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辛英 時衛東 魏代香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護理風險管理理念在糖尿病患者CT增強后發生對比劑腎病中的價值。方法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于該院收治的178例行CT增強掃描的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奇偶數分組法將患者隨機分為風險組、常規組,每組89例。風險組CT增強掃描期間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常規組CT增強掃描期間實施常規護理管理,比較兩組護理管理效果。結果 風險組89例的對比劑腎病發生率小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檢查前的血肌酐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檢查后的血肌酐水平大于護理管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風險組檢查24 h、檢查48 h、檢查72 h后的血肌酐水平均小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風險組89例的護理滿意度大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糖尿病患者行CT增強掃描期間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減少對比劑腎病的發生率,可避免血肌酐水平劇烈波動。
[關鍵詞] 護理風險;風險管理;護理管理;CT增強掃描;對比劑腎病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4(b)-001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value of the concep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ast neph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fter CT enhancement.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8 to August 2019, 178 diabetic patients undergoing CT enhanced scanning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isk group and routin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even-odd grouping method, each group was 89 examples.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was performed during the enhanced CT scan of the risk group, and conventional nursing management was performed during the enhanced CT scan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nursing manage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ntrast nephropathy in the risk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P<0.05).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serum creatinine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examination(P>0.05). The serum creatinine level in the two groups was greater than that before the nursing management(P<0.05). The serum creatinine levels in the risk group after 24 h, 48 h, and 72 h examination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89 patients in the risk group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during the enhanced CT scan of diabetic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ntrast nephropathy and avoid sharp fluctuations in serum creatinine levels.
[Key words] Nursing risk; Risk management; Nursing management; CT enhanced scan; Contrast nephropathy
近年來,我國影像學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CT增強掃描逐漸在臨床廣泛應用,對比劑的應用率逐年增加,但是對比劑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部分患者注射對比劑后,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與并發癥,增加患者的身體損耗,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1]。對比劑腎病便是對比劑并發癥之一,如今已經是導致獲得性腎損害發生的第3個原因,嚴重影響患者預后。但有研究指出[2],在CT增強掃描期間給予有效護理管理,可減少對比劑腎病的發生。該研究選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于該院收治的178例行CT增強掃描的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護理風險管理在糖尿病患者CT增強后發生對比劑腎病中的價值?,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該院收治的178例行CT增強掃描的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奇偶數分組法將患者隨機分為風險組、常規組,每組89例。風險組89例的男性、女性比是48:41;年齡大小區間為37~74歲,(55.84±5.74)歲;糖尿病病程在5~27年,(16.18±4.26)年。