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若男 徐春苗


[摘要] 目的 通過對齊齊哈爾地區3~6歲患兒及家屬進行調查研究,了解人們對于“互聯網+”兒科家庭護理服務平臺的認識,研究其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現狀。方法 設計問卷調查2018年8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兒科患者及家屬。結果 通過對人們的就診需求、FCC的認識、線上護理的認知調查分析以及護理質量、滿意度、總有效率進行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互聯網+”家庭護理服務模式在嬰幼兒護理中的應前景廣闊。
[關鍵詞] 互聯網+;家庭護理;護理質量;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4(b)-018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et +" pediatric home nursing service platform and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its application in pediatric nursing by investigating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aged 3-6 years in Qiqihar.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100 pediatric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admitted from August 2018 to February 2019. Results By comparing people's medical needs, FCC awareness, cognitiv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online nursing, and comparison of nursing quality, satisfaction, and total effectivenes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 The "Internet +" home nursing service model should have broad prospects in infant and young child care.
[Key words] Internet +; Home care; Quality of care; Satisfaction
幼兒是祖國現代化的希望,全家庭的關注點。孩子一旦生病,家庭將會投入全部的精力。兒童的免疫能力很弱,往往有一些疾病,這將不可避免地需要醫療治療。然而,由于他們自己對醫院和醫療的恐懼,孩子們會本能地抗拒,使治療和護理變得更加困難。現代醫療模式強調以人為本,不僅注重疾病,更注重護理對象的心理、社會和精神需要。了解和照顧醫療中的患者是必要的。在兒童保育工作中,如何在照顧兒童的同時注意兒童的心理照顧,積極與兒童溝通,將人文關懷滲透到護理過程中,促進兒童保持放松的態度,提高治療和護理的效果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family-centered care, FCC)[1-2]模式是通過家庭和醫護人員共同合作促進患兒健康,尊重相互協作關系中每個人的貢獻、文化及特長等,這種模式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實踐標準[3]。“互聯網+”家庭護理服務:線上采用微信等自媒體對家長進行宣教,線下診室采取開放式家庭病房模式。以“家庭為中心”是近些年兒護的新理念,強調家庭在患兒護理過程中的重要作地位,鼓勵家長參與,與醫護人員緊密協作,共同幫助嬰幼兒恢復健康。隨著醫療環境的改善,“互聯網+”家庭為中心的兒科護理模式不斷被越來越多的護理人員和家長們接受和關注。該研究就是“互聯網+”的兒科家庭護理模式效果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調查對象:100例兒科患者,年齡3~6歲,平均(4.51±0.5)歲。患病時間1~15 d。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50例,對照組50例。家屬的學歷、職業、年齡、收入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獲得有效問卷100份,回收率達100.00%。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自制量表,由2個分量表組成。分別是就診需求、FCC的認識、線上護理。每個分量表由若干條目組成。每個條目答案若干。統計護理質量評分、滿意度評分等。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的形式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兒及家屬對家庭護理的認知程度
對于優質護理對于身體康復的影響,50.00%的人同意。66.70%對于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非常了解。85.30%的人贊成在醫院內開展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專業規范的護理對于疾病的治療和身體的康復有非常重要的幫助,67.65%表示非常同意。88.24%表示希望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專業人士指導。58.82%家長表示不知道,不了解解FCC(以家庭為中心護理)。64.71%家長表示在醫院開展FCC對患兒和護理人員有幫助,可以幫助減少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提高護理質量。52.94%能夠信任這種新的醫療模式,幫助節省時間。52.95%的人認為這樣的模式下能夠合理優化醫療資源,使醫療資源有效利用。 2.2? 線上服務的認知程度
題目:1.如何借助互聯網移動信息化輔助護理工作,提供護理作業效率?
2.是否使用過線上診療系統?
3.如果有這樣一個新平臺或者軟件你會使用嗎?
