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莎莎 本報特約記者 董銘
“搶到的片子大部分都是我第一梯隊想看的,今年的電影節已經很給力了。”20日一大早,提前制作了詳細搶票攻略的上海影迷崔先生搶到11張上影節的票,包括《真相》(4K版)、《燈塔》(4K版)等電影。雖然比往年遲到一個多月,但即將于7月25日正式開幕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簡稱上影節)能在影院復工首周回歸,給復蘇中的中國電影業打了一針“強心劑”,同時引發外媒關注。
作為中國唯一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比8月底開幕的威尼斯影展還早了一個月。美國《綜藝》評論稱,“上海電影節的舉辦,恰好趕上中國影院復工,這也是在主辦方萬分謹慎下做出的決定”。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主任傅文霞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雖然此前并未確定舉辦時間,不過籌備工作一直在進行,“盡管舉辦方式有所改變,國際嘉賓的參與度并未減弱”。
大師知名度比以往高
國際影人交流和全產業鏈交流合作是今年上影節的重頭戲。影展期間,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河瀨直美,好萊塢知名導演維倫紐夫、著名編劇詹姆士·沙姆斯,以及法國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等人將通過線上方式參加大師班,與賈樟柯等國內同行連線探討。“大師班的人數多了,知名度和影響力也比以往要高。”傅文霞如此表示。
對普通觀眾來說,影院因上座率限制減少出票量后,很多熱門場次一票難求——20日上午8時一開票便“秒罄”,10分鐘售出超10萬張票。來自上海的邱女士告訴記者,她最終成功搶到3張韓國演員曹政奭主演的《極限逃生》電影票,“會避開一些特別熱門的片子,不浪費最關鍵的搶票時間。基于去年經驗沒有一來就選最中心座位,而是選了旁邊的,所以成功了”。
取消紅毯,不設評委團
“只在網上售票,影院嚴格按照30%上座率限制。”美國福布斯網站介紹稱,金爵論壇、“一帶一路”電影周和國際市場等項目仍然舉行,到場的外國嘉賓規模待定。今年上影節還取消了開幕式紅毯和閉幕式頒獎禮,金爵獎、亞洲新人獎等單元也只公布入圍名單不再評獎,也不設評委主席和評委團。主競賽單元方面,今年共有12部來自世界各地的影片入圍,其中包括大鵬導演的《吉祥如意》、李霄峰執導的《風平浪靜》和中日合拍片《又見奈良》。
作為上影節特色單元的“亞洲新人獎”有14部亞洲地區新銳導演作品,紀錄片和動畫片領域豐富的入圍片單也彰顯出上影節國際A類電影節的格局。在最讓影迷期待的各個展映單元中,雖然今年因疫情無法如往年一樣為中國觀眾“零時差”帶來最新的戛納獲獎作品,但好在還有年初的柏林和去年戛納、威尼斯、洛加諾電影節入圍佳作,如法國知名導演菲利普·賈瑞爾的新作《眼淚之鹽》是今年柏林金熊獎入圍片,在法國本土也是上周剛公映;日本名導是枝裕和的《真相》和澳大利亞女導演香農·墨菲的處女作《乳牙》都是去年威尼斯金獅獎的有力競爭者;比利時名導達內兄弟的《年輕的阿邁德》則獲得去年戛納最佳導演獎,還有《1917》《燈塔》等各大國際影展高口碑片。
此外,新加坡導演陳哲藝的《熱帶雨》、塞爾維亞影片《父親》、以色列影片《鎏金的聲音》、阿根廷影片《大愛之畫》、印度動畫《孟買玫瑰》等院線中不常見的冷門佳作也趁著國際電影節這種多元化的平臺與中國觀眾見面。
為影視復產暖場
在上海電影節最具優勢的日本電影展映中,云集60多部日本影片。對于資深影迷來說,“向大師致敬”單元則包括意大利費里尼、法國夏布洛爾、日本北野武等眾多大師佳作;稍年輕的一代影迷則可以看到《哈利·波特》全系列IMAX版,以及在“TRI?STAR回顧展”中重溫《燃情歲月》《西雅圖夜未眠》等。“我們希望通過這樣廣泛的交流,推動受疫情冰凍的全球影視產業鏈動起來。”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市場部負責人徐高仁2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今年上影節將電影市場和電視市場交流打通,舉辦國際影視云市場。目前約700家展商將參加云市場——與去年相比增加100多家。境外展商比例占據50%,來自60至70個國家和地區,不乏派拉蒙、華納、索尼、環球影業等大廠牌。傅文霞告訴記者,“希望此次上海國際電影節能為影視行業的復產做暖場,給大家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