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印發《2020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要點》要求堅持依法治理、打建結合、統籌協作、社會共治原則,推進跨部門、跨領域、跨區域執法聯動,依法嚴厲打擊侵權假冒違法犯罪行為,推動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并對2020年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偽劣工作作出安排,涉及7方面、35項任務。包括深化重點領域治理和產品監管、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嚴懲侵權假冒違法犯罪行為、推進法規制度建設、構建社會共治格局、深化對外交流合作、推進業務能力建設等工作內容。(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6月19日,據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消息,上海拉夏貝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從6月19日起召回自2018年12月13日—2019年1月2日生產的部分兒童針織衫。此次召回的數量為600件,召回原因為針織衫別針配飾不符合GB 31701—2015 B類的要求,兒童穿著和使用過程中可能會被劃傷,存在安全隱患。建議消費者立即停止使用,并與公司相關負責人聯系進行維修。(來源: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
6月上旬,山東試點的蠶繭生絲質量監測工作首先啟動了鮮繭實地監測。在先期開展蠶種發種數、春蠶養殖情況、桑樹種植品種及種植面積調查的基礎上,從6月8日至6月18日分地區、分節點開展了春繭的監測工作。山東省纖維質量監測中心、泰安纖檢所、臨沂纖檢所分別按照監測試點方案對泰安、巨野、高青、安丘、臨朐、莒南等地相關企業開展了監測活動。監測內容主要包括現場檢驗鮮繭的繭層率、好蛹率、毛腳繭率、收集張產量等;蠶繭主要產區采信繭站的測試數據。近期,山東省纖維質量監測中心將根據繭期的不同,陸續在日照、臨沂主產區展開蠶繭質量實地監測工作,及時跟進實驗室檢驗及相關數據分析。(來源:山東省纖維質量監測中心)

5月29日至31日,由湖北省市場監管局主辦,湖北省纖維檢驗局、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培訓中心、仙桃市市場監管局、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承辦的防護物資產業質量提升公益培訓活動在仙桃舉行,并面向全省同步在線直播。來自省內各相關部門、防護物資生產企業近300人在仙桃主會場參加現場培訓,全省近5000人次參與線上培訓,活動取得熱烈反響和良好成效。在兩天半的培訓時間里,相關部門和專業技術機構的10名專家先后從國內質量監督要求、技術標準、生產資質辦理、質量體系建設、品牌塑造、國外認證準入、國際貿易政策、外貿風險防范等10個方面,為企業提供了針對性的系統解讀。(來源:湖北省纖檢局)

6月11日至12日,安徽省纖檢局相關人員赴安慶、池州等地走訪省內棉花、生絲生產加工企業,調研企業復工復產情況。調研組一行先后走訪了安徽白云棉業股份有限公司、望江縣興云棉業有限公司、池州金湖工貿有限公司和桐城市雙龍絲綢有限責任公司,到企業車間現場查看了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并與企業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座談,詳細了解了新冠肺炎疫情后企業的生產、銷售情況以及企業的發展規劃。對企業負責人提出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調研組逐一進行了解答,鼓勵有關企業積極申報公證檢驗,進一步降低企業銷售風險。調研組還現場對公證檢驗的申報方法和有關要求做了業務指導。(來源:安徽省纖檢局)
6月11日,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二級巡視員、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處處長劉紅寧帶隊調研指導四川省纖檢局承擔的中央儲備棉入庫公證檢驗工作。在現場,劉紅寧高度肯定疫情期間,省纖檢局支持中央儲備棉復工復產采取的“人等棉”和初驗與檢驗并行等措施;強調要確保國家儲備棉質量安全,保證數據準確有效,充分發揮棉花儲備對市場的調節作用,有效落實國家對棉花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宏觀調控落地落實;叮囑夏季高溫來臨,要采取各種防暑降溫措施,確保公檢人員身體健康。截至6月11日,四川省纖檢局已完成中央儲備棉入庫公證檢驗45600噸,占計劃的91.2%,檢驗進度名列全國前列。(來源:四川省纖檢局)


