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美國、德國、埃及記者 紀雙城 張夢旭 青木 黃培昭 ●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德 ●陳一 柳玉鵬
英國正在追隨美國干涉中國內政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繼上周宣布將排除華為5G設備之后,英國外交大臣拉布20日宣布中止與香港的引渡協議,并禁止對港出口防暴設備。同一天,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開啟對英國的訪問,此前他聲稱“中國共產黨對世界各國自由構成的威脅,將是此次訪問最優先討論的議題”。對于是否完全與美國綁在一起對抗中國,英國首相約翰遜20日一方面宣稱“對中國有關人權侵犯和香港正在發生的事嚴重關切”,一方面又稱不想被“推入自動反華的境地”,“不會放棄與中國的接觸政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認為,倫敦方面有一種假設,認為這些舉措將被華盛頓視為一種忠誠的舉動,但問題是美國自身顯然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面臨著巨大挑戰,英國是否選對了?對于英方近來一系列錯誤言論和舉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0日表示,中方敦促英方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以免對中英關系造成進一步損害。他強調:“對于干涉中國內政的行徑,中方必將作出堅決回擊。”
“英國正走向與中國正面對抗的道路”?
英國外交大臣拉布20日在英國議會下議院宣布,暫停英國與香港之間的引渡協議,并禁止對港出口防暴設備。拉布稱,英方做出這兩項決定,是在中國“實施有爭議的香港國安法”之后,英國采取的“必要和相稱的措施”。他還提到中國投資對于英國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但強調英國仍然希望與中國合作,尤其是加強經貿往來。
此前,英國多名保守黨議員向下議院提交兩項修正案,要求終止與香港的引渡協議。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廢除引渡條約意味著英國政府不能將嫌疑犯移交給香港。此前,“五眼聯盟”中的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已宣布中止與香港的引渡條約,新西蘭也在做評估。
法新社稱,繼上周英國宣布禁用華為5G設備后,中英兩國再因香港問題和新疆人權問題展開新一輪的交鋒。英國決定暫停與香港的引渡協議,將使中英兩國關系陷入更緊張的局面。此前一天,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曾警告說,如果英國政府走出對中國制裁這一步,中國必將做出堅決有力回擊。他還說,中國已經對美國做出了反擊,不希望“這種針鋒相對的情況出現在中英之間”。
“英國正在走向與中國正面對抗的道路”,德國新聞電視臺20日稱,英國一直試圖在美中兩國之間走鋼絲。這就是為什么倫敦此前一直沒有排除華為參與建設英國5G網絡。然而,在美國的壓力下,英國選擇追隨美國,在香港國安法和新疆等問題上對中國進行指責和制裁。在英國選擇脫歐、與歐盟拉開距離后,英國又與另外一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中國進行正面對抗。英國希望以此換取美國優先考慮和自己達成自由貿易協定,但目前在經濟上陷入危機、自顧不暇的美國到底會給英國多少貿易好處呢?
此前一天,拉布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被問及是否同意英國前軍情局M16負責人要求英國“重新確定與中國關系”的呼吁。拉布稱,英國在處理與中國關系時需要“非常謹慎”。他說,英國希望與中國有積極的關系,在貿易、投資以及氣候變化等問題上與中國合作,但“在關鍵利益及價值觀上,英國需要向中國明確表明立場,就像在香港問題及華為問題上一樣”。他稱:“英中關系已經不可能再像以往一樣”。
CNN稱,近些年來,倫敦一直與北京關系良好。英國在2015年加入亞投行,是加入該行的第一個主要西方經濟體。英國前首相卡梅倫積極尋求中國的投資,包括在英國建造新一代核電站。但是這種短暫的英中“黃金時代”可能已經結束。英國皇家國際戰略研究所亞太項目高級顧問研究員薩默斯稱,英國目前的對華舉措“逆轉了英國歷屆政府加強英中關系,努力吸引中國到英國投資的長期政策”。英國打擊中國的一系列舉措,必然會招致中國的反擊。
“英國是否選對了”?
