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汐:十項全不能冠軍,雖不精通但涉獵廣博。幽默,樂觀,風趣。渴望在每一個聞雞起舞的日子里,遇見與眾不同的故事,渴望在前行的荊棘或繁花中,遇見你。
發表作品:
《尚好的青春都是你》《租一輛飛機跳下來》《喜歡你,是我的獨家記憶》《唯有努力,不負光陰》《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半島鐵盒的記憶》《甲乙和知己》《梅子姑娘》《請努力奔跑,遠離所惡之人》《京都:你是苦澀后的清甜》
15歲之前,泠汐的生活都很平靜,一帆風順,也沒經歷過什么挫折。然而,就在初三那年的寒假,她的生活遭遇了滑鐵盧——因為一次小小的摔傷意外,泠汐骨折了。本來以為只要休養3個月就好了,醫生卻告訴她,情況很棘手,需要做內固定手術,后續的康復休養也要很長時間。
當時正值升學考試備考期間,泠汐在要不要休學之間進行了艱難的抉擇:“我當時的成績在省重點高中分數線上下波動,我想著坐著輪椅上課有點兒太尷尬了,而且肯定會影響成績啊!我又不甘心去普高,決定還是休學吧。”
泠汐不是沒有難過過,別的同學都在為中考而努力,自己卻只能躺在床上養傷,偶爾還會暗自發問:“為什么是我呢?為什么是我來經歷這些?”但沒有人可以給她答案。
后來有一天,泠汐偶然在荔枝電臺上聽見一篇叫作《你永遠不知道比你困難的人在怎樣撐著》的文章,里面有一句話她特別喜歡:“所有事情都有皆大歡喜的結局,如果沒有,那就是還沒到最后。”這句話讓她豁然開朗,也成為了她之后的勇氣來源。
與家人的關系變得更親密,是泠汐在家休養期間最重要的收獲。
泠汐出生于一個嚴母慈父型的家庭,“小時候我媽管我學習,我爸負責帶我出門玩兒。”但隨著爸爸的工作越來越忙碌,泠汐與父親變得有些疏離。這一時期,媽媽為了照顧自己特意把工作辭了,爸爸也經常陪自己開發新愛好,這讓泠汐想明白了很多事情,看見了從前被自己忽視的感情。
泠汐從B站挖掘了許多有意思的視頻,開始嘗試著自己拍Vlog玩兒。爸爸不僅給泠汐提供了設備,還跟著泠汐一起研究要如何拍延時,如何使用PR來剪輯視頻。“我覺得我很多愛好都是我爸領我入門。”
為了打發時間,泠汐在家拄著拐杖學起了烘焙,爸爸還會給她打下手。第一次動手的時候,泠汐想嘗試做個戚風蛋糕,爸爸對自己有謎之自信,在倒牛奶時懶得用電子秤確定分量,就自己估摸著來。也是因此,泠汐一直嚴重懷疑,之所以那次做出來的蛋糕味道怪怪的,和這事有著極大關系。但是,不管每次泠汐做出來的成品是什么樣的,爸爸都會努力吃完。他成了泠汐練手的“小白鼠”。
糖心梅:你的手藝會不會被家人吐槽之類的?
泠汐:不會。我爸覺得我屬于鼓勵型選手,不能挫敗我的自信心,所以他每次都會分好幾次吃完哈哈哈哈。在學習方面,我爸也一直這么鼓勵我。話說每年過年他都會在給我的紅包背面寫給我的鼓勵,還有對我學習的總結,嘻嘻。我覺得我爸就是一個充滿生活儀式感的人,這一點上我跟他還挺像的,我繼承了他的挺多愛好的。
復學時,泠汐一度擔心自己無法融入新的班級,害怕自己會被孤立。那是比自己小了一屆的全新的同學。然而這些擔憂在新同學的熱情與友善面前消失得無影無蹤。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我第一天回學校的時候,沒有偶像劇里充滿主角光環的隆重登場,沒有小說里白襯衫的帥氣同桌,有的是:我剛踏進教室,龍哥(一個同學)一聲大叫‘歡迎新同學,歡迎新同學,把我嚇得半死。”
教室里的人齊刷刷地對泠汐行起了注目禮。后來,泠汐才知道,老師已經提前一個星期跟他們說過會有新同學到來,而他們也已期待許久。
糖心梅:那一瞬間,心里是什么感覺?
泠汐:當時心里其實有種大石頭落下來的感覺。我害怕的是沒有人搭理我,但是大家都有反應的話,之后只要憑借我的間歇幽默感染他們就可以啦!
因為只休學了半年,許多課程都已經學習過了,所以有時候泠汐會給新同學們講題,同學們也會盡量幫助、照顧泠汐。和龍哥熟悉起來之后,倆人更直接以父子相稱,教室里經常出現這一幕——
龍哥:“爸爸,這個題怎么搞?”
泠汐:“兒子啊,這個題目只需要用歐姆定律呀!傻兒子這都不會,是我教子無方啊!”
到了后來,這個稱呼還莫名流行了起來,好幾個男生都管泠汐叫“爸爸”。
糖心梅:現在再回想起這段經歷,自己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泠汐:沒有了最初的憤懣,慢慢接受生活的挑戰。我覺得這件事像是一個契機,讓我調整了一下狀態,get了很多新技能,如果沒有它的話,不會那么快地成長吧。我好喜歡獨木舟寫的“如果這是必然的,那么我想我會以最平和的姿態來承接它,我的胸懷,裝得下它”。現在可以坦然地面對啦!其實對它還有一點兒小小的感謝呢!
糖心梅:這段經歷給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泠汐:如果一個人還有生命的話,實現一切都充滿無限可能。在敬畏生命和疾病的態度下,努力且美好地生活。
所有事情都有皆大歡喜的結局。如果說意外摔傷是不幸,那泠汐之后的經歷就告訴我們,只要有一顆樂觀的心,一切都自會成為美好的安排。
編輯/張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