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波 崔惠芬 李遠輝 駱偉光 楊澤敏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主要指機械通氣48 h后到拔管后48 h發生的肺炎[1]。臨床研究發現,ICU重癥患者是VAP的高發人群,尤其老年患者發生率更高,嚴重危及生命安全。本文將對基層醫院ICU老年重癥患者VAP危險因素展開分析,詳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基層醫院ICU治療的135例老年重癥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男75例,女60例;年齡61~74歲,平均年齡(67.26±3.24)歲。根據患者是否發生VAP分為VAP組(41例)和非VAP組(94例)。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此次研究,全部患者知情研究并自愿參與。
1.2 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病史資料,分析所有患者基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白細胞計數、是否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時間、是否長期使用質子泵抑制劑、ICU停留時間、血清白蛋白水平、APACHE Ⅱ評分、氧合指數等。通過單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ICU老年重癥患者VAP危險因素。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多影響因素采取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單因素分析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白細胞計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是否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時間、是否長期使用質子泵抑制劑、ICU停留時間、血清白蛋白水平、APACHE Ⅱ評分、氧合指數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時間≥7 d、長期使用質子泵抑制劑、ICU停留時間≥15 d、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APACHE Ⅱ評分≥15分、氧合指數<400 mm Hg均為ICU老年重癥患者VAP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1 單因素分析[,n(%)]

表1 單因素分析[,n(%)]
注:與非VAP組比較,aP<0.05

表2 多因素分析
ICU主要負責危重癥患者的救治和監護工作,患者普遍病情緊急,特別是老年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下降的情況,在進行創傷性檢查和治療的過程中有更高幾率出現院內感染。機械通氣是ICU重要的治療手段,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已成為ICU重癥患者常見的嚴重并發癥,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尋找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發病率。王娜等[2]學者分析了ICU住院老年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結果顯示機械通氣時間、誤吸、低蛋白血癥、糖皮質激素使用時間、APACHE Ⅱ評分是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史顏梅等[3]學者報道ICU老年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和ICU住院天數、應用質子泵抑制劑、機械通氣時間、氣管插管密切相關。
從本次多因素分析結果看出,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時間≥7 d、長期使用質子泵抑制劑、ICU停留時間≥15 d、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APACHE Ⅱ評分≥15分、氧合指數<400 mm Hg均為ICU老年重癥患者VAP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APACHE Ⅱ評分常用于重癥創傷、重型顱腦損傷等危重癥的傷情評估。胡志成等[4]學者研究發現APACHE Ⅱ評分和機體受損程度密切相關,分值越高表明機體臟器受損程度越高,因此發生VAP的風險較高。氧合指數反映患者肺功能狀態[5,6]。葉龍強等[7]學者發現低氧血癥程度越嚴重,肺功能越差,持續時間較長,對患者造成極大影響,進而引發VAP。機械通氣是ICU廣泛應用的治療手段,氣管插管、切開等操作損傷氣管黏膜上皮組織,減弱黏膜纖毛活動能力,對患者呼吸道正常黏膜屏障功能造成較大損傷[8,9]。導管為咽部細菌進入支氣管提供途徑,病原菌定植于導管和氣道黏膜,從而引發VAP[10]。機械通氣患者發生VAP后,提高撤機難度,延長治療時間,增加醫療費用[11]。質子泵抑制劑是機械通氣患者用于預防應激性潰瘍的常用藥物,但長期使用會破壞胃部酸性狀態,促進細菌繁殖,增加VAP風險[12,13]。王偉勇等[14]學者研究指出,VAP的發生和胃酸程度密切相關。機械通氣時間增加同時延長患者氣道暴露時間,病原體接觸幾率更大,易發展為多種細菌感染[15]。研究發現機械通氣時間每增加一天,VAP發生率提高3%。同時患者ICU停留時間是VAP的危險因素,可能和長時間住院,與病原體接觸時間較長有關。血清白蛋白能夠反映機體營養狀況,低白蛋白血癥患者機體代謝呈負氮平衡,易發展為惡病質,營養狀況不佳造成抵抗力下降,VAP幾率越大。
綜上所述,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了ICU老年重癥患者VAP的出現,臨床應針對此類危險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降低VAP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