近期,南充市纖維檢驗所開展了南充市2020年兒童及嬰幼兒紡織產品質量監督專項抽查。為確保此次監督抽查高效有序進行,該所科學分組同步進行“線上線下”抽樣,保證工作進度和工作效率;嚴格實驗室體系運行管理,保證實驗室檢驗檢測工作公平、及時、有效。該所對兒童及嬰幼兒紡織產品的可致癌芳香胺染料、甲醛、pH值和有害重金屬等社會重點關注的安全類項目進行專業檢驗檢測。截至目前,該所已完成監督抽查56個批次,其中線上6個批次、線下50個批次;監督覆蓋互聯網企業3家、市轄區企業33家,共計36家紡織品服裝銷售企業。(來源:南充市纖維檢驗所)
日前,徐州市纖維檢驗中心根據《繭絲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和江蘇省纖維檢驗局《關于開展2020年江蘇省蠶繭質量監督檢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徐州市蠶繭產業區域、收購的時間和特點,組織開展對全市春繭收購質量的監督檢查工作。此次共檢查蠶繭收購企業6家、鮮繭100余萬斤。通過現場檢查,引導蠶繭收購單位把好質量關,督促收購加工企業履行質量主體責任,打擊了蠶繭收購加工活動中的質量違法行為,保護了蠶繭資源。(來源:徐州市纖維檢驗中心 )
6月16日,湖北省纖檢局宜昌分局組成技術幫扶小組奔赴湖北吉盛紡織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實地走訪調研,針對企業生產情況及發展方向進行了現場交流,并就該公司關注的學生服產品相關標準進行了現場培訓。幫扶小組與該公司技術人員就該企業生產的面料耐濕摩擦色牢度、耐光色牢度以及該公司實驗室建設等問題進行了現場交流討論,并提出了解決方案。此次調研培訓獲企業高度評價。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希望今后能夠更多地開展此類技術培訓交流活動。(來源:湖北省纖檢局宜昌分局)
日前,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公布了其對運動APP平臺銷售或者推介的輕紡產品進行比較試驗的結果。此次比較試驗的樣品均為線上購樣,由江蘇省消保委工作人員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從10個運動APP平臺或其推介的商鋪購買,涉及運動文胸、運動服裝、運動頭巾、運動手套、運動毛巾、防曬手袖、運動襪、運動發帶、運動帽、瑜伽墊等10個品類,共計90款樣品。結果顯示:90款樣品中,有39款樣品產品使用說明標注不符合標準要求;8款樣品纖維成分與含量或材質實測與明示不符;2款樣品染色牢度不符合;15款運動文胸的透氣性能差異較大;3款運動文胸的樣品底圍壓力低于標準要求。此外,在49款宣稱具有吸濕、速干或者防紫外線等功能性樣品中,有23款樣品未達到其宣稱的功能。 (來源: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網站)
日前,認監委發布通知,將開展2020年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員考核管理相關工作。從通知獲悉,本年度的網上能力測試報名時間為9月1日至10月31日,考試時間為11月1日至30日,取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員資格的全部人員需參加,測試內容為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制度、評審準則、監管要求、改革動態及常見評審問題等。對2020年度新任評審員的錄用考核擬在10月下旬舉行,考核人數200人,考試地點為北京,考試時間為10月31日。另外,由于疫情原因,本年度的國家級資質認定評審員繼續教育和能力提升的現場培訓,調整為全員進行網上學習培訓。(來源:國家認監委)
近日,昌吉州市場監管局纖維檢驗所對在用31臺檢驗設備開展2020年專項計量檢定工作。計量檢定工作分為整理送檢設備臺賬和向計量檢定機構送檢等兩個階段。通過儀器設備現場檢查、完善待送檢設備檔案等方式,從設備狀態、設備性能、設備使用環境三大方面進行了全面檢查,把31臺在用檢測設備送往檢定機構進行計量檢定,圓滿完成了2020年度計量檢定工作。(來源:昌吉州纖維檢驗所)
6月5日,德陽市纖檢所到平安社區開展以“共建文明社區,共創美好家園”“消除事故隱患,筑牢安全防線”為主題的“陽光纖檢進社區”公益宣傳活動。在活動現場,德陽市纖檢所工作人員為群眾講解了絮用纖維制品、服裝等產品選購知識以及家庭用電知識,向社區居民發放服裝選購技巧、“黑心棉”鑒別知識等宣傳單,并就日常生活中普通百姓關心的學生校服質量、甲醛、pH值超標的危害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講解。(來源:德陽市纖檢所)

