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賢安
2020年春節,有個病毒開始做窩、產卵,墻上的日歷開始發炎了。
當城市與城市之間打了“封條”,鄰里之間門與門隔離,在這個寂靜的縣城,警察沈哥掌燈而來。
沈哥其實不姓沈,這是他的微信名。這幾天,警察沈哥著實在微信朋友圈里火了一把,一張平日里紅通通的老臉,被白色的口罩裹起來,腰間還掛個藥罐子,時不時喝上兩口。更為搞笑的是,他有時還從包里掏出注射器,掀開警服,給自己肚子來點胰島素。沈哥盡管都快到花甲之年了,但他眼神犀利,目光如炬。
沈哥年輕時,是個標準的美男子,不光人美,工作也很美。在安鄉縣看守所工作的8年間,他負責犯罪嫌疑人的登記收押。幾年下來,硬是將厚重的辦公椅子坐壞了兩把。由于長期缺乏運動,他患上了高血壓、糖尿病,前年還中了風。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他竟主動要求去當社區民警。
這可是走街串巷,家家到戶戶落,年輕人干的活。“沈哥,你耐得何不?”“耐得何,不用你們操心。”沈哥把話故意拖得老長,聲音還高八度。他最煩別人這樣問他。
可水落三秋了,沈哥還沒聽見有人通知他上“戰場”。沈哥來脾氣了,直接把電話打到了所長那里。“沈哥,你身體耐得何不?”“譚所長,你放一百二十個心!”沈哥放心,可沈哥的老伴兒不放心他,特意為沈哥這次出征熬制了治療沈哥疾病的中藥,還有藥丸,反復叮囑他要按時吃藥。大年三十,老伴兒和沈哥的悄悄話還沒說完,沈哥就頂著寒風到了派出所。
沈哥被分配到書院州社區。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項工作,讓沈哥既上心,又費心。每天早上8時許,沈哥披掛上陣,戴起口罩,腰掛藥罐,走東家訪西家,逐門逐戶搞宣傳,見到湖北牌照的車和從湖北回來的人以及轄區內接觸到湖北人的居民,沈哥就心急如焚,非得搞清楚,弄明白。這還沒完,他非得要醫務人員現場查查體溫,確認正常才放心,如果不正常,沈哥非要打破砂鍋問到底,落實了隔離措施,他才放心離開。
小區十八棟一房主陳某,和高危人員有過密切接觸。得知這一情況后,沈哥二話沒說,在社區干部的帶領下,一個人沖在最前面,直奔陳某家中。“沈哥當心,當心啊!”“沒事,我戴了口罩。”沈哥還回過頭來扮了個鬼臉。
轄區居民李某聯系不上了。李某“失蹤了”?李某也是和高危人員密切接觸的對象,已經登記在案,好在沈哥多了個心眼,把李某的家人電話都問了個遍,最后通過李某的姐姐才找到了李某。在返回派出所的路上,發現一輛湖北牌照的賓利車。沈哥幾經周折,才找到住在小區的車主。經詢問和查驗,車主兩年前上的湖北牌照,在長沙工作已經一年多了。
虛驚一場,隨行的社區干部也跟著沈哥松了口氣。此時已經到了中午時分,同伴見沈哥的臉比平時更紅了。“沈哥,是不是血壓升高了?”“不急,俺聽它的,相信科學。”沈哥從兜里掏出個家伙來,原來這是他隨身帶的血壓測試儀。“高了,170!”他又麻利地從包里掏出一粒藥丸,喝了口熱水服下。“沒事了,待會兒就沒事了!”
這個縣城是防疫的主戰場,卻沒有發現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多虧了像沈哥這樣的人。每次聽到老百姓的贊美,沈哥的臉就更紅了,這可不是沈哥血壓升高了。
(選自《常德晚報》)
【閱讀訓練】
1.警察沈哥走上抗疫戰場后做了許多工作,作者比較具體地寫了哪幾件事?
2.文中多次提及沈哥的身體狀況,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3.警察沈哥有什么特點?
4.這篇小說在語言運用上有什么突出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