在中國外交部20日的記者會上,英國在香港、新疆等問題上一系列涉華言行和舉措成為各媒體提問的焦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英方近來有關涉港錯誤言論和舉措,罔顧香港國安法有助“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基本事實,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表示強烈譴責。對拉布等人在新疆問題上的指責,汪文斌稱,英方有關言論完全是造謠污蔑。英方提到的所謂新疆“強制絕育”問題,事實是,40年來,新疆地區維吾爾族人口已從555萬增長到1165萬,約占自治區總人口的46.8%。所謂“強制絕育”完全是一派胡言!
英國《衛報》稱,英國近來的一系列決定招致了不少批評,人們指責英國政府是在向特朗普表忠心。對于國內的指責,英國首相約翰遜20日接受天空電視臺采訪時稱,英國不想被推入“自動反華”的境地,但他承認“對中國有關人權侵犯和香港正在發生的事情有嚴重關切”。不過,約翰遜又稱,英國“不會放棄與中國的接觸政策”,因為“中國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巨大因素”。
香港《明報》20日的社論稱,約翰遜政府近來一系列對華舉措,凸顯英國作為“五眼聯盟”一員,要以英美特殊關系為優先。文章稱,2003年美國捏造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謊言入侵伊拉克,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明知是謊言卻幫助美國侵略伊拉克,一大考慮就是英美特殊關系對英國的戰略重要性。現在約翰遜緊跟美國封殺華為、在香港問題上制裁中國,某種程度上與布萊爾所作所為差不多。中國與西方存在意識形態分歧,也是競爭對手,然而這不等于無法合作。約翰遜政府現在儼然將中國視為敵國,北京不可能無動于衷。
CNN19日的一篇評論稱,近來英國對華態度180度大轉變,英國對華態度轉變當然令美國總統特朗普高興,英國似乎將不再為了平衡與中國的關系而在國家安全問題上含糊其詞,而是采取更接近美國式的強硬路線。評論稱,新世紀以來,英國政府積極嘗試與中國在一系列關鍵問題上進行接觸,從氣候變化到全球安全,以換取更深層次的經濟合作,這對危機后的英國尤為重要。因此,中國投資現在已經深深扎根于英國,目前還不清楚這種局面的突然逆轉會對英國產生多大影響。文章稱,英國現在需要考慮清楚,它希望從中國得到什么。離開地球上最大的單一市場是一個困難的決定。倫敦方面有一種假設,認為近日的對華舉措將被華盛頓視為一種忠誠的舉動,但問題是美國目前顯然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面臨著巨大挑戰,英國是否選對了?
美國必須做出“根本選擇”
20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開始對英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法新社稱,蓬佩奧從周一開始對英國、丹麥進行短暫訪問,主要將討論“中國的全球威脅”、香港問題以及雙邊議題。倫敦是他的第一站,他將同英國首相約翰遜和外交大臣拉布會談。周三,他將在哥本哈根同丹麥首相等會談,討論有關中國、北極和雙邊合作議題。
對于美國政府近來接連針對中國進行制裁和抹黑,兩國緊張關系不斷升級,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18日接受CNN著名主持人扎卡里亞專訪時表示,“中國有權利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強大的、繁榮的國家”,美國必須就是否能與一個有著不同文化、不同政經體制的強大中國和平相處做出“根本選擇”。
“美中之間的新對抗將迫使世界選邊站。”英國經濟學家梅耶19日在阿拉伯新聞網上撰文稱,特朗普政府上臺后,美中對抗一開始主要集中在經濟方面,現在雙方的分歧逐漸深入到意識形態和軍事等各方面。文章稱,世界秩序的破壞主要是美國退出了多邊框架,例如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中國堅定地支持多邊框架,世界越來越多人把中國視為全球多邊秩序之友。文章稱,世界其他地區將不得不在美中對抗中選邊站,但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
瑞士《新蘇黎世報》稱,同上個世紀下半葉不同,當今世界并沒有被劃分成分別代表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兩大陣營。美國無法照搬當年冷戰的方案來對付中國。現在的中國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與當年的蘇聯不同,中國并沒有去充當意識形態的領袖。最重要的是,中美兩國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相互關聯。就經濟層面而言,當年的蘇東集團對西方無足輕重,而當今的中國卻是美國和歐洲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反之亦然。這一點足以說明,如果雙方突然脫鉤,必將付出高昂的代價。報道稱,中國的崛起勢頭已經無法逆轉,而美國期待中國共產黨政權被推翻,也將是徒勞的。▲
●本報駐英國、美國、德國、埃及記者 紀雙城 張夢旭 青木 黃培昭 ●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德 ●陳一 柳玉鵬
英國正在追隨美國干涉中國內政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繼上周宣布將排除華為5G設備之后,英國外交大臣拉布20日宣布中止與香港的引渡協議,并禁止對港出口防暴設備。同一天,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開啟對英國的訪問,此前他聲稱“中國共產黨對世界各國自由構成的威脅,將是此次訪問最優先討論的議題”。對于是否完全與美國綁在一起對抗中國,英國首相約翰遜20日一方面宣稱“對中國有關人權侵犯和香港正在發生的事嚴重關切”,一方面又稱不想被“推入自動反華的境地”,“不會放棄與中國的接觸政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認為,倫敦方面有一種假設,認為這些舉措將被華盛頓視為一種忠誠的舉動,但問題是美國自身顯然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面臨著巨大挑戰,英國是否選對了?對于英方近來一系列錯誤言論和舉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0日表示,中方敦促英方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以免對中英關系造成進一步損害。他強調:“對于干涉中國內政的行徑,中方必將作出堅決回擊。”
“英國正走向與中國正面對抗的道路”?
