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亮
【摘要】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是關于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重點,是決定性因素。文章基于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運用文獻歸納法,針對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不健全,產權不清,山、水、湖、田、林、草等自然資源的各項產權相互獨立等問題,科學合理的構建分類科學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從理論到實際著力解決權利交叉重疊、缺位遺漏和權能不完善等問題,以實現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的科學合理規劃。
【關鍵詞】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權利交叉缺位;分類
1、引言
自然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空間載體,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制度列入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1]。自然資源,簡言之就是“(主要)以自然形態存在的資財的來源”。所謂自然資源資產,是指以自然資源形態存在的物質資產[2]。自然資源資產的核心是產權,自然資源資產產權指將可交易性的自然資源作為資產進行產權流轉式管理和經營,基于市場機制對自然資源進行使用配置,實現自然資源的收益性和價值性[3]。概念于2013年提出,其特殊性主要有產權主體、客體的特殊性和堅持生態效益優先原則。我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主要問題包括:人們對自然資源的認識存在局限性;自然資源資產的配置基本由政府把控,市場參與較少[4] [5];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未制定相關法律體系、其流轉機制不完善、監督保護制度不健全;所有者界定不清,管理者職能不明,使用者無限制開發等具體主體虛位。由于自然資源低效率開發導致自然資源與經濟發展矛盾愈加增大,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不完善,產權不清、權責不明、監管不力等問題導致自然資源巨大浪費與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 [6] 。為落實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如何構建分類科學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解決權利交叉、缺位等問題迫在眉睫。
2、構建分類科學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
針對如何構建分類科學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建議:
(1)以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為基礎,抓住產權關鍵。
平等保護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在自然資源源頭保護、過程節約和末端修復全過程中充分體現產權制度的重要性[7]。
(2)自然資源資產的科學分類。基于不同自然資源資產的社會經濟屬性,將其分為公益性資產和商業經營性資產。依照這兩大類自然資源資產的社會經濟屬性,建立相應的權責明確的管理體系,實行不同的管理目標、原則和監管制度等。
(3)不同地域建立不同的體系。不同國情、生態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等均會影響不同地區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類別,加上改革涉及資料門類多、環節多、部門多、內容廣、綜合性等問題,需要考慮給予當地政府一定的自主權,發揮改革頂層設計,多鼓勵因地制宜、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大膽探索,根據不同地區制定合適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8] 。
(4)市場與政府兩手抓,建立科學分類體系。
建立科學、全面、合理、細致的分類體系,將中央與各級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聯合起來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可進行實地考察、實地調研、科學規劃。堅持市場配置、政府監督,將市場和政府作用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升自然資源要素市場化水平,完善權能和交易平臺、交易規則、服務體系等,并增強政府及時、全面監督管理[9]。
3、著力解決權利交叉、缺位等問題
(1)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努力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落實產權主體,加強監督,不斷創新。
(2)明確所有權代理主體。將產權主體具體化,著力解決產權主體虛置。建立健全國有和集體自然資源資產代理或托管及其經營管理制度體系,明確各種自然資源資產具體由誰代理和相應的經營管理主體。
(3)分清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主體劃分和權屬邊界。充分考慮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主體劃分和權屬邊界,分清自然資源的使用權及其界限。盡可能將使用權細化,保護使用者的合法權益,體現保護、利用和修復的權責對等。推動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加快分類科學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處理好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與使用權的關系,創新自然資源資產全民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的實現形式[9]。
(4)明確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既要明確產權主體和客體,更要清楚產權關系,以達到權責利對稱,進而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使得自然資源得到保護和提高其利用效率。解決權責不清問題,需要明白產權的確權,是自然資源管理的核心基礎。
總結:
自然資源資產產權既落實自然資源經濟價值又突出自然資源的生態價值[13]。本文探索了構建分類科學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通過對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內涵的理解,結合實際問題,提出了針對性建議。由于對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的研究較少,其建議還需不斷加強,以致為未來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提供具體指標和依據。
參考文獻:
[1]馬永歡,陳麗萍,沈鐳,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的國際進展及主要建議[J].國土資源情報,2014(12):2-8,22.
[2]谷樹忠,謝美娥.論自然資源資產的內涵、屬性與分類[N].中國經濟時報,2015-7-31,(14)
[3]王紅玉.論我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法律制度構建[D].河北地質大學,2016.
[4]姜文來.關于自然資源資產化管理的幾個問題[J].資源科學,2000,22(1):5-8.
[5]封志明,楊艷昭,閆慧敏,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的若干基本問題[J].資源科學,2017,39(9):1615-1627.
[6]趙娜.自然資源產權制度建設有待破題[N].中國環境報,2014-11-25(006).
[7]謝高地,曹淑艷,王浩,等.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的發展趨勢[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5):161-166.
[8]胡詠君,谷樹忠.自然資源資產研究態勢及其分析[J].資源科學,2018,40(6):1095-1105.
[9]楊海龍,楊艷昭,封志明.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與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J].資源科學,2015,37(09):1732-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