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茜茜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中醫院,廣東 廣州 511400)
小兒急性支氣管肺炎是兒科臨床常見的呼吸道疾病,臨床表現上以發熱、咳嗽、痰鳴、氣喘為主[1-2]。本研究用中藥穴位貼敷輔治小兒急性支氣管肺炎臨床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50例,均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支氣管肺炎患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5例。觀察組男40例,女35例;年齡7個月~6歲,平均(2.54±1.53)歲;病程1~5天,平均(2.03±0.86)天。對照組男44例,女31例;年齡6個月~6歲,平均(2.62±1.67)歲;病程1~6天,平均(2.14±0.73)天。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擬定的西醫診斷標準[1];②符合《上海市中醫病證診療常規》中肺炎喘嗽病的肺脾氣虛證辨證標準[2];③對研究用藥無過敏反應;④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依從性低;②肝、腎功能不全;③重癥肺炎;④臨床資料不全;⑤先天性心臟病。
兩組均給予常規西醫綜合對癥治療,包括抗感染、解痙平喘、霧化吸入、退熱、止咳、吸痰等。給予甲潑尼龍(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727)靜脈滴注,0.5~2.0mg/kg,日1次,治療3天;布地奈德(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987)霧化吸入,每次0.5~1mg,日1次,治療3天。
觀察組加用中藥穴位貼敷治療。藥用地龍、姜半夏、白芥子、黃麻、膽南星、黃芩、生大黃、僵蠶等,根據臨床癥狀、年齡等適當調整用量。將混合研磨后以溫水和凡士林調制成膏藥狀,貼敷至雙側肺俞穴、膻中穴及天突穴,每日1次,每次4~6h。
臨床癥狀改善情況,主要包括發熱、咳嗽、氣喘、肺部啰音。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治愈:肺部啰音消失,胸片雙肺清晰,發熱、咳嗽、氣喘等癥狀均消失。有效:肺部啰音明顯減少,胸片提示雙肺點片狀陰影明顯減少,且發熱、咳嗽、氣喘等癥狀顯著改善。無效:未達“有效”標準。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以及改善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以及改善時間比較
不良反應:兩組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情況,部分中藥貼敷部位出現充血發紅,可能是由于貼敷時間過長所致,暫停使用藥物后自行消失。
調查顯示,我國5歲以下的幼兒每年大約有30萬例病逝于肺炎,為嬰幼兒死亡首要原因[4]。吳乃勝等[5]通過分析支氣管肺炎病原體的分布與耐藥性發現,感染多以格蘭陰性菌為主,同時在革蘭陽性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對卡那霉素耐藥率較低。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急性支氣管炎應用較為廣泛[6-7]。小兒肺炎屬中醫“咳嗽、咳喘”等范疇。多由于身體虛弱,正氣不足,易感外邪而導致痰阻氣道,喉中痰鳴,肺氣郁閉。臨床常表現通氣不順,宣肅不暢等。治療原則在于清化痰熱,宣肺平喘,改善肺氣功能。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說明在常規西醫綜合對癥治療的基礎上輔以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對急性支氣管肺炎臨床效果更好。觀察組發熱改善時間、咳嗽改善時間、氣喘改善時間、肺部啰音改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提示中藥穴位貼敷對緩解病情、改善臨床癥狀具有較好的療效,這與張淑英等[8]研究結果相符。配合西藥常規治療可有效縮短支氣管肺炎的不良反應。貼敷藥物藥效成分可通過肺俞穴深入肺部,起到調補肺氣、補虛清熱的功效,同時藥效成分可進入到血液循環中,發揮其藥理作用[9]。
綜上所述,在西醫綜合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穴位貼敷輔助治療急性支氣管肺炎可提高臨床療效,加快臨床癥狀緩解時間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