英國外交大臣拉布20日在英國議會下議院宣布,暫停英國與香港之間的引渡協議,并禁止對港出口防暴設備。拉布稱,英方做出這兩項決定,是在中國“實施有爭議的香港國安法”之后,英國采取的“必要和相稱的措施”。他還提到中國投資對于英國國家安全的潛在威脅,但強調英國仍然希望與中國合作,尤其是加強經貿往來。
此前,英國多名保守黨議員向下議院提交兩項修正案,要求終止與香港的引渡協議。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廢除引渡條約意味著英國政府不能將嫌疑犯移交給香港。此前,“五眼聯盟”中的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已宣布中止與香港的引渡條約,新西蘭也在做評估。
法新社稱,繼上周英國宣布禁用華為5G設備后,中英兩國再因香港問題和新疆人權問題展開新一輪的交鋒。英國決定暫停與香港的引渡協議,將使中英兩國關系陷入更緊張的局面。此前一天,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曾警告說,如果英國政府走出對中國制裁這一步,中國必將做出堅決有力回擊。他還說,中國已經對美國做出了反擊,不希望“這種針鋒相對的情況出現在中英之間”。
“英國正在走向與中國正面對抗的道路”,德國新聞電視臺20日稱,英國一直試圖在美中兩國之間走鋼絲。這就是為什么倫敦此前一直沒有排除華為參與建設英國5G網絡。然而,在美國的壓力下,英國選擇追隨美國,在香港國安法和新疆等問題上對中國進行指責和制裁。在英國選擇脫歐、與歐盟拉開距離后,英國又與另外一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中國進行正面對抗。英國希望以此換取美國優先考慮和自己達成自由貿易協定,但目前在經濟上陷入危機、自顧不暇的美國到底會給英國多少貿易好處呢?
此前一天,拉布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被問及是否同意英國前軍情局M16負責人要求英國“重新確定與中國關系”的呼吁。拉布稱,英國在處理與中國關系時需要“非常謹慎”。他說,英國希望與中國有積極的關系,在貿易、投資以及氣候變化等問題上與中國合作,但“在關鍵利益及價值觀上,英國需要向中國明確表明立場,就像在香港問題及華為問題上一樣”。他稱:“英中關系已經不可能再像以往一樣”。
CNN稱,近些年來,倫敦一直與北京關系良好。英國在2015年加入亞投行,是加入該行的第一個主要西方經濟體。英國前首相卡梅倫積極尋求中國的投資,包括在英國建造新一代核電站。但是這種短暫的英中“黃金時代”可能已經結束。英國皇家國際戰略研究所亞太項目高級顧問研究員薩默斯稱,英國目前的對華舉措“逆轉了英國歷屆政府加強英中關系,努力吸引中國到英國投資的長期政策”。英國打擊中國的一系列舉措,必然會招致中國的反擊。
“英國是否選對了”?