5月24日,重慶市纖維質量監測中心通過口罩項目CNAS擴項評審。本次評審采取現場和遠程視頻評審相結合的方式,評審涉及GB/T 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GB 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 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GB 2626—2019《呼吸防護 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GB/T 38880—2020《兒童口罩技術規范》等4項標準,檢測項目參數包含顆粒物過濾效率、死腔、氣閥氣密性、視野、鏡片等34項。評審組專家高度評價了中心的各項工作,一致認定:重慶市纖維質量監測中心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有效,評審材料準備充分,符合CNAS認可評審準則要求,中心順利通過了此次評審。(來源:重慶市纖維質量監測中心)
日前,聊城市纖檢所利用疫情期間,抓緊開展人員培訓和業務能力考核工作。此次培訓以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以及監管棉公證檢驗、期貨棉公證檢驗、儲備棉出入庫公證檢驗規程和實施辦法為主線,組織專家進行講解。培訓采取集中講解和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并通過考核對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技術能力進行了確認。(來源:聊城市纖檢所)

巴州纖檢所在6月開展紗線、中小學生校服及紡織品檢測技術培訓活動。本次培訓涵蓋紗線、中小學生校服、兒童服裝、羽絨服、防曬服、警示服裝等產品,涉及紡織品物理性能和化學生態安全性能檢測項目80余項。為提升檢測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巴州纖檢所邀請烏斯特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合眾視野有限公司及溫州市大榮紡織儀器有限公司的資深工程師,為全所人員詳細教授了烏斯特紗線檢測設備、CU-6纖維細度儀、紡織品物理性能檢測設備的操作使用、數據分析及設備維護。所有人員均參與實際操作,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來源:巴州纖維檢驗所)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批準成立了全國嬰童用品標準化工作組。該工作組由41名嬰童用品領域的委員組成,涵蓋了監管部門、行業協會、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檢測機構、消費者等各界代表。工作組將聯系紡織品、制鞋、家具、服裝、塑料制品、涂料等近20個傳統產業領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廣泛傾聽社會各界的聲音,更全面深入地開展國內外標準比對,更科學嚴謹地規范嬰童用品的質量安全要求,加快構建協調統一的新型嬰童用品標準體系。同時,也將進一步聯系對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等國際標準組織,做好嬰童用品國內外標準化交流溝通、互學互鑒。 (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6月9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通知,延長了GB 2626—2019《呼吸防護 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國家標準過渡期。通知指出,為全力支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口罩產品穩定供應,決定將GB 2626—2019的實施日期延長至2021年7月1日。按照《強制性國家標準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在2021年7月1日之前的過渡期內,企業可自行選擇執行GB 2626—2006或GB 2626—2019,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盡早按新標準組織生產。(來源:國家標準委)

由湖北省纖維檢驗局聯合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武漢分公司、武漢紡織大學、仙桃市非織造布產業協會和有關非織造布企業共同制定,湖北省紡織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的湖北省紡織工程學會T/HTES 004—2020《中小學生一次性使用口罩》團體標準于2020年6月16日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上發布并于同日實施。該標準在GB/T 38880—2020及其他兒童口罩團體標準的基礎上,根據中小學生學生口罩的實際使用情況,精準制定口罩材料、鼻夾結構、外層的顏色和圖案、口罩帶等相關性能指標。該團體標準的發布,將為學校和家長選用安全適合的學生口罩提供技術支持,引導企業生產提供適用中小學校園使用要求的防護口罩。(來源:湖北省纖檢局)
6月12日,《民用防護口罩團體標準》與追溯類《公共衛生用品追溯通用要求》《防護口罩追溯系統要求》團體標準征求意見稿發布。據悉,產業聯盟推薦產品類《民用防護口罩團體標準》,是由鄭州市輕工業行業協會經濟研究中心為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參考國標與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行業標準,結合中國企業當前實際生產工藝水平,以高于國標、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外標準的嚴格要求編制的。據介紹,追溯類團體標準《公共衛生用品追溯通用要求》和《防護口罩追溯系統要求》是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第一個應用于行業發展指導的公共衛生用品和防護口罩追溯團體標準,填補了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上公共衛生產品無追溯標準的空白。(來源: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

近日,T/HTES 001—2019《滌綸縫紉線》、T/HTES 002—2019《棉縫紉線》、T/HTES 003—2019《滌棉混紡縫紉線》3項團體標準于2020年6月16日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上正式發布,并于同日實施。該團體標準嚴于現行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將有效倒逼企業實行技術裝備升級改造,提升產品競爭力,打造產業集群品牌,體現產品質量競爭的優勢,推動產業集群的聚集壯大,進一步提升行業話語權及企業在市場中的影響力。(來源:湖北省紡織工程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