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研究以《新聞聯播》公眾號發布的推文為研究樣本,采用話語分析法和內容分析法,分析在其互聯網視角下,以傳統新聞節目為代表的《新聞聯播》官方微信公眾號的話語變化。研究結論:在互聯網視角下,傳統新聞節目的話語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①多元化形式;②情感態度明確;③走親民路線。
【關鍵詞】傳統新聞節目;話語變化;《新聞聯播》
隨著技術革命與產業革命的推進,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有愈發廣泛,眾多互聯網平臺成為傳播的重要渠道和主要傳播載體。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中強調,發展新聞工作要適應時代積極改革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新聞聯播》作為央視傳統新聞節目,微信公眾號自上線以來,每篇推文的點擊閱讀量均在萬次以上,其中出現的金句和熱詞還頻頻出現在微博熱搜榜單中,受到大家廣泛關注。因此,《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作為官方在社交媒體的重要發聲渠道,對輿論具有影響力,而且對輿論發展方向具有引導力。本研究通過分析《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中的話語表達,來完善和創新傳統新聞節目運用新媒體平臺傳播的話語創新形式。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內容分析法和話語分析法。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對于傳播內容進行系統、客觀和定量的描述方法。本研究樣本以《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文章為例,對推文形式進行內容分析統計。話語分析是文本分析方法的一種,旨在分析話語各個成分和層次之間的聯系,研究話語中所使用的語法規則、語篇規則和策略。本研究主要使用梵·迪克的新聞話語分析理論,用話語分析法對《新聞聯播》的推文文本進行探究,得出其在進行傳播過程中使用的話語變化。
(一)研究樣本
本研究從《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2019年8月16日首次發布推文開始統計,截至2020年3月1日共有1249條推文報道,作為研究樣本進行分析。
(二)類目構建
根據媒介話語構建研究中有關新聞報道內容分析的相關文獻,研究目的和研究需要,制定的類目包括:1.話語表現形式;2.話語情感態度;3.話語表達特點。
1.話語表現形式
將推文報道分為“純文字”“文字十圖片”“文字十視頻”“文字+視頻+圖片”“文字+視頻+動畫”“文字十視頻+圖片十動畫”“漫畫”“海報”幾大類形式在總體推文中的占比來分析其話語表現形式的趨勢。
2.話語情感態度
分別統計標題中使用[!、“”、:、?、……]這五種標點符號的使用頻次及所占比重;根據推文的標題中所運用的句式結構類型總結歸納并進行研究分析,總結其使用的句式結構,從而分析出話語的情感態度。
3.話語表達特點
通過推文標題分析出使用“來了”“定了”“回應了”等口語化詞語的頻率及所占百分比,并分析正文中運用的網絡用語的使用情況和采用的話語表述方式,從而得出話語表達的特點。
二、研究結果
(一)《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的話語表現形式多元化
1.呈現形式多元
使用多元化形式來使推文的內容更加吸引讀者眼球,增加受眾的接受度。針對推文內容將其分為”純文字”“漫畫”“海報”“文字+圖片”“文字+視頻”“文字+視頻+圖片”“文字+視頻+動畫”“文字+視頻+圖片+動畫”八種形式的占比進行分析。《新聞聯播》公眾號推文內容形式所占比重(如圖1所示)。
在推文內容形式中占比最大的是“文字十視頻+圖片”的形式,約占所有樣本推文形式中的34.51%,第二是約占20.50%的“純文字”形式,第三是約占18.81%的“文字+圖片”形式,其他的“文字+視頻”“海報”“文字+視頻+圖片+動畫”“漫畫”形式占比分別為7.21%、4.72%、2.16%、0.48%。相比較傳統單一的純文字形式,推文內容更多使用多元化形式,多元化形式結合的約占樣本總量的68.53%,遠超占比20%的純文字表現形式。推文表達形式還有占比約5.2%的漫畫和海報等新形式出現,均體現其話語表現形式的豐富多元化(如圖1所示)。
2.板塊設計多元
《新聞聯播》的微信公眾號板塊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為“正直播”“主播說”“劃重點”。“正直播”板塊以直播為主要內容,是CCTV新聞頻道實時直播的重要渠道,可以做到全時直播。“主播說”板塊的推送與抖音APP上《新聞聯播》以官方號發布的系列短視頻加文字和圖片的呈現方式的推文為主。“劃重點”以凝練《新聞聯播)當天重要新聞為主要內容,以官方為導向,系統地報道了來自各個領域的重要新聞。
(二)《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話語情感態度明確
1.推文符號的運用
互聯網視角下,受眾接受信息呈現的方式呈碎片化趨勢,人們對標題的興趣程度直接決定了閱讀正文的點擊量,微信公眾號作為主體的傳播形式,推送的文章也離不開新聞的基本范式。因此,可以按照新聞話語研究的方法進行分析。以荷蘭語言學家梵·迪克的新聞話語分析理論,將《新聞聯播》的推文進行解構,以“概述”部分對標題進行分析,“概述”部分是體現新聞文本的中心主題,新聞標題是推文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基于1249條推文的標題進行分析,統計出現的標點符號總數為2150個,標點符號包括“!、“”、:、?、……、,、。”。(由表1可見)。
