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時代,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以其技術優勢使媒體結構乃至社會結構發生著巨大變革,傳統媒體日漸式微,新興媒體興起并迅速壯大,但隨之而來的一系列矛盾不斷顯露,為整個媒體行業的有序運行和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面對發展困境,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尋找各自突破口的過程中,逐漸走向融合發展的道路,但融合過程并非一帆風順,依然遇到許多難題。在此背景下,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地位,發揚改革創新的精神,才能突破瓶頸,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本文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為指導,對媒體融合的基本概念、特征、問題及應對方法進行思考,將宏觀考察與微觀分析相結合,以期對我國融媒體的創新與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融媒體;創新;發展
互聯網以其技術優勢使媒體結構乃至社會結構發生著巨大變革,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日漸式微,面臨著用戶流失和影響力下降的挑戰,收聽率、收視率、訂閱率持續下降;新媒體獲得蓬勃發展的機遇,但由于門檻過低、審核不嚴、監管力度不足等原因造成追求獵奇、造謠傳謠、惡意炒作、新聞抄襲等行為屢禁不止。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努力尋求各自突破口,逐漸走向融合發展的道路,但融合道路并非一帆風順,依然遇到許多難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發揚改革創新精神,勇敢擔當媒體融合的新使命,努力突破瓶頸,推動媒體融合健康有序發展。
一、融媒體的內涵及特征
(一)融媒體的內涵
現代信息技術的成熟深刻改變著媒體運行機制、內容傳播方式和信息接收方式,傳統媒體面對新媒體的沖擊,紛紛成立融媒體中心,逐步走向融合道路,融媒體概念應運而生。融媒體是以信息通信技術為核心,優化配置媒體資源,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各自優勢,創建資源互通、平臺互融、利益互享的新型媒體。融媒體不是簡單的新舊媒體融合,而是包含同業融合、跨媒融合和終端融合多層次、多方面、多深度的整體融合。
(二)融媒體的特征
1.信息海量化。近年來,媒體平臺快速增加,信息量爆炸式增長,網民數量幾何倍增,各種信息資源日益凸顯出“海量”特征,這就直接給新聞宣傳工作者帶來了新聞識別和信息使用等方面上的困難,需要分門別類地對于海量信息進行篩選,準確把握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使用價值。
2.主體多元化。在媒體融合過程中,資訊傳播呈多態發展趨勢,由單一的紙、聲、影化傳播方式演變為多層次、立體化、多元化的新型傳播形式。多樣化的資訊產品紛紛涌入市場,公眾獲取新聞的媒介和手段呈現多元化、復雜化特征。
3.用戶交互化。以微博、直播平臺為代表的網媒追求信息的交互性傳播,通過收集海量用戶使用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不斷完善平臺功能,推送更吸引用戶的信息,優化用戶體驗。這種信息交互讓媒體與用戶間實現了無縫溝通、相互促進,用戶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
4.傳播去中心化。融媒體時代,媒體不再具有封閉性,責任主體去中心化、新聞媒介去中心化、傳播內容去中心化,大眾都可能成為社會新聞資訊的采編者、分發者、再造者,新聞媒體門檻降低。
二、現階段我國融媒體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迎合獵奇心理,新聞質量不高
由于沒有很好地注意批判性吸收和總結某些新媒體經驗教訓,一些傳統媒體在媒體融合過程中,為獲取更高收聽率、收視率,迎合一部分人的獵奇心理,博人眼球,不時有夸大宣傳,甚至傳播絆聞的現象出現,導致媒體公信力下降,影響了新聞媒體的健康發展。
(二)泛娛樂化嚴重,報道深度不足
面對日益激烈的媒體競爭環境,在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部分媒體對新聞進行過度解讀,在內容上大肆進行娛樂化改造,不斷增加娛樂元素,將生活問題、社會問題逐步轉化為揭露個人隱私問題,新聞呈現泛娛樂化傾向。
(三)呈同質化傾向,簡單二次分發
媒體融合的背景下,一些傳統媒體紛紛成立融媒體中心,努力謀求突破口。但受傳統體制影響,其仍用傳統媒體思維來指導融合工作,重形式輕內容,只是內容上的簡單二次分發,內容同質化明顯,內容模仿和抄襲現象嚴重,缺乏創新活力,并未真正發揮融合的合力。
(四)過度利益驅動,市場無序競爭
互聯網時代,注意力成為媒體競相追逐的對象。受交叉環境影響,融媒體平臺之間競爭日益白熱化,在所謂“注意力經濟”和流量指標的驅動下,一些媒體淡忘了職業操守,盲目追求獵奇、低俗炒作等無序競爭現象時有發生,媒體權威性遭受質疑。
三、融媒體創新和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一)堅持融媒體正確發展方向
1.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堅守真實性原則
網絡傳播的自由性,不可避免地導致網絡謠言與虛假新聞蔓延。“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新聞工作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堅持具體事實和宏觀事實的統一,從實際出發,樹立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的真實觀。
2.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堅持人民性要求
