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吖豆 肖菲

在西班牙,“分擔家庭責任,與妻子一同照顧孩子和年邁的家庭成員”,已經成為民事婚禮儀式上結婚契約的一部分。如果男人未能履行法律所規定的義務,夫妻在離婚時,拒絕履行義務的男人以后接觸孩子的機會將很少。
不過,“強扭的瓜不甜”,如何才能讓老公自覺自愿地分擔家務呢?我們當然不會再教你撒嬌、立契約、扔家務骰子這些小兒科的方法,因為男人早就學聰明了!家務小事里也有大智慧,“科學培養”才是正解。
結了婚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后,你是不是特別討厭出差?和閨蜜一起消失個幾天旅游一次,更是沒想過?你在擔心什么?擔心你離開之后,誰做飯?誰收晾干的衣服?誰給孩子講睡前故事?親愛的,要知道,你老公出差或者和朋友聚餐喝“高”的時候,他可一點都沒擔心這些!假如你一直不放手,他不僅不會對你的悉心照顧心存感恩,更沒機會親自做那些在他看來“天然”屬于你的事。人不被逼都是沒法發揮潛能的,每過兩三個月,找機會離家幾天,如此一年過后,他肯定讓你刮目相看。
女人在家務方面,天生比男人有悟性不假,可對于這種“先天不足”的物種,你的耐心夠嗎?因為覺得他切菜太慢把他趕出廚房,因為嫌棄他曬衣服亂七八糟干脆搶下衣架——你的大包大攬,讓他永遠處于家事嬰兒的階段。回憶一下自己是怎么一點點等著孩子邁開第一步,說出第一句完整話的吧!假如永遠把孩子裝在嬰兒車里,永遠配合孩子“咿咿呀呀”,他一定不會長大!男人也一樣。記住,寧可等三個小時吃他做的一頓飯,也永遠不要說“算了算了,我來做吧”這種話。
哪些是“家務衍生品”?比如說買房子、裝修房子、備孕學習、家庭發展規劃等等。這些事看似和家務沒什么關系,卻比你想象的更重要。比如,老公從買房、裝修就開始投入大量心血的話,日后他會更愛惜自己的“作品”,心理上更愿意為維護它而付出勞動;假如他和你一起積極備孕,學習孕育知識,日后你們的孩子將得到他更多的寵愛和照顧,因為他為孩子的付出,不再僅僅是個“小瞎蝌蚪”而已;而做一份明確的家庭發展規劃,比如幾年后換大房子、換某款車,讓孩子出國留學等,會讓他潛意識里覺得未來是屬于“你和他”的共有物,為了實現這個共同目標,他會心甘情愿付出更多。
行為心理學有這樣一個觀點,在對方完成你希望的事之后,立刻滿足他的某種愿望,即可令他將兩者的記憶重合,今后再讓他做同類事情,他會從排斥到喜歡。試著在老公完成某件家務事以后,立刻對他加以贊揚,不是針對他的家務舉動,而是贊揚他很希望得到認同的某件事;或者立刻滿足他最近的一個愿望,比如答應陪他去看一場球賽等等。經常如此,他就會將“做家務”和“被滿足”這兩件事不自覺聯系到一起,當然就會變得愿意干家務啦。這個方法看似復雜,卻也玄妙,不信?試試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