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汝佳 鄺錫和
肩周炎是一類由于長期慢性勞損、肩部受寒、關節急性損傷及肩關節血管收縮所導致的肩周肌、肌腱、關節囊與滑囊處損傷性炎性反應。肩周炎患者臨床主要表現包括肩部疼痛及肩部運動功能障礙[1,2]。肩周炎疾病多發于50歲左右人群,且女性患者的患病率相比男性患者明顯更高,肩周炎多發于從事體力勞動者。當前臨床針對肩周炎治療方法多樣,一般可采用藥物治療、局部封閉結合中醫關節松動術等方法進行治療。相關研究提示,關節松動術在緩解此類患者肩疼痛、預防因日常活動少導致的關節病變、緩解肩部疼痛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3]。本研究分析硫酸氨基葡萄糖聯合關節松動術治療肩周炎患者的臨床療效?,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納入本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肩周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符合肩周炎臨床診斷標準,患者晨起肩部易發生疼痛、疼痛呈漸進性;患者肩部活動易出現明顯肌肉痙攣,且以肩前屈、外展、后伸時明顯。排除合并腫瘤、結核及內臟疾病導致肩部疼痛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常規組和聯合組,每組25例。常規組男10例,女15例;年齡47~68歲,平均年齡(54.7±4.2)歲。聯合組男9例,女16例;年齡47~67歲,平均年齡(54.9±4.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哂谘芯块_始前簽署知情權同意書,且研究內容經過倫理學審核。
1.2 方法
1.2.1 常規組 單純予以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療。硫酸氨基葡萄糖(商品名:傲復力,國藥準字H20090316),2粒/次,3次/d,口服,連續服用8周;治療性肩部功能鍛煉:患者徒手或借助肩關節恢復鍛煉器械進行鍛煉,主要進行肩關節前屈、后伸、聳肩、外展及環繞各方向鍛煉,鍛煉過程中逐漸擴大肩關節活動度,以逐漸恢復肩關節功能。治療性肩部功能鍛煉30 min/次,1次/d,7 d為1個療程,每療程間隔1 d,持續治療8周。
1.2.2 聯合組 在常規組基礎上聯合關節松動術治療。硫酸氨基葡萄糖用藥方案同常規組。關節松動術:施術者以推法、滾法、揉法、拍打及彈撥等方法分別按摩患者肱二頭肌腱、岡下、三角肌及肩峰等部位,待患者肌肉放松后再予以關節松動術,施術選擇松動的肩關節進行。施術者分別進行肩肱關節分離,以長軸牽引,緩慢向頭側滑動,外展、前屈則向足側滑動。前、后向滑動,外展擺動肩部,側方向滑動,以水平向內收、內旋擺動、后前轉動并手法松動肩胛骨,關節松動術以30 min/次,1次/d,7 d為1個療程,每療程間隔1 d,持續治療8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關節活動度評分及疼痛評分,觀察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1.3.1 臨床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結合患者關節活動度、肩關節疼痛狀況、日?;顒幽芰?ADL)情況進行評估,ADL評分評估采用Barthel指數評分,分別選擇患者日常進食、洗澡、穿衣、修飾、用廁,Barthel指數總分40分。治愈:治療后,患者癥狀與體征均消失,關節活動度:關節前屈>160°、后伸>45°、外展>160°、內旋/外旋60~90°,Barthel指數評分>35分;顯效:治療后,患者日常生活未受嚴重影響,但進行重體力勞動或進行劇烈運動后肩關節輕度疼痛,關節活動度:關節前屈121~160°、后伸36~45°、外展121~160°、內旋/外旋30~59°,患者Barthel指數評分26~35分;有效:經治療后患者肩關節存在中度可耐受疼痛,夜間疼痛加劇,關節活動度:關節前屈91~120°、后伸21~35°、外展91~120°、內旋/外旋<30°,患者Barthel指數評分16~25分;無效:經治療后未達上述標準或癥狀惡化。治療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3.2 關節活動度評分 依據肩關節功能評分量表對患者肩關節活動度進行評分,最高2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關節活動度越好。
1.3.3 疼痛評分 依據患者疼痛自覺狀況及對肩關節活動影響狀況進行評分,疼痛評分最高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肩關節疼痛狀況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聯合組患者治愈18例、顯效5例、有效2例、無效0例,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常規組患者治愈10例、顯效4例、有效5例、無效6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6.0%。聯合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關節活動度評分及疼痛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關節活動度評分及疼痛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關節活動度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疼痛評分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患者關節活動度評分(23.08±1.57)分明顯高于常規組的(19.33±2.74)分,疼痛評分(2.02±0.75)分明顯低于常規組的(4.85±0.93)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關節活動度評分及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關節活動度評分及疼痛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常規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后均未發生意外與嚴重并發癥。
肩周炎疾病早期多因無菌性炎癥反應導致發生充血、滲出、水腫、關節疼痛等癥狀。隨著患者病情發展,多因制動導致肩關節粘連、關節病變,致使關節的周圍組織彈性逐漸消失,出現肩關節活動受限[4]。由于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多由膠原纖維構成,發生肩痛時患者往往肩部活動能力受限,且周圍軟組織出現自行收縮傾向,導致發生關節孿縮。臨床治療肩周炎主要通過緩解肩部疼痛、促進肩關節血液循環,減輕或消除肩關節無菌性炎癥。硫酸氨基葡萄糖是肩周炎臨床治療常用藥物,但相關研究發現,單純藥物治療肩周炎往往起效慢,且效果難以得到保障[5]。相關研究發現,針對此類患者予以關節松動術有助于緩解患者肩部疼痛癥狀,防止因肩關節活動減少導致的關節病變,并抑制脊髓、腦干內致痛物質釋放,有效提高患者痛閾并改善其肩關節活動范圍[6-8]。關節松動術是一種治療功能障礙實用且有效的康復治療技術,在肩周炎治療中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見效更快且更易為患者接受。
本研究常規組患者單純予以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療,聯合組患者在常規組基礎上聯合關節松動術治療,結果提示,聯合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100.0%明顯高于常規組的76.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關節活動度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疼痛評分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合組患者關節活動度評分(23.08±1.57)分明顯高于常規組的(19.33±2.74)分,疼痛評分(2.02±0.75)分明顯低于常規組的(4.85±0.93)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均未發生意外與嚴重并發癥。研究發現,關節松動術可通過力學、神經作用,松解肩關節粘連關節囊、韌帶、肌腱等,從而緩解肩關節疼痛,提高患者痛閾,該術式同時可防止因關節活動減少所導致的肩關節退變,改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伸展性,從而改善患者關節活動度。研究提示,硫酸氨基葡萄糖聯合關節松動術治療肩周炎患者可取得較高的療效,并有效改善患者關節活動度與關節疼痛癥狀。
綜上所述,臨床針對肩周炎患者予以硫酸氨基葡萄糖聯合關節松動術治療的療效明確,有助于改善患者關節活動度與關節疼痛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