常規組89例的男性、女性比是49:40;年齡大小區間為38~74歲,(56.13±5.87)歲;糖尿病病程在5~26年,(15.79±4.18)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故資料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風險組CT增強掃描期間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理念:加強影像科護理培訓:讓影像科所有護理人員進行統一培訓,讓護理人員充分掌握對比劑腎病的發生原因、發病原理,了解對比劑腎病的高危因素,從而規范CT增強掃描操作,進而避免操作不規范導致的對比劑腎病。健康教育:在進行CT增強掃描之前,需向患者、患者家屬介紹CT增強掃描的流程、相關注意事項,排查患者的腎臟功能,禁止患者應用腎毒性藥物。要求患者在CT增強掃描前2 d后,停止二甲雙胍等藥物的使用,避免藥物影響檢查[3]。再者,部分患者的糖尿病病程比較長,容易發生高粘血癥。且部分患者并不了解放射科檢查的相關知識,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在開展健康教育時,還需為患者提供針對性心理疏導,講述應用對比劑對CT增強掃描的積極影響,并講述應用對比劑后可能發生的不適反應,讓患者提前做好心理準備,盡可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合理選用對比劑:臨床現今最常應用的對比劑是碘海醇,碘海醇有高粘度特點,因此在注入患者機體前,必須進行加熱,溫度達到36℃~37℃后,才可注射,減輕對比劑的粘度,降低對比劑對患者身體的刺激,達到減少對比劑注射量的目的[4]。合理選擇注射血管:在注射對比劑之前,必須確定穿刺血管彈性較好、粗、直,大多數情況下會將患者的右肘靜脈作為穿刺部位,因為靜脈與心臟距離較近。但在穿刺過程中必須避免與靜脈瓣基礎,留置針應選擇18~20 G的。水化:在檢查前告知患者飲水的必要性,讓患者檢查飲用600 mL水,可根據患者身體的實際情況,調整飲水量。檢查前,要求患者連續12 h接受氯化鈉靜注,檢查前3 h,口服水化,飲水量為300 mL/h。
常規組CT增強掃描期間實施常規護理管理。
1.3? 觀察指標
兩組糖尿病患者增強掃描后的對比劑腎病發生率,對比劑腎病的診斷標準:血肌酐水平升高并超過原有血肌酐水平的1/4,或是超過水平>44 μmol/L,則可確診為對比劑腎病;檢查前、檢查24 h、檢查48 h、檢查72 h后的血肌酐水平,在4個時間點抽取兩組患者的靜脈血,應用苦味酸法進行檢測;護理滿意度,采用該院自制的護理調查問卷采集兩組滿意組,分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種標準。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5-6]。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的形式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劑腎病發生率
風險組89例中共有4例患者發生對比劑腎病,發生率為4.5%;常規組89例中共有17例患者發生對比劑腎病,發生率為19.1%;風險組的對比劑腎病發生率小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檢查前后的血肌酐水平
兩組檢查前的血肌酐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檢查后的血肌酐水平大于護理管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風險組檢查24 h、檢查48 h、檢查72 h后的血肌酐水平均小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護理滿意度
經過護理干預后,風險組89例的護理滿意度大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臨床發現,對比劑引發的腎臟損害率僅次于氨基苷抗生素類藥物引發的腎臟損害,如今已經成為了醫院獲得性急性腎衰竭常見、主要發生原因之一。臨床認為,對比劑腎病的發病機制與血管灌注、腎小球濾過有關。碘對比劑可通過患者的腎小球濾過進入人體腎小管,腎小管中的水分大部分會被重吸收,因此腎小管中的對比劑更為粘稠,最后會形成栓子,導致腎小管堵塞,碘對比劑將會殘留在患者腎小管中,進而導致腎小管進一步受損[7]。對比劑可進入人體腎小血管,導致血流速度減慢,從而增加對比劑腎病的發生。腎臟在出現損傷后,血肌酐水平可在24 h內升高,可通過檢測患者檢查前后的血肌酐水平從而達到診斷患者腎損害的目的。
護理風險管理理念是一項可以持續、長期、不斷改進的護理管理工作,通過開展護理風險管理,可在檢查前讓糖尿病患者做好心理準備,保持平和心態,了解CT增強掃描的原因,做好相關準備事項,減少對比劑腎病的高危影響因素[8]。通過與患者交流溝通,可以進一步幫助患者了解碘對比劑的應用原因,應用價值,與對比劑腎病的關系,令患者積極配合臨床進行檢查,進行檢查前準備。合理選擇對比劑,可保證對比劑的應用合理性,可避免劣質對比劑導致的不良現象。合理選擇注射血管,可保證血流速度,可避免血流速度減慢,血液粘稠度升高現象。
綜上所述,做好糖尿病行CT增強掃描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理念,可減少對比劑腎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徐金影.護理風險管理在糖尿病患者CT增強后發生對比劑腎病中的價值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8):106-107.
[2]? 何彤.風險管理護理對糖尿病患者對比劑腎病發生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17(2):172-173.
[3]? 許小蓉.針對性對比劑腎病風險管理在門診CT增強掃描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23):80-81.
[4]? 鄧菊紅.個案管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作用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7):128-129.
[5]? 段慧玲,李小平.綜合護理在對比劑腎病患者中的預防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8):1058-1061.
[6]? 楊新娟.品管圈活動在糖尿病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8):163-164.
[7]? 李萍萍.護理風險管理在糖尿病合并惡性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3):114-115.
[8]? 黃開云,袁啟超.品管圈活動在糖尿病護理風險管理中應用效果的觀察[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S1):291-292.
(收稿日期:20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