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杰茵 花蓮英 尹麗萍 謝寶花 李永立 吳莎

[摘要] 目的 探討自制SBAR交接班單對低年資護士臨床思維能力與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方法 便利抽60名護士作為研究對象,成立SBAR交接班培訓小組,自制SBAR交接班單,對60名低年資護士進行培訓,觀察SBAR交接班單使用前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臨床思維能力評估量表對60名低年資護士進行測評。結(jié)果 SBAR交接班單使用后,低年資護理人員GSES及臨床思維能力評估量表得分明顯高于SBAR模式交接單使用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自制SBAR交接班單在低年資護士交接中運用,能有效提高低年資護士對交接班質(zhì)量,增進交接班過程中護理人員的支持與互動,增進低年資護士工作積極性,提高護理人員自我效能感和臨床思維能力。
[關(guān)鍵詞] 自制SBAR交接班單;低年資護士;交接班質(zhì)量;臨床思維能力;自我效能感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4(b)-005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elf-made SBAR transfer orders on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self-efficacy of young nurses. Methods It was convenient to draw 60 nur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et up a SBAR handover training team, make SBAR handover schedules, train 60 young nurses, and observe the SBAR handover schedule before and after using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and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assessment scale to evaluate 60 younger nurses. Results After the use of SBAR transfer orders, the scores of GSES and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the young nursing staff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he use of SBAR transfer orders. Conclusion The use of self-made SBAR transfer orders in the transfer of younger nurs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nsfers for younger nurses, improve the support and interaction of nursing staff during the transfer process, increase the enthusiasm of young nurses,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taff self-efficacy and clinical thinking skills.
[Key words] Homemade SBAR transfer order form; Low-level nurses; Transfer quality;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Self-efficacy
近年來,隨著整體護理模式的轉(zhuǎn)變,以及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體制改革和《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相繼實施,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患者維權(quán)意識日益增強,護理安全成為患者選擇就醫(yī)的重要砝碼[1]。低年資護士(臨床工作時間在5年內(nèi)),由于臨床工作時間短,低年資護士各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2-3]。由于床旁交接班的資料與信息繁多,交接班成為護士工作的重要負荷,臨床經(jīng)驗相對不足,獨立思考的能力欠缺,對整體性全面觀察病情能力不足,以及病情的早期預警識別不到位,使低年資護士自信心不足,加之醫(yī)護之間存在溝通障礙,配合程度不默契,使各環(huán)節(jié)之間難以做到無縫對接,也是導致護理差錯出現(xiàn)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因此,如何對低年資護士進行科學、規(guī)范、高效的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是保證醫(yī)院護理質(zhì)量和患者安全的必要條件,SBAR溝通模式是一種以證據(jù)為基礎的、標準的溝通方式,目的在于為醫(yī)護人員提供即時正確的信息,使得醫(yī)護人員對患者信息進行系統(tǒng)的傳遞減少不必要的混亂,從而提高團隊效率[4]。該研究引進SBAR溝通模式理論為指導,自制SBAR交接班單,對60名低年資護士進行培訓并在交接中應用取得一定成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低年資護士共60名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獲得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證,并注冊者;在臨床工作時間滿半年,不超過5年;知情同意,自愿參加該研究。排除標準:在該院進修、實習及退休返聘護士;經(jīng)解釋仍對SBAR模式不認同者。60名低年資護士,性別:男2名,女58名;年齡:25~29歲,平均年齡(27.64±1.55)歲;護齡:1~5年,平均護齡(2.31±1.40)年;學歷:大專10名,本科49名,碩士研究生1名;職稱:護士39名,護師 21名;臨床工作時間:0.5~5年,平均工作時間(2.60±1.36)年。
1.2? 方法
1.2.1 成立低年資護士SBAR交接班培訓小組? 低年資護士SBAR交接班培訓小組由護理管理委員會成員組成(共15名護士長及護理部主任1名、干事1名)及醫(yī)教科副主任(2名)構(gòu)成,小組主要職責是:借鑒國內(nèi)外相關(guān)護-護、護-患有效溝通的研究成果,引進SBAR溝通模式理論為指導,針對該院低年資護士交接中所存在的不足,自制SBAR交接班單,對60名低年資護士進行培訓并指導低年資護士在交接中應用BAR交接班單;對60名低年資護士使用SBAR交接班單交接班情況進行考核與評價。
