生有較大的影響。土壤肥力過大或氮肥過多,易造成煙株營養不協調,生長過于幼嫩,貪青晚熟,降低了煙株自身的抗病性,往往導致該病嚴重流行。硼肥是煙株維管束發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如果煙草生長過程中缺硼,會導致維管束發育不良,頂芽萎縮,植株不壯,易受為害。
肥料使用單一、土壤酸化、板結;
不注意煙田衛生,不及時清除病殘體;
植煙土壤輪作年限短,青枯病菌沒有徹底殺滅。
做清潔生產,合理輪作,清除田間病殘體。培育壯苗,增強煙株抗性,平衡施肥,多施有機肥。
青枯病是土傳病害,主要通過流水及土壤傳播,及時排水,尤其低洼地方,及時揭膜培土,防止高溫高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