《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推文標題中所涵蓋的標點符號種類豐富,“,”的使用次數排在首位,占標點符號使用總量的29.30%;其次是“”的使用次數,占標點符號使用總量的15.49%;“:”的使用次數占總量的12.42%; “,”的使用次數占總量的11.67%;最后是“……”的使用次數占總量的2.09%。標點符號在樣本標題中占使用總量的70.97%,遠遠超過常用于書面語的“,”和“。”的使用次數(由表1可見)。
2.組合句式的運用
根據推文標題所運用的句式結構類型進行分析,發現多采用如“短句十短句+短句”“短句十短句”“短句十長句”的組合句式結構。推文標題中采用組合句式的標題共有855條,占推文標題總數的68.45%。因此,相比較傳統的單句式結構,《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更加偏愛組合句式的運用,對推文的情感態度進行更加生動的表達,更加吸引廣大讀者的眼球,表現出話語的創新性變化。
3.生動詞語的運用
(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在標題中常常運用帶有明確情感態度的詞語,如:《官宣!我國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標題中的“官宣”一詞就帶有官方的立場,其推文內容也帶有官方的情感態度。
(三)《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話語表達親民化
1.口語化詞語的運用
《新聞聯播》順應大勢發展改變了過去嚴肅莊重的話語表達,使用了許多接地氣的話語形式,《新聞聯播》話語表達親民化主要表現為用詞用語走向口語化。本研究統計推文標題中“來了”“定了”“回應了”口語化詞語的出現次數及所占比例(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在標題中使用口語化詞語的情況常常出現,其中“來了”出現51次,其所占比例是4.08%;之后是“回應了”出現13次,所占比例為1.04%;“定了”出現8次,所占比例是0.64%。
2.網絡熱詞的運用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網民中的使用互聯網的主要群體是10-39歲的年輕人,占比65.1%,在這個群體中,20-29歲的網民達24.6%,占比最高。推文正文中也屢屢出現運用網絡熱詞的情境。
3.直接引述
研究發現文中多采用直接引語的表述方式。直接引語的表述方式對于廣大民眾來說更加通俗易懂,易于接收。如,《火神山ICU護士下班后開心蹦跳走出病區,她們也只是孩子啊,》推文內容,退休老兵對醫護人員說的話語以直接引語的方式表達出來,原文如下:“我已經死過一回了,是你們又挽救了我第二次生命,謝謝你們!”老人表達出其對照顧他的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這種直接的表達方式使民眾更容易理解并產生共情。
結論
(一)多元化形式
《新聞聯播》是我國傳統新聞節目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新聞節目,也是黨和政府發聲的官方渠道,具有巨大的輿論影晌力和權威性。該公眾號利用文字、圖片、視頻、動畫、海報、漫畫等多種媒體融合的創新表達在互聯網平臺以多元化的形式對新聞進行呈現,吸引民眾眼球,促進民眾轉發到朋友圈,積極倡導民眾進行討論,再將評論截圖發布在推文中,第一時間聽取民眾積極意見,從而構建與廣大民眾的多元化對話模式。
(二)情感態度明確
基于荷蘭語言學家梵·迪克的“新聞話語分析”理論,通過對《新聞聯播》的推文標題中標點符號的分析,發現推文話語表達的情感豐富,態度明確地傳達新聞報道的中心主題,從而進一步增強了其作為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影響力、感召力和公信力。基于對《新聞聯播》的推文標題的句式結構的分析,發現推文標題多采用組合的句式結構,有利于表達情感態度,比起傳統的單一句式結構表現形式更具有創新性。
(三)走親民路線
互聯網視角下,越來越多人選擇用APP收看新聞了解國家大事,《新聞聯播》通過創辦微信公眾號在互聯網平臺打造傳統媒體的輿論場,走親民路線吸引更多年輕用戶,具體包括對社會熱點事件的關注,和具有口語化特征的詞語和網絡用語的大量使用,拉近距離,產生情感共鳴,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體現出《新聞聯播》貼近民眾的生活,在“人人都有麥克風,個個都是評論員”的互聯網視角下,打破固有的傳播模式,讓民眾可以實時地獲取信息。
參考文獻:
[1]陳力丹.習近平論“建設全媒體”[J].新聞愛好者,2019(04):4-6.
[2]繆其浩.媒體測評方法與應用研究[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
[3]郭雪玲.《主播說聯播》和新媒體平臺的融合與沖突——從《新聞聯播》進駐抖音管窺[J].視聽縱橫,2020(01):81-84.
[4]祁安娜.政治傳播視角下微信公眾號“雄安發布”的話語分析[D].河北大學,2019.
【作者簡介】張洛寧,吉林衛視《放歌中國》欄目主編。
【基金項目】2019年度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博士和青年扶持項目),(項目編號:2019c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