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奕 任鋒 楊方華 吳蘇偉 陳運生
過敏性疾病主要是指自身為過敏體質,在受到環境內過敏原及非過敏刺激因素下,使得機體免疫系統出現變化,引起慢性炎癥反應,導致疾病發生。臨床中根據發病部位、免疫學變化、生理性特征以及臨床癥狀等現象,將過敏性疾病劃分為常見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蕁麻疹、氣喘病和其他過敏性疾病等[1]。近年來,兒童過敏性疾病發生率也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發病后常會導致患兒出現睡眠障礙、精神壓力等情況,直接對患兒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有研究發現,過敏性疾病致病因素不僅與遺傳史、免疫功能有關,還與環境中接觸到食入性或吸入性過敏原存在密切聯系[2]。鑒于此,本次研究對過敏性疾病患兒血清特異性IgE及IgG進行測定,主要為早期判斷此病提供參考依據,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過敏性疾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齡2個月~12歲,平均年齡(4.12±2.63)歲。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經臨床相關檢查符合《兒童過敏性疾病診斷及治療專家共識》[3];②患兒及家屬同意參與研究且知情;③配合度及認知狀態良好;④均主動完成本次研究。
1.2.2 排除標準 ①伴有先天性疾病;②心、肺、腦等重要器官存在功能不全情況;③拒絕參與本次研究者;④臨床資料不完整。
1.3 方法 待患兒入院之后,則叮囑次日檢查需保持空腹狀態,采集患兒空腹靜脈血液3 ml,采用離心機進行血清分離處理,轉速控制在3500 r/min,離心5 min。
血清中食物與吸入性特異性IgE應用免疫印跡法進行測定,采用過敏原檢查系統(德國敏篩定量,MEDIWISS公司)檢測患兒的過敏原特異性IgE。洗脫液(1∶25)予以稀釋處理。清洗液濕潤硝酸纖維素膜,在膜上加入300 μl上層血清標本,室溫下,孵育45 min,沖洗;之后加入300 μl檢測抗體,室溫下,孵育45 min,沖洗;加入300 μl堿性磷酸酶標記鏈霉親和素,保持在室溫下孵育20 min,沖洗,加入底物300 μl,室溫狀態下孵育20 min,予以沖洗終止反應。干燥后,將敏感程度分級按照著色深淺劃分為7個等級:0級(<0.35)為正常;1級(≥0.35,<0.70)為輕度;2級(≥0.70,<3.50)為中度;3級(≥3.50,<17.50)為重度;4級(≥17.50,<50.00);5級(≥50.00,<100.00);6級(≥100.00)為特重度。
血清中食物過敏原特異性IgG應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進行測定,測定值分級劃分為4級:<50 U/ml為陰性0級;50~100 U/ml為陽性1級;101~200 U/ml為中度敏感,陽性2級;>200 U/ml為重度敏感,陽性3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種檢驗方法一致性應用Kappa檢驗,若Kappa<0.2表示兩種方法檢測結果不一致。
2.1 食物過敏原特異性IgG檢測結果分析 90例過敏性患兒經食物過敏原特異性IgG檢測呈陽性84例,陽性檢出率為93.33%(84/90),主要陽性食物為牛奶、雞蛋與大豆,重度敏感食物過敏原為牛奶與雞蛋。見表1。

表1 食物過敏原特異性IgG檢測結果分析[n(%),n=90]
2.2 食物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結果分析 食物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呈陽性患兒40例(44.44%),主要陽性食物為牛羊肉、牛奶,重度敏感食物過敏原為雞蛋、魚蝦蟹。見表2。

表2 食物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結果分析[n(%),n=90]
2.3 食物過敏原特異性IgE與特異性IgG的一致性經Kappa檢驗顯示,特異性IgE與特異性IgG檢測結果不一致(U=0.030,Kappa=0.012),而食物過敏原特異性IgG陽性率高于特異性IgE陽性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0.184,P<0.05)。見表3。

表3 食物過敏原特異性IgE陽性率與特異性IgG陽性率一致性分析(n)
2.4 吸入性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結果分析 吸入性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陽性明確31例,陽性檢出率為34.44%(31/90),主要陽性過敏原為塵螨、點青霉分支孢與花粉,重度敏感吸入性過敏原為塵螨。見表4。

表4 吸入性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結果分析[n(%),n=90]
目前關于過敏性疾病發病機制多認為與后天環境、先天遺傳等因素有關,臨床上發生率較高的6類過敏性疾病主要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炎、過敏性結膜炎、食物過敏以及蕁麻疹等[4]。過敏性疾病常會導致患者出現多種不適感,例如:①過敏性鼻炎:常表現為流鼻涕、打噴嚏、鼻癢、鼻塞、頭暈、眼睛癢等,容易使得患者注意力難以集中,嚴重可對智力發育、睡眠質量造成影響;②食物過敏:食用過某種食物后出現發癢、紅疹等現象,伴消化系統癥狀,影響到身體健康;③異位性皮炎:嬰幼兒耳頸部、前額及臉頰等皮膚伴干燥脫屑、濕疹等情況;④過敏性結膜炎:結膜炎、眼睛癢且紅腫;⑤蕁麻疹:呈界限分明、圓形凸起狀紅疹,且會蔓延到全身;⑥氣喘:在急性發作時出現胸悶、咳嗽及呼吸困難等癥狀[5,6]。
當過敏體質者接觸到過敏原后,會促使機體免疫系統出現應答反應,主要表現為淋巴細胞異常,引起炎癥反應,生成IgE抗體,并依附于肥大細胞,導致個體被敏感化,當此個體再次接觸到此過敏原后,則會使得肥大細胞炎癥介質大量釋放,在短時間內則會出現氣道過敏反應,使得氣管收縮,血管通透性上升,黏膜膿腫嚴重,導致后期反應發生,進一步使炎癥介質聚集[7,8]。當過敏反應發生在氣管、肺部時,將會引起氣喘;當出現在鼻子時,將會導致過敏性鼻炎發生;當出現在皮膚上,則會導致蕁麻疹與異位性皮炎等。以上疾病都是由于過敏反應所致[9,10]。過敏性疾病在發生、發展過程中有明顯差異,處于嬰兒期時多表現為皮膚癥狀、胃腸道癥狀,本次研究結果顯示,90例患兒食物特異性IgG抗體陽性中重度敏感食物過敏原為雞蛋與牛奶,與吳意等[11]研究結果相符合,胃腸道癥狀多是由于牛奶蛋白過敏所致,會出現腹痛、腹瀉及嘔吐等癥狀;當進入到幼兒期時,易并發呼吸道感染,若未及時治療,導致呼吸道感染反復發作,易發展成過敏性鼻炎與支氣管氣喘等。IgG作為人體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占比達到了70%以上,在抗感染干預中作用明顯,大部分抗病毒、抗菌均屬于IgG類,本次研究結果中食物過敏原特異性IgG陽性率比特異性IgE更高,與曾華松[12]研究結果趨于一致,當聯合特異性IgG、特異性IgE檢測時,過敏原主要為真菌、塵螨,由此可見,通過聯合檢測食物過敏原的特異性IgG、特異性IgE是明確過敏原的一種有效方法,可進一步對過敏原進行逐一排查,進而提高確定過敏原,制定更有針對性且有效的干預手段。
綜上所述,兒童過敏性疾病早期給予聯合檢測食物過敏原特異性IgE、IgG具有顯著效果,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