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志方,安紅軍
(河南省濟源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河南 濟源 459000)
本研究用盆腔保健操運動聯合中醫辨證施護促進盆腔炎性疾病康復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06例,均為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3例。觀察組年齡21~56歲,平均(38.74±5.36)歲;病程0.4~7.0年,平均(3.02±0.74)年;已婚33例,未婚20例。對照組年齡22~55歲,平均(39.11±5.87)歲;病程0.3~7.8年,平均(3.21±0.85)年;已婚31例,未婚22例。兩組年齡、病程、婚否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盆腔炎癥性疾病診治規范(修訂版)》[1]中盆腔炎性疾病相關診斷標準。經陰道超聲、CT等影像學檢查、生化實驗室檢查,結合臨床體征及癥狀確診為盆腔炎性疾病,生命體征平穩,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精神系統疾病或難以正常溝通,近期接受相關治療,妊娠期或哺乳期,惡性腫瘤,其他宮頸、盆腔或婦科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
兩組均給予常規西藥治療。頭孢他啶(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3075)2.0g,靜脈滴注,1日2次;0.5%奧硝唑(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634)100mL,靜脈滴注,1日2次,連續用藥7天。
兩組均行常規護理,指導患者定期清潔會陰,勤更換貼身衣物。日常選擇淋浴,禁忌盆浴。注意經期衛生,及時清洗外陰。減少夫妻生活,避免交叉感染。注重觀察白帶情況,若有異常及時就醫。每日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外陰及陰道。
觀察組加用盆腔保健操運動聯合中醫辨證施護。①盆腔保健操運動:盤腿靜坐,集中思想,放松肢體,排除雜念,調整呼吸。左右壓膝運動,端坐于床上,腰挺直,兩腿屈膝,將雙手放于同側膝關節處,膝關節壓至與床平齊,保持5s后復原,雙腿交替各5次。屈膝轉腰運動,仰臥位,屈右膝,臀部、腰部轉向左側,反之屈左膝轉右側,交替5次。伸臂轉體運動,端坐于床上,兩腿伸直并攏,將右手向前環繞,至左側足背,左手相反動作,交替5次。仰臥蹬腿運動,仰臥位,右腿伸直并上提,保持3s,平放,交替5次;側臥蹬腿運動,側臥位,側左邊則蹬右腿,反之側右邊蹬左腿,交替5次。提腿拍足運動,仰臥位,右腿伸直向上提,伸左手拍左足,復原,再左腿伸直向上提,伸右手拍左足。屈膝松腿運動,仰臥位,足沿床屈腿,再放平,左右交替反復做5次。交替屈膝運動,仰臥位,雙足抬高,騎自行車式運動,1次30min,1日2次,持續鍛煉28天。②中醫辨證施護:a.寒濕凝滯型:小腹墜脹或冷痛,行經腹痛加重,得熱痛緩,且行經延后,經色暗、量少,帶下淋漓,腰骶冷痛,婚久不孕,舌暗紅苔白膩,脈沉遲;日常需加強生活環境管理,避免或減少處于潮濕、陰暗環境時間,同時禁生冷寒涼制品,可經常食用桃仁粥等驅寒化濕類食物;傾聽患者主述,注重情志調節,給予理解與關懷,緩解其不良情緒,耐心解答患者疑惑,要求家屬配合,給予患者家庭溫暖。b.濕熱瘀結型:下腹脹滿,或疼痛拒按,寒熱往來,帶下黃稠、量多,行經延遲、量多、淋漓不止,小便短赤、大便溏,舌紅瘀點苔黃厚,脈弦滑;指導患者保持良好行為習慣,積極進行健康知識宣教,日常注意勞逸結合,合理安排作息;可多食用薏仁紅豆湯、綠豆粥等清熱利濕類食物;做好心理疏導工作,以緩解患者抑郁、焦慮情緒。c.氣滯血瘀型:少腹刺痛或脹痛,行經腰腹酸痛加重,經血瘀塊,排出則痛減,經前乳房脹痛,情志抑郁,婚久不孕,舌質暗苔薄,脈弦澀;日常宜行熱敷處理,以緩解疼痛;保持居住環境清潔衛生,定時通風;指導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并積極配合治療;關元穴處利用掌根順時針輕柔緩慢按揉5min,雙手大拇指分別按揉關元、氣海、中極、腎俞、帶脈、血海、三陰交等穴,每次1min,按揉以陰部、小腹部出現烘熱感為佳,按揉力度以覺脹、酸、痛為宜,1次30min,1日1次,共28天。
癥狀改善情況(疼痛消失時間、包塊消失時間、積液消失時間)。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NSNS)評定,95分為非常滿意,76~94分為滿意,57~75分為一般,38~56分為不滿意,19~37分為非常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53×100%。
臨床痊愈:癥狀及體征消失,超聲檢查未見盆腔包塊,盆腔積液消失,輸卵管恢復至正常。顯效:癥狀及體征明顯好轉,超聲檢查包塊較治療前縮小2/3,盆腔積液減少治療前的2/3,輸卵管改善。有效:癥狀及體征好轉,超聲顯示包塊、盆腔積液、輸卵管有所改善。無效:未達“有效”標準。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d,±s)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d,±s)
組別 例 疼痛消失時間 積液消失時間 包塊消失時間觀察組 53 4.87±1.20 5.47±1.12 11.36±2.04對照組 53 7.98±1.35 8.42±1.87 14.57±2.74 t 12.535 9.853 6.841 P<0.001 <0.001 <0.00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盆腔炎性疾病指女性子宮周圍結締組織、生殖器官、盆腔腹膜等部位炎癥,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減輕疼痛。研究發現,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輔以一定干預手段,可顯著提高療效,減輕臨床癥狀[3]。
盆腔炎性疾病屬中醫“痛經”、“帶下”、“癥瘕”范疇。多由肝郁腎虛、氣滯血瘀、濕熱瘀阻、寒凝血滯所致,氣血瘀滯則不通,不通則痛,久病內結成癥。
李亞琴等[4]研究報道,盆腔保健操作為有氧運動可顯著減輕盆腔炎患者下腹疼痛,提升臨床療效。盆腔保健操屬于一項慢性有氧運動,可鍛煉全身關節與肌肉,提升盆腔韌帶、血管張力,改善盆腔血液循環,減輕血液淤阻,促進炎性吸收。中醫辨證施護是根據中醫證型辨證結果施行的護理方法,注重病、人、證三者關系,屬中醫護理精髓,是指導中醫護理基本原則[5-6]。中醫按摩療法具有散瘀通脈、消痹鎮痛之效。保健操運動聯合中醫辨證施護可加快康復進程,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