4.您希望醫院該如何針對兒科常見疾病的家庭護理做普及?見圖1。
2.3? 觀察入院患者兩組的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總有效率比較
護理質量評分實驗組得分:(83.28±2.35)分;對照組得分:(61.56±3.5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3.1? 構建居家式病房,減少患兒陌生感,緩解護士緊缺壓力
兒科護理過程中存在很多溝通不暢比如小孩兒過于依賴家人而抗拒醫護人員進而造成護理服務難以進行。如兒科護士的緊缺以及兒科的住院患兒年齡小,病情易反復、并發癥發生率高等特點,以及家長傳統思維的模式。通過居家病房的設立,父母對患兒的安慰比其他人的安慰更為有效[4-5]。護理人員可通過教導患兒家屬使用玩具、游戲來轉移患兒注意力,從而減輕疼痛,也緩解了護士緊缺的問題。
3.2? “互聯網+”在線服務構建。
①服務渠道接入,建設面向患者的自助終端、微信公眾服務號。
②服務應用的范疇,面向患者提供咨詢、護理指導、宣教等服務。線上采用微信等自媒體對家長進行宣教指導等服務,線下診室采取開放式家庭病房的新型醫療服務模式[6]。
“互聯網+”不一定只是局限在App、電話,這些,也可以是一些監控系統,及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據此指導家長做出一些護理指導,從而能減少開支,減輕病人痛苦[7]。“互聯網+”兒科家庭護理的理念是應用多樣的移動、通信設備和互聯網技術,提供診療、護理和促進康復服務。從多位視角,體現時時服務。醫護人員依據患兒個體化的病情給予針對性的診療和護理服務,并實施遠程監測,從而提高患兒家屬的病情知曉率和診療和護理依從性。
3.3? 收集數據、獲取醫學信息,隨時反饋
可隨時地跟蹤采集患兒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近況,及時獲得各種信息,將這些信息及時反饋給醫護人員,進而有效地將患兒的健康問題控制在初始階段,消滅在萌芽狀態[8-9]。比如通過微信小程序或者是公眾號,它的便捷性毫無疑問是任何軟件都不可及的,它滿足了年輕父母的隨時隨地提問的需求,只要打開小程序就是一個比任何育兒軟件都要靠譜的育兒寶典,在初次為人父母的忐忑中這無疑給了他們最值得信賴的依靠。
3.4? “互聯網+”家庭護理的效果分析
“互聯網+”兒科家庭護理中與常規護理比較,更為細致和人性化。患兒的疾病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加重患兒的不良情緒,進一步影響患兒健康恢復。該研究顯示,實驗組患兒在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及有效率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其實這種模式可以帶來非常多的社會效益。比如可以合理利用緊張的兒科醫療資源;住院的患兒可以降低兒科護理安全隱患發生概率;快節奏的互聯網時代,使家長們適應時代生活節奏與就醫模式。
綜上所述,“互聯網+”兒科家庭護理為中心,以互聯網為輔助媒介的優質護理模式,提高兒科護理服務滿意度,同時減少兒科護理人員緊缺現狀。臨床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提示我們今后以“互聯網+”家庭護理時,在進行干預研究或實踐中,過程必須嚴謹科學。深刻理解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形式和要求,充分考慮每個患兒的特征,發揮各自的功能和付出相應的責任,以及改善出院后醫護人員與患兒及家屬的合作溝通。同時取得醫院政策及科室管理者相應政策傾斜,從而為患兒及父(母)給予有針對性、細致地、實地有效的幫助。
該研究采用新模式,以及微信宣教,可以更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雖當下短時間內效果不佳,但從長遠來看,該模式可以更好地在家庭中運用,減輕家長對于孩子患病時的盲目用藥,盲目采取措施帶來的嚴重后果。“互聯網+”兒科家庭護理服務模式在兒科護理中的應前景廣闊,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宏,鐘春霞,宋霞梅,等.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在NICU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早產兒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3):285-289.
[2]? 王琳,翟曉楠,馬新影.以家庭為中心兒科護理模式創建與臨床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6):289-290.
[3]? 曹春菊.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護理在小兒川崎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7):246.
[4]? 蔣華杰,陳培佩,何紅芬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護理模式實施效果[D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31(24):156-157.
[5]? 王英杰,李楊.以家庭為中心的教育千預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1):98-102.
[6]? 陳清欽,彭山玲,袁浪.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我國兒科護理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全科護理,2017,15(17):2052-2054.
[7]? 姜楠,李小寒,范玲.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兒科的應用現狀[J].護理研究,2016,30(3):264-270.
[8]? 徐怡,趙曉科,朱敏,等.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千預對痙攣型腦性癱瘓患兒踝足矯形器佩戴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8,24(1):116-120.
[9]? 王淑,于廣軍,蔣蓓,等.基于移動在線技術的全流程醫療服務平臺建設與應用[J].中國數字醫學,2015,10(9):54-56.
(收稿日期:202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