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明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采用鋁模+全現澆混凝土外墻施工工藝的建筑工程不斷增多。因此,我們需要不斷的探索該施工工藝的管理方法和技術,本文主要對該施工工藝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更具體的意見或建議,建設工程項目經理可靈活應用于具體項目。
【關鍵詞】鋁膜;全現澆混凝土外墻;設計及生產;鋁模板施工
1、設計及鋁模板生產階段
1.1鋁合金模板設計要點
總包提供經過會審的建筑結構施工藍圖、水電施工圖、門窗二次深化設計圖紙、砌筑構造深化設計圖、施工方案、施工計劃,鋁合金模板廠家完成鋁模板深化設計,深化設計圖紙須經總包審核確認。
鋁模板的設計應根據工程結構形式、荷載大小、施工設備和材料等條件進行。
1.1.1鋁模及其支架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有足夠的承載力、剛度和穩定性,應能可靠地承受新澆混凝土的自重、側壓力、風荷載和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荷載。
(2)構造應簡單,拆裝方便,便于鋼筋的綁扎、安裝和混凝土的澆筑、養護。
(3)當驗算模板及其支架在自重和風荷載作用下的抗傾覆穩定性時,應符合相應材質結構設計規范的規定。
1.2鋁模的深化設計應包括下列內容:
(1)根據混凝土的施工工藝和季節性施工措施,確定其構造和所承受的荷載。
(2)繪制模板的設計圖、支撐設計布置圖、斜撐布置圖、細部構造和異型模板大樣圖。
(3)按照模板承受荷載的最不利組合對模板進行驗算。
(4)制定模板安裝以及拆除的程序和方法。
(5)編制模板及其附件的規格、數量匯總表和周轉使用計劃。
(6)編制模板施工安全措施及設計、施工說明書。
(7)鋁模詳細的結構計算書。
1.2.1鋁模板生產階段
(1)鋁模板深化設計:在施工藍圖出圖后,標準層施工前至少50天開始,工期20天;總包單位提供經過會審的建筑結構施工藍圖、水電施工圖、鋁合金門窗和欄桿深化施工圖、砌筑二次深化圖、外墻抹灰裝飾施工方案、總工期計劃、標準層施工計劃、腳手架方案、泵管布置、放線孔布置、確認模板設計圖;鋁膜板廠完成鋁模板系統深化設計,包括墻柱/梁板/樓梯模板和支撐、落地窗和陽臺反坎模板和支撐等。
(2)鋁模板制作:總包確認模板深化設計圖以后,但標準板可以提前生產,工期30天;鋁模板廠進行鋁型材開模訂購、鋁模板加工生產,支撐系統生產等。
(3)鋁模板試裝:鋁模板系統生產完成后,工期15天;鋁模板廠放線、模板系統組裝,檢查、整改;總包安排工人到工廠安裝模板,熟悉鋁模板組裝方法,模板檢查驗收;監理模板檢查驗收。
(4)鋁模板進場安裝:鋁模板進場經總包監理檢查驗收后,由總包配合鋁膜板廠安裝。
2、鋁模板施工的注意事項
2.1施工前期準備工作
2.1.1技術準備
(1)在收到施工圖紙后,組織人員熟悉圖紙,考慮劃分施工接縫。同時確定各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方法、材料規格,為翻樣、加工創造條件。
(2)測量儀器送專業機構進行校準,引測、復核標高、軸線、控制點。
(3)準備本工程所需的規范、標準、圖集等技術資料并確定其是否有效。
(4)施工總平面布置時,嚴格按安全生產和文明施工等具體要求布置。
2.1.2材料準備
(1)編制施工圖排版,并進行工料分析,根據施工進度安排提出各階段材料、物資需用計劃。
(2)根據各階段材料需用計劃,分期分批組織材料進場,并按規定進行堆放和儲存。
(3)工程所需材料進場后,應按規定進行驗收和必需的見證取樣試驗,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
2.1.3機械設準備
(1)由于施工工期緊迫,積極投入人力物力資源,施工中應充分發揮機械設備的利用率,對鋁模板材料的垂直運輸,主要為上下層人工傳遞,少量考慮塔吊進行吊運。
(2)保障設備生產能力的措施及配套專業人員對于進入本工程的所有機具設備驗收。在使用階段必須進行定期的保養和檢查。
2.1.4勞動力準備
(1)人員組成:安裝拆除鋁合金模板的工人,工程管理人員,工程質量安全監督人員。
(2)安裝拆除鋁合金模板工人提供工藝訓練及安全講座。
2.2鋁模板質量缺陷和防治措施
項目公司在應用鋁模板過程中,質量缺陷主要包括軸線位移,標高偏差,結構變形,脫模劑使用不當,模板支撐選配不當等問題,防止措施如下表所示:
2.2.1軸線位移
(1)現象:混凝土澆筑后拆除模板時,發現柱、墻實際位置與建筑物軸線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放樣不認真或技術交底不清,模板拼裝時組合件未能按規定到位。
2)軸線測放產生誤差。
3)墻、柱模板根部和頂部無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發生偏位后又未及時糾正,造成累積誤差。
4)支模時,未拉水平、豎向通線,且無豎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未設水平拉桿或水平拉桿間距過大。
6)混凝土澆筑時未均勻對稱下料,或一次澆筑高度過高造成側壓力大擠偏模板。
7)對拉螺栓、頂撐、木楔使用不當或松動造成軸線偏位。
(3)防治措施
1)嚴格按比例將各分部、分項翻成詳圖并注明各部位編號、軸線位置、幾何尺寸、剖面形狀、預留孔洞、預埋件等。
2)模板軸線測放后,組織專人進行技術復核驗收,確認無誤后才能支模。
3)墻、柱模板根部和預部必須設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現澆樓板混凝土上預埋短鋼筋固定鋼支撐,以保證底部位置準確。
4)支模時要拉水平、豎向通線,并設豎向垂直度控制線,以保證模板水平、豎向位置準確。
5)根據混凝土結構特點,對模板進行專門設計,以保證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夠強度、剛度及穩定性。
6)混凝土澆筑前,對模板軸線、支架、頂撐、螺栓進行認真檢查、復核,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處理。
7)混凝土澆筑時,要均勻對稱下料,澆筑高度應嚴格控制在施工規范允許的范圍內。
2.2.2結構變形
(1)現象:拆模后發現混凝土柱、梁、墻出現鼓凸、縮頸或翹曲現象。
(2)原因分析
1)支撐及圍檁間距過大,模板剛度差。
2)連接件未按規定設置,造成模板整體性差。
3)墻模板無對拉螺栓或螺栓間距過大,螺栓規格過小。
4)門窗洞口內模間對撐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搗時模板被擠偏。
5)澆筑墻、柱混凝土速度過快,一次澆灌高度過高,振搗過度。
(3)防治措施
1)模板及支撐系統設計時,應充分考慮荷載及不利組合,以保證模板及支架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
2)梁底支撐間距應能夠保證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載作用下不產生變形。
3)梁、墻模板上部必須有臨時撐頭,以保證混凝土澆搗時,梁、墻上口寬度。
4)澆搗混凝土時,要均勻對稱不下料,嚴格控制澆灌高度,特別是門窗洞口模板兩側,既要保證混凝土振搗密實,又要防止過分振搗引起模板變形。
參考文獻:
[1]《鋁合金結構設計規范》GB50429-2007
[2]《鋁合金結構工程施工規程》JGJ/T216
[3]《鋁合金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576-2010
[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