在中國外交部20日的記者會上,英國在香港、新疆等問題上一系列涉華言行和舉措成為各媒體提問的焦點。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英方近來有關涉港錯誤言論和舉措,罔顧香港國安法有助“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基本事實,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表示強烈譴責。對拉布等人在新疆問題上的指責,汪文斌稱,英方有關言論完全是造謠污蔑。英方提到的所謂新疆“強制絕育”問題,事實是,40年來,新疆地區維吾爾族人口已從555萬增長到1165萬,約占自治區總人口的46.8%。所謂“強制絕育”完全是一派胡言!
英國《衛報》稱,英國近來的一系列決定招致了不少批評,人們指責英國政府是在向特朗普表忠心。對于國內的指責,英國首相約翰遜20日接受天空電視臺采訪時稱,英國不想被推入“自動反華”的境地,但他承認“對中國有關人權侵犯和香港正在發生的事情有嚴重關切”。不過,約翰遜又稱,英國“不會放棄與中國的接觸政策”,因為“中國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巨大因素”。
香港《明報》20日的社論稱,約翰遜政府近來一系列對華舉措,凸顯英國作為“五眼聯盟”一員,要以英美特殊關系為優先。文章稱,2003年美國捏造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謊言入侵伊拉克,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明知是謊言卻幫助美國侵略伊拉克,一大考慮就是英美特殊關系對英國的戰略重要性。現在約翰遜緊跟美國封殺華為、在香港問題上制裁中國,某種程度上與布萊爾所作所為差不多。中國與西方存在意識形態分歧,也是競爭對手,然而這不等于無法合作。約翰遜政府現在儼然將中國視為敵國,北京不可能無動于衷。
CNN19日的一篇評論稱,近來英國對華態度180度大轉變,英國對華態度轉變當然令美國總統特朗普高興,英國似乎將不再為了平衡與中國的關系而在國家安全問題上含糊其詞,而是采取更接近美國式的強硬路線。評論稱,新世紀以來,英國政府積極嘗試與中國在一系列關鍵問題上進行接觸,從氣候變化到全球安全,以換取更深層次的經濟合作,這對危機后的英國尤為重要。因此,中國投資現在已經深深扎根于英國,目前還不清楚這種局面的突然逆轉會對英國產生多大影響。文章稱,英國現在需要考慮清楚,它希望從中國得到什么。離開地球上最大的單一市場是一個困難的決定。倫敦方面有一種假設,認為近日的對華舉措將被華盛頓視為一種忠誠的舉動,但問題是美國目前顯然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面臨著巨大挑戰,英國是否選對了?
美國必須做出“根本選擇”
20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開始對英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法新社稱,蓬佩奧從周一開始對英國、丹麥進行短暫訪問,主要將討論“中國的全球威脅”、香港問題以及雙邊議題。倫敦是他的第一站,他將同英國首相約翰遜和外交大臣拉布會談。周三,他將在哥本哈根同丹麥首相等會談,討論有關中國、北極和雙邊合作議題。
對于美國政府近來接連針對中國進行制裁和抹黑,兩國緊張關系不斷升級,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18日接受CNN著名主持人扎卡里亞專訪時表示,“中國有權利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強大的、繁榮的國家”,美國必須就是否能與一個有著不同文化、不同政經體制的強大中國和平相處做出“根本選擇”。
“美中之間的新對抗將迫使世界選邊站。”英國經濟學家梅耶19日在阿拉伯新聞網上撰文稱,特朗普政府上臺后,美中對抗一開始主要集中在經濟方面,現在雙方的分歧逐漸深入到意識形態和軍事等各方面。文章稱,世界秩序的破壞主要是美國退出了多邊框架,例如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中國堅定地支持多邊框架,世界越來越多人把中國視為全球多邊秩序之友。文章稱,世界其他地區將不得不在美中對抗中選邊站,但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
瑞士《新蘇黎世報》稱,同上個世紀下半葉不同,當今世界并沒有被劃分成分別代表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兩大陣營。美國無法照搬當年冷戰的方案來對付中國。現在的中國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與當年的蘇聯不同,中國并沒有去充當意識形態的領袖。最重要的是,中美兩國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相互關聯。就經濟層面而言,當年的蘇東集團對西方無足輕重,而當今的中國卻是美國和歐洲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反之亦然。這一點足以說明,如果雙方突然脫鉤,必將付出高昂的代價。報道稱,中國的崛起勢頭已經無法逆轉,而美國期待中國共產黨政權被推翻,也將是徒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