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堯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建設不斷的擴張,高層建筑成為了城市發展下的必然產物。高層建筑由于抗震、抗風、地基承載力和使用功能的要求,通常都設有地下室,層數越多,地下室越深。地下室絕大部分深埋地下,受地下水、季節性降雨及地表水滲入等因素的影響,地下室防水工程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復雜性。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層建筑工程地下室滲漏原因,對地下室防水技術措施進行探究,從而避免發生滲漏問題提供了保障。
【關鍵詞】地下室;防水技術;措施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高層建筑工程建設數量不斷增多,很多高層建筑工程設置地下室結構,而地下室結構防水性能會直接影響高層建筑工程使用功能以及使用年限。地下室作為高層建筑的底層結構,其大多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對高層建筑的總體結構起到了加固作用,但鋼筋混凝土結構常面臨著滲水威脅,地下室結構設計不合理、防水技術應用不當等都會造成地下室的滲水現象,威脅高層建筑的結構穩定性。由此可見,亟需對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要點進行深入研究。
1、地下室滲漏水部位和形式
地下室滲漏水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四種:涌水、滲漏、波動滲漏及構造性漏水。其中涌水的表現為漏水部位產生像泉水一樣的涌出現象;滲漏則是結構混凝土表面或很多方面滲透出水漬;波動滲漏是受地表下的水壓力的影響,水位高時會發生滲漏,水位低時滲漏則會消失;構造性漏水是由于選用的材料不當,或施工質量較低等原因,導致的后澆帶、施工縫等發生的局部漏水。此外地下室管道周邊也是發生滲漏概率較高的地方。
2、高層建筑地下室常見滲漏原因
2.1設計因素
基于地下室結構對于高層建筑總體結構的重要作用,在高層建筑地下室的結構設計中,要加強防水設計,降低滲水現象發生的概率。但很多高層建筑地下室的防水設計不合理,引發了后期的滲水現象,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滲流量設計不合理。地下室的設計中,有關的設計人員沒有充分考慮工程區域的氣候等因素;沒有嚴格根據工程施工的設計要求,對地下室加以防水設計,尤其是后澆帶的設計不合理;有關的設計人員在設計開始之前沒有對工程區域內的地質地形等加以勘察,對于特殊地層處理不到位,引發了結構裂縫、防水層斷裂等現象。
2.2施工因素
工程施工也是引發地下水滲水問題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為:在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上,沒有考慮混凝土的抗滲性與防水性,使得在混凝土結構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抗滲性能較低,地下室的防水性能無法達到工程施工的質量要求;施工縫預留存在問題,沒有對凹槽、凹搓等加以質量控制;對于易引發滲水現象的部位等沒有加以嚴格的防水處理,比如預埋件聚集、鋼筋密集區域施工的防水處理不到位;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控制不嚴格、施工的不規范都會影響混凝土的抗滲性能。
2.3施工材料因素
不合格防水材料的應用也是引發地下室滲水的重要因素。對地下室工程而言,只有當防水混凝土中添加了一定的膨脹劑以后,方可進行地下室的外墻施工,總之,在地下室防水施工中,要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科學應用防凍劑、緩凝劑等,對用量、質量等加以控制,如果這些外加劑的應用不符合工程防水的要求,就會降低混凝土的抗壓強度,使得地下室的抗滲能力不足。地下室建設中所使用的材料必須具備極好的抗破裂與吸水性。如果地下室施工中存在穿墻問題,要加強對穿墻位置的防水處理,有些工程建設中在預留孔中其嵌入瀝青麻絲,防水性能大幅提高。
3、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關鍵技術
3.1防水材料控制
常用的防水材料有兩種: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目前防水卷材以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應用最廣,防水涂料多選用耐腐蝕、環保、可自動修復的。但由于市場上材料生產商較多,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因此在材料選用時,除了綜合考慮生產能力、性價比及信譽等因素,還要加強防水材料監督與檢測。(1)對比國內外設計理念,不斷完善、更新工程建設標準,通過多角度分析,盡快促使防水工程質量滿足標準化要求。(2)監理人員既要仔細校核混凝土的抗滲等級及施工配合比,又要實時跟進施工進度,不定期核實混凝土的性能,確保基層工作順利完成。(3)一般來說,防水卷的中間部位更能反映材料性能,檢測時要真實、客觀,確保材料滿足生產標準。并且為了確保材料功能的發揮,要對施工工序進行嚴格控制。
3.2優化剛性防水混凝土質量
部分高層建筑地下室,受綠化、消防通道的影響,埋置深度較大,由此距離地下水更近,對混凝土的防水抗滲性能要求更高。在地下室內部結構中,往往對混凝土結構的厚度有著嚴格要求,較厚的混凝土結構有著較好的抗滲性、安全性。隨著科技的進步,為了更好地提高混凝土抗滲性,減少能耗,還需要對剛性防水混凝土質量進行優化。其中保證原材料是確保工程質量的重點,具體措施為:正確選擇水泥型號進行配置,根據水泥的物理化學特性,縮水性能等,為地下室結構選擇合理的配置。
3.3加強地下室結構防水設計
隨著防水產品的多元化,給設計者也帶來了新的挑戰。設計師需要在充分了解建筑結構和防水的特點的前提下,進行分部設計,以此滿足系統兼容性、規范化的要求,并最大限度地發揮防水材料的性能。
具體來說,在設計之初需要根據項目環境,明確水位、地質、氣溫等情況,然后結合工期和成本,設計出不同的方案,通過對方案的斟酌比較,來提高方案的科學性。主體結構方面,容易發生滲漏現象的部位主要是地下室底板和側墻,相對而言,底板滲漏的維修資金和注意事項都較多,側墻滲漏容易使內部裝修損壞,因此設計時一方面要設計合適的保護層、底板厚度,提高結構的耐久性;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防水卷材的特性和適用范圍,避免套用節點構造設計,確保節點的防水性能。
3.4做好地下室細部防水處理
(1)施工縫處理:受施工技術、施工組織等因素的影響,當混凝土澆筑無法整體連續完成時,需在合適的位置設置施工縫。常見的施工縫有兩種:水平施工縫和垂直施工縫,在具體設計施工中,通常為平縫,但由于存在橡膠膨脹帶易變形、對接處粘連不緊實等缺點,很容易發生地下水泄露,因此目前在其基礎上設計出了企口縫、凸縫等新范式,設計原理都相似,只是結構不同,有效地提升了防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