1.2.2 低年資護士SBAR交接班單的制定? 低年資護士SBAR交接班培訓小組成員通過采用自制低年資護士交接班質(zhì)量問卷和訪談提綱,對60名護士進行測評和半結(jié)構(gòu)訪談,了解低年資護士在交接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交接班知識需求,查閱國內(nèi)外相關(guān)文獻,咨詢院內(nèi)護理專家,基于SBAR溝通模式理論,結(jié)合各個病區(qū)交接班管理規(guī)范,制定出低年資護士SBAR交接班單。低年資護士SBAR交接班單包括:S—現(xiàn)狀,包括病區(qū)患者姓名、床號、性別、住院號、入院原因、入院診斷、住院或術(shù)后天數(shù);B—背景,包括現(xiàn)病史、既往史、家屬溝通情況、用藥史、過敏史、目前治療手段與效果、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目前病情、需要的應急物品與備用狀態(tài)、患者及家人對病情的了解程度、周圍環(huán)境安全狀態(tài);A—評估,目前患者主要的護理問題;病情、生命體征、各個系統(tǒng)的狀態(tài);R-建議,包括需持續(xù)評估關(guān)注的指標、需要執(zhí)行的醫(yī)囑、待處理的治療和檢查、需要本班跟進未完成的事情、需匯報醫(yī)生再做處理的事情)。
1.2.3 低年資護士SBAR交接班單使用培訓與使用? 由低年資護士SBAR交接班培訓小組成員對全院60名低年資護士進行培訓,采用理論授課與情景模擬實踐操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讓60名低年資護士全面掌握SBAR交接班單的使用與熟悉SBAR交接班流程,并經(jīng)過小組成員一一考核。于2019年5—6月正式使用低年資護士SBAR交接班單進行交接。即患者收治入院時,由主班護士負責填寫SBAR交接班單眉欄,責任護士與醫(yī)生一起查房,討論患者病情,根據(jù)患者情況,反復與醫(yī)生確認需要交接班的內(nèi)容,在交班單上按照格式詳細填寫并簽名。治療過程中,責任護士根據(jù)情況增減交接班內(nèi)容。低年資護士交接班時,交班者根據(jù)低年資護士SBAR交接班單需要交接的具體內(nèi)容,與接班者逐項進行交接,交接完成后,雙方確認簽名,并寫上交接班時間。
1.3? 評價標準
1.3.1 低年資護士自我效能感評價? 該研究選取GSES[5]對低年資護士自我效能感進行測評,該量表由10個條目組成,采用4個等級計分,總分范圍10~40分,護士GSES得分越高,說明其自我效能水平就越高,護士具有自信心與解決問題水平就越高。
1.3.2 低年資護士臨床思維能力評價? 該研究采用臨床思維能力評估量表對低年資護士臨床思維能力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批判性思維能力、系統(tǒng)思維能力和循證思維能力3個維度,共24個條目,該量表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總分為24~120分,分值越高,說明低年資護士臨床思維能力越高。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SBAR交接班單使用后,低年資護士自我效能感比較,見表1。
SBAR交接班單使用后,低年資護士臨床思維能力比較,見表2。
3? 討論
低年資護士剛畢業(yè)于醫(yī)學院校,雖富有基礎理論知識和積極熱情的工作態(tài)度,但是臨床工作經(jīng)驗少、安全意識差、臨床思維能力與應急能力差,直接影響患者的護理質(zhì)量[6],間接影響護士自我效能感和職業(yè)價值感。而交接班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連續(xù)性護理與醫(yī)療的基礎,在傳統(tǒng)的交接班工作過程中,由于護理人員主要采用口頭交接,交接內(nèi)容多,交接時容易出現(xiàn)頭緒不清,接班者會和交班者需要反復確認而延誤時間,特別是低年資護士,更加難以理解和接收口頭交接班內(nèi)容,甚至會因為交接時抓不住交接重點,而造成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故對低年資護士交接班進行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低年資護士進行針對性、有計劃的交接班培訓是提升個人成長,提高整體素質(zhì)和促進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對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服務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采用自制SBAR交接班單對低年資護士交接班進行培訓,結(jié)果表2和表3顯示:SBAR交接班單使用后,低年資護理人員GSES及臨床思維能力評估量表得分明顯高于SBAR模式交接單使用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自制SBAR交接班單在低年資護士交接中運用,能有效增進交接班過程中護理人員的支持與互動,增進低年資護士工作積極性,提高護理人員自我效能感和臨床思維能力。分析原因:一方面,有SBAR交接班單作為交接班的索引,低年資護士不再因為擔心自己看問題片面,不敢對高年資護士提出質(zhì)疑,并能針對問題思考,能夠大膽講出自己對患者病情認知和看法,提高了護士自我效能感和臨床思維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有SBAR交接班單作為交接班的索引,低年資護士交接班時,條理清楚,增加了護士對患者的病情了解,促使其不斷學習,增加了自身對患者病情的理解和專業(yè)水平,提高了科室醫(yī)生對低年資護士的滿意度,讓低年資護士感受到了來自醫(yī)生的尊重,讓低年資護士看到了自身的價值,從而提升了護士自我效能感[7]和臨床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自制SBAR交接班單在低年資護士交接中運用,能有效提高低年資護士對交接班質(zhì)量,增進交接班過程中護理人員的支持與互動,增進低年資護士工作積極性,提高護理人員自我效能感和臨床思維能力,值得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謝麗嬌,劉長節(jié).護士核心能力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103-104.
[2]? 劉義蘭,陳睿,林成娟,等.醫(yī)院護理管理者人文關(guān)懷培訓現(xiàn)狀與需求調(diào)查[J].中華醫(yī)學教育雜志,2016,36(2):221-225.
[3]? 郭瀟,代藝,聞曲,等.巴林特小組訓練法在低年資護士關(guān)懷能力培訓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7,16(11):45-17.
[4]? 葉向紅.PBL教學在低年資護士急危重癥護理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5,30(15):84-86.
[5]? 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3:35-39.
[6]? 吳焰,方向紅,劉偉.SBAR溝通訓練模式提升心內(nèi)科低年資護士臨床思維能力的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8,47(21):2866-2869.
[7]? 郭婭,陸?zhàn)罹辏?自制SBAR模式交接單在全身麻醉手術(shù)患者轉(zhuǎn)運交接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8,35(4):74-76.
(收稿日期:20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