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平

2019年8月,行進的英歌舞隊伍
“咚!咚!咚!”伴隨著潮州大鑼鼓的鼓聲,一群臉上畫著臉譜的舞者,雙手持短木棍,身著古代服裝,伴著音樂聲,跳起極有節(jié)奏感的舞蹈。鞭炮聲不時響起,鼓聲震天,圍觀人群爆發(fā)出陣陣歡呼,小孩聚精會神地看得發(fā)呆,狗狗們也耷拉著舌頭,難得地安靜下來。這就是普寧英歌舞,烙印在粵東人基因里的文化傳承。
英歌舞是一種流行于廣東潮汕地區(qū)的民間舞蹈,為大型集體舞。其中以潮陽、普寧為主要盛行地區(qū),幾乎每一個村都有自己的英歌舞隊。其舞蹈形式有別于一般的漢族舞蹈,舞者雙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對擊,動作健壯有力,節(jié)奏強烈。
根據(jù)史料,英歌舞溯源明代,取材于梁山好漢化妝賣藝攻打大名府,營救盧俊義、以及梁山英雄化妝劫法場救宋江的故事。
在潮汕,英歌舞一般被當作英雄的化身、吉祥的象征、驅(qū)邪的魔力。所以,一些大型建筑的奠基、辦公大樓落成、大橋通車、學校慶典儀式舉行時,都免不了要請英歌隊大舞一番。在鄉(xiāng)村,百姓們只要聽到英歌聲,就在門口作好了迎接準備。英歌隊來了,戶主就鳴炮邀請,這時英歌隊就得進入院內(nèi),在院內(nèi)表演一番。人們認為,經(jīng)過英歌隊舞過的房屋,能永保平安。
在2019年的2月到10月,我無數(shù)次往返潮陽,從而記錄了英歌舞隊隊員的表演和生活。

2019年8月,在潮陽,這位演員的裝扮為梁山好漢宋江。

2019年4月,這位演員剛化妝成打虎英雄武松

2019年4月,隊伍最前面的“吳用”

2019年8月,就地休息的英歌舞隊員

2019年8月,路過祠堂前的英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