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 福陸
【摘要】“時間就是金錢”,工程進度對整個工程項目的成敗起著極其關鍵的作用。“誤期違約金”理念,在國際工程中被廣泛地接受,并且被認為是一種合理有效的約束機制。本文歸納總結了“誤期違約金”這一概念,并且詳細分析了為什么把“誤期違約金”設置在“機械竣工日”里程碑節點處是更為合理的方式。
【關鍵詞】誤期違約金;誤期損害賠償費;工程進度計劃;里程碑;機械竣工;最終驗收;合同條款;國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合同管理;工程招標;工程投標;工程變更;工程索賠
1、誤期違約金(Liquidated Damages)的概念
“時間就是金錢”,對工程項目實施來說也不例外。工程進度,與安全、質量和費用的重要性一樣,對整個工程項目的成敗,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業主、管理公司,還是承包商,通常都將其作為判斷項目成敗的標準。
完工,是指承包商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全部工程、各分部或分項工程(視情況而定),并且已通過竣工驗收。
最終驗收(Date of Final Acceptance or Date of Provisional Acceptance),是指在完工后,承包商還應繼續完成合同規定的若干項工作,最后獲取業主或管理公司的批復,以通過項目最終驗收。
按時完工,是承包商應履行的合同義務之一。如果因承包商的原因而造成工程未能在完工日期前實現完工,按照合同規定,業主應該有權獲取相應的賠償,即承包商應該按照合同規定的辦法向業主支付相應金額,作為“誤期違約金”。這種理念,在國際工程中被廣泛地接受,并且被認為是一種合理有效的約束機制。
在工程項目實踐中,在合同簽訂前,業主或管理公司與承包商商定好“每延期一天而應該支付給業主金額”的標準,通常以百分比或金額表示。如果承包商未能在完工日期前實現完工,則采用“延期的天數,乘以上述每天的標準”的辦法計算出該“誤期違約金”的具體金額。此外,通常規定“誤期違約金”的總額不得超過合同中規定的最高上限。
2、工程項目誤期違約金(Liquidated Damages)的設置
在筆者親自從事國際工程項目的實踐中發現,當今流行使用的各類合同條件對“誤期違約金”的規定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應該把“誤期違約金”設置在“機械竣工日(Date of Mechanical Completion)”里程碑節點處合理,還是應該將其設置在“最終驗收日(Date of Final Acceptance or Date of Provisional Acceptance)”里程碑節點處更為合理?接下來,筆者就此問題展開分析。
首先,我們明確一下關于“最終驗收日”的幾個基本概念:
(1)實現“最終驗收”,對“總價包干(Lump Sum)”合同來說,意味著是最后一個里程碑節點;
(2)實現“最終驗收”,對“固定單價(Unit Rate)”合同來說,意味著是“釋放保留金”的前提條件;
(3)實現“最終驗收”,是最后一個付款里程碑(“總價包干”合同)或最后一筆進度款(“固定單價”合同)的前提條件;
(4)實現“最終驗收”,決定了質保期開始(無論是“總價包干”合同,還是“固定單價”合同)。
在實現“機械竣工”之后與“最終驗收”之前這段期間,承包商應該完成的“合同規定的若干項工作”一般至少包括哪些內容呢?
(1)向業主提供合同規定的足夠份數的竣工圖紙;
(2)完成了機械竣工時遺留的《未完清單》上的各項整改工作;
(3)按照合同要求,已清理了施工現場;
(4)按照合同要求,已協助了業主完成了測試、調試等工作;
(5)提供了按照合同規定的質保函(如適用);
在筆者親自從事國際工程項目的實踐中發現,在實現“機械竣工”之后與“最終驗收”之前這段期間,承包商往往由于業主或管理公司人員的原因(非承包商的原因)而無法完成上述工作,進而無法按時實現“最終驗收”。
換句話說,雖然承包商在合同規定的日期前實現了“機械竣工”,但其依然面臨著因無法按時實現“最終驗收”而遭受“誤期違約金”支付的巨大風險,但是造成“最終驗收”延誤卻往往不是由于承包商的原因造成的,客觀上無法避免,因此承包商無法控制。這些“業主或管理公司人員的原因(非承包商的原因)”包括:
(1)業主或管理公司對承包商遞交的竣工資料,包括竣工圖(As-build Drawings),審核不及時,反復提出整改意見;
(2)業主或管理公司的人員(如測試、調試、運營人員等)更替頻繁,在日常溝通、關閉整改項、工作交接等方面給承包商增加了巨大難度;
(3)用于永久工程的一些設備和材料的質保期雖然即將結束,但由于業主或管理公司的上述拖延,造成無法及時實現項目“最終驗收”,進而造成整個項目質保期無法及時開始;
(4)“最終驗收”被上述原因一再拖延,造成承包商在人力、物力方面不斷增加投入,于是增加了承包商的運營風險與運營成本,極其容易導致工程索賠與糾紛情況的發生;
由此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很難準確預估“最終驗收”日期,既不現實,也不合理。因此,建議將“誤期違約金”設置在“機械竣工日”里程碑節點處更為合理,并且建議合同中對“最終驗收日”不應做具體要求。
結語:
以上對“誤期違約金”的分析,是筆者多年駐海外親自從事國際工程項目的經驗總結,因篇幅限制,這里不再繼續充分展開。最后,限于筆者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歡迎讀者就相關問題提出異議并討論,并在此致謝!
參考文獻:
[1]陳建.外商獨資總承包項目合同管理,期刊《價值工程》第18期,2017年6月
[2]FIDIC (1999), 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Construction
[3]田威.FIDIC合同條件實用技巧[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4]張水波,何伯森.FIDIC新版合同條件導讀與解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5]王武仁.EPC工程總承包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