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結合東江引水工程項目的結構設計特點,從基礎設計、結構布置、計算分析等方面論述了疊合式水池的結構設計與研究,并提出了結構加強措施與施工注意事項。
【關鍵詞】疊合;結構設計;絮凝沉淀清水池
1、工程概況
東江引水工程包括東江水廠廠區工程、輸水系統工程及相應配套附屬工程。一期(已于2017年竣工并投產使用)設計規模為30×104m3/d,二期(建設中)設計規模為70×104m3/d,總供水規模為100×104m3/d,供往郴州市區、資興市、桂陽縣三地。
東江水廠位于資興市星紅村焦塘組。該廠址東邊為一條連接S322公路與焦塘組交通的鄉村公路。總征地面積為190703m2(合286.05畝),其中廠區征地185577m2(合283.06畝),進廠道路征地面積5126m2(合7.69畝)。本工程以東江水庫為水源地,采用絮凝池+平流沉淀池+氣水反沖洗砂濾池+清水池的常規水處理工藝。
本工程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根據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和《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抗震設防烈度6度(0.0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建筑場地類別為II 類,設計特征周期取0.35s,抗震設防類別為乙類,抗震措施按7度進行設計。
2、地基基礎設計
本工程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丙級,根據地勘報告,采用整板基礎,地基持力層主要為粉質粘土層、粉質粘土夾塊石層和破碎灰巖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分別為240kPa、260kPa和600kPa。
3、結構布置
該池體為上層絮凝反應+沉淀池,下層疊合清水池,全池平面內空尺寸長×寬為174.65×19.15m,池壁總高度9m,其中絮凝反應池池深5.75m,沉淀池池深3.5m,清水池池深5.5m,結構型式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池體長度方向較長,在池體長度方向設六道伸縮縫(每隔25米左右設一道),縫寬30mm,縫內設橡膠止水帶。
水池外池墻厚350mm,內部導流墻厚250mm,上層沉淀池底板板厚350mm,下層清水池底板板厚450mm,混凝土強度等級均為C30。
沉淀池平面圖、清水池平面圖及1-1剖面圖分別見圖1、圖2及圖3。
圖1沉淀池平面圖
圖2? 清水池平面圖
圖31-1剖面圖
4、計算分析
4.1 計算模型
(1)上層沉淀池按單層水池計算,池壁按上端自由,下端固定取單位寬度截條按單向板進行計算,池壁固端力作為外荷載傳遞給下層清水池。
(2)下層清水池池壁作為上部水池的支撐墻,可截取截條,按多跨框架進行設計。
(3)上層沉淀池底板除了按受彎構件進行受彎承載力驗算外,還應按壓彎和壓彎構件進行配筋復核。其中,在上、下層水池均滿水池時,該板所受拉力為最大;在上、下層均放空,池外有土壓時,該板所受壓力為最大。
(4)下層清水池底板分工況按多跨連續板取截條進行內力計算。本文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做描述。
根據本工程水池特點及外部條件,進行不利荷載組合,有如下幾種工況:①上、下層均為滿水;②上層滿水,下層空;③上層放空,下層滿水;④上、下層均放空,池外有土壓。
本文由于篇幅所限,僅以工況①上、下層均為滿水進行舉例說明。圖4~圖6為理正工具箱程序計算結果。
圖4計算簡圖
圖5? 彎矩圖(單位:kN*m)
圖6軸力圖(單位:kN)
4.2結果分析
從以上結算結果可以看出,水池池壁和上、下層底板互為支撐,池壁和底板內力均不大,可以認為是較為經濟合理的。
4.3 結構加強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項
(1)加強措施:節點處加設腋角
為了防止節點處出現應力集中,改善其受力狀態,期望其達到計算時假定的力學模型,在池墻水平轉角處,頂(底)板與池墻節點處采取加腋角的構造措施。
(2)施工注意事項
本工程涉及到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有:搭設高度≥5m、施工總荷載大于10kN/m2的混凝土模板的滿堂支撐體系;施工單位應編制危大工程專項施工方案。
結論:
本工程疊合式結構設計是基于以往的工程經驗,清晰的結構概念和設計思路。經過實踐證明,該工程設計是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的。該設計理念不僅節約了大量的工程用地,而且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地基處理的費用,施工也較為便利。擁有這一系列的優勢,可以預見到的是,疊合式設計理念在未來的水池結構設計中會得到更加廣泛的運用。
參考文獻:
[1]給水排水工程結構設計手冊(第二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2]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016年版)[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
[3]給水排水工程鋼筋混凝土水池結構設計規程CECS138:2002[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王章化,男,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結構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