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敏
(山西省大同市中醫醫院兒科,山西 大同 037006)
小兒厭食是兒科常見病之一,臨床表現以長期食欲減退或消失、食量減少、消瘦為主,若未給予有效治療,可導致小兒營養不良,影響兒童機體發育。本研究用健脾八珍糕配合針刺四縫治療脾胃氣虛證厭食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共84例,均為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我院門診收治的厭食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2例。對照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4.01±0.38)歲,病程(0.19±0.08)年,體質量(14.6±3.03)kg。治療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4.02±0.36)歲,病程(0.18±0.09)年,體質量(14.5±3.12)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年齡2~10歲,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和《中醫兒科學》高級教程[2]小兒厭食的診斷標準,中醫辨證屬脾胃氣虛證。
排除標準:前1周服用相關消食藥,合并胃腸器質性病變,合并有心、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病及精神病,有出血傾向或凝血時間長,以及不耐受本次治療。
兩組均給予健脾八珍糕(江西百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6020102)。2~6歲每日給藥2次,每次3塊。2周為一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治療組加用刺四縫治療。在第2至第5指掌側,近端指關節橫紋的中央,一手4穴,左右共8穴。輕輕按摩穴位周邊,使血流充盈。左手握住穴位一側的手,消毒穴位。右手持針(上海埃斯埃醫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生產)迅速點刺穴位,各穴點刺1~2mm,擠出黃白色黏液,按壓片刻即可,每周針刺1次。注意根據年齡大小宣教,盡可能取得患兒的同意。點刺要速進疾出,進針要迅速、準確,出針要快。2周為一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食欲恢復正常時間及食量恢復正常時間。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擬定。治愈:腹脹等不適癥狀消失,食欲及食量均恢復正常。好轉:腹脹等不適癥狀明顯改善,食欲及食量均有一定程度好轉。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d,±s)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d,±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 食欲恢復正常時間 食量恢復正常時間對照組 42 5.38±1.12 7.18±1.08治療組 42 3.32±0.24△ 5.01±0.42△
西醫認為小兒厭食的發生主要是由于胃腸蠕動功能減弱,胃腸內消化酶分泌異常,致消化功能減退,長期可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影響正常生長發育[3]。中醫認為本病病位在脾胃,乳食不節,致使脾胃虛弱,經口攝入的水谷難以經脾胃轉化成精微物質,聚久化濕,濕聚成痰,從而損傷脾胃功能[4]。
健脾八珍糕在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氣虛證)安全有效[5]。方中黨參補脾養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具有抗潰瘍作用、增強免疫能力、增強造血功能、抗應激作用、強心、抗休克、抑制血小板聚集。茯苓健脾補中、寧心安神、利水滲濕,具有抗腫瘤作用、鎮靜作用、增強心肌收縮力。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具有抗氧化、延緩衰老、降血糖、抗凝血、抗腫瘤。芡實補脾止瀉、養心益腎、補中益氣、滋補強壯、和胃理氣、開胃進食,可以加強小腸吸收功能,提高木糖排泄率,增加血清胡蘿卜素濃度,有抗腫瘤作用。薏苡仁健脾開胃、補中去濕、清熱排膿,抑制癌細胞、降低橫紋肌收縮、降低血糖、治肌肉風濕。山藥健脾胃、益肺腎、補虛勞、祛風濕,具有降低血糖作用。扁豆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可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蓮子能健脾養胃、養心安神、益氣強志、益腎補虛、強筋骨,具有鎮靜、強心、抗衰老作用。
刺四縫基于中醫經絡學說,特定刺激相應部位,可健脾助運,以調節各臟腑功能,從而改善厭食癥狀。臨床研究顯示,針刺四縫穴可促進腸道胰脂肪酶、淀粉酶及蛋白酶的分泌,從而改善脾胃消化功能。臨床觀察發現,針刺四縫操作時間以間隔7天的依從性和臨床效果為最佳[6]。
健脾八珍糕配合刺四縫治療小兒厭食脾胃氣虛證有較好的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