融媒體時代,網絡平臺的開放性為民眾訴求的表達創造了更便捷的條件,但由于媒體市場化轉型和技術門檻的限制,個體接收資訊和表達訴求的機會并不均等。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始終把新聞傳播事業作為人民群眾的事業,在新聞工作中,要堅持人民性,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反映人民群眾的訴求。
3.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弘揚核心價值觀
融媒體時代,碎片化閱讀、價值多元、西方意識形態持續滲入,使媒體發展與其原本目的出現偏差。新聞媒體工作者要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傳真知,正視聽,弘大道,明是非,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塑造,通過新聞報道,引導社會輿論,弘揚社會正氣。
(二)牢牢把握議程設置主動權
1.創新話語表達體系,提升輿論引導能力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認為,新聞媒體擔負著積極引導輿論、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責任。在新舊媒體融合趨勢不斷加深的背景下,對輿論的引導權和話語權不能削弱,融媒體要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形成新的話語表達體系,建立健全輿情引導機制,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
2.提高媒體服務能力,培養媒體創新人才
媒體服務能力的提升,最終要通過人即媒體工作者來完成,但現有人才結構適應不了新時期媒體發展要求,這就要求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下,全面推進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外引內培的方式不斷優化人才結構,建立適應媒體融合發展的人才培育和激勵體系。
3.著力突出主線報道,用心講好中國故事
融媒體要始終突出主體意識、主流價值,集中展現家國情懷、時代風采,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大局,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進行判斷的能力,講述在祖國大地上正在發生的生動而真實的“中國故事”,傳播好反映廣大人民群眾核心利益和現實關切的“中國聲音”。
(三)創新多元融合發展機制
1.把一體化作為目標,提升媒體融合水平
媒體融合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劃時代的、系統性的革新。要遵循媒體發展規律,要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落實到媒體融合實踐中,注重一體化發展、一體化布局,全面整合資源,借力借勢,協同創新,全面提升媒體融合水平。
2.實現內容、技術、平臺、產業多元融合
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充分發揮融媒體優勢,在形式與內容上創新媒體產品,在技術與手段上拓展傳播渠道,在機制與體制上營造發展環境,在平臺與產業上革新發展方式,努力建設一批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技術先進、競爭力和影晌力強的新型融媒體,開辟出一條媒體多元融合發展可行之路。
3.媒體腳步向基層拓展,聲音向樓宇延伸
新聞媒體要切實履行聯絡人民、動員人民的重要責任,從民眾角度出發,扎根群眾,內化于心,以事實真相取信于民,主動走進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真正沉到基層,不斷挖掘人民群眾的利益關切,使媒體腳步向基層拓展,聲音向樓宇延伸,使黨的主張和人民的愿望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
結語
目前,我國正處于改革的攻堅期和深水區,面對意識形態領域日益嚴峻的形勢和國內外日益復雜的媒體環境,我們只有積極發揮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時俱進的優良特性,來指導媒體融合工作并貫穿這一工作的始終,創新話語表達體系,提升輿論引導能力,培養創新型人才,提高媒體服務能力,著力突出主線報道,用心講好中國故事,以一體化為發展目標,提升媒體融合水平,實現內容、技術、平臺、產業多元融合,才能保證我國新聞事業的正確發展方向,才能推進我國融媒體事業的持續創新與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欒軼玫,楊宏生.從全媒體到融媒體:媒介融合理念嬗變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7(09):28-31.
[2]謝天武.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挑戰、創新與發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06):14-16.
[3]蔣革.拓展主流輿論傳播空間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J].傳媒,2017(14):14-17.
[4]《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編寫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5]胡珍珍.走出新聞真實性的誤區[J].新聞愛好者,2012(16):36.
[6]白燦明.自媒體時代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價值之探析[J].傳媒論壇,2019,2(16):104-105.
[7]鄭保衛.習近平新聞宣傳輿論觀的形成背景及理論創新[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38):27-33.
【作者簡介】孫睿言,就讀于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廣西大學電視臺副臺長;主要從事媒介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