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科技是提升一國競爭力的有效渠道,科研機構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從省屬公益類科研機構的視角,對比分析了東北三省的省屬公益類科研機構改革發展現狀,找出其共同點及共同存在的問題,并對此提出對策建議,為有關部門提供參考。
關鍵詞: 公益類;科研機構;改革;東北三省
中圖分類號:G31
科技已成為全球公認的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力的有效渠道之一,科研機構在其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東北三省對省屬公益型(含農業類)科研機構進行改革十分重視,但與其他科技先進省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本文通過對吉林省、遼寧省和黑龍江省的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的發展現狀進行調研,對比分析東北三省省屬公益型科研機構改革發展情況,分析三省改革的共同點及共同存在的問題,為東北三省省屬科研機構改革提供借鑒經驗。
1 吉林省省屬公益類科研機構發展情況及改革現狀
吉林省省屬公益類(含農業類)科研機構在20余年的發展建設中數量和規模都在持續提升,按有關標準運行的公益類科研機構達35個,總編制為6315人,在職人數5329人。具體改革發展現狀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新型科技創新體系初現。吉林省公益類科研機構以市場為導向進行管理體制的改革;部分科研機構融入或直接轉制為與科技相關的企業;部分科技人員脫離原單位,按市場需求和自身優勢開展科技工作;第二,引導科技融入經濟建設。目前,吉林省擁有常設技術市場12個、生產力促進中心38個,科技企業孵化器14個,有效使科技融入企業;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形成科技集聚效應;第三,科研機構內部機制改革。根據綜合能力、業績、親和力公開聘選中層干部;實行多元工資組成結構;第四,擴大科技涉及領域及開放度。如吉林大學與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MacDiarmid合作共建實驗室,使其科技水平始終保持在國際前沿,還與烏克蘭合作進行干細胞工程研究及產業化項目,產值可達50億元。
2 遼寧省省屬公益類科研機構改革情況分析
遼寧省省屬科研機構改革是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至今經歷三個主要階段,期間在科技撥款體制、管理機制、政策環境等多方面進行調整。
第一,科技體制改革。遼寧省對省屬科研機構,按類別進行區別管理;定期召開相關匯報會議、深入基層事業單位調查研究并針對其中出現的問題制定解決方案;根據國家指導方針,在2000年9月30日前完成省屬公益類科研機構的體制改革調整;第二,創造有利政策環境,著力向市場開放,以“少而精”為原則,著重培養一支集聚多方面能力,高水平的科研團隊;讓大部分社會公益型機構通過與企業合作等方式走入市場;第三,創新科研模式,提高創新能力。針對省屬公益類科研機構改革,提出“開放實驗室”的構想。省屬科研機構的技術創新能力有所提高,也取得了較多科技成果,如遼寧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發的生物農藥梧寧霉素已經推廣至多個省份以及俄羅斯等地區。
3 黑龍江省省屬公益類科研機構改革情況分析
黑龍江省省屬科研機構改革重點是整合科技資源、優化技術創新能力分布結構、構建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改革現狀具體如下。
第一,根據國情調整研究方向和機構設置。黑龍江省對省科學院、省農科院等科研重點單位效率低下、職能重復的單位進行整合或撤銷,將優勢突出的單位進行豐富深化。省農科院經調整后成為首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的科研機構,構建了12個現代化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第二,研究課題方向轉向經濟建設。黑龍江省在2012年共承擔科技研究課題1908項,其中關于科學技術領域的課題有1559項,2/3的課題與產業的高端核心技術和應用技術相關,科研機構為全省創造經濟效益累計超過100億元。第三,充分發揮公共部門的服務職能。科研機構開始走進市場,加強與企業合作;科研機構能夠積極根據上級政策方針制訂科技工作計劃,為政府提供有效決策參考;開始共同研制開發和引進能夠在實際生產中應用的專業技術,充分發揮科研機構的公益與服務職能。
4 東北三省省屬公益類科研機構改革對比
從上文可以看出東北三省省屬科研機構體制改革有以下共同點:第一,著力體制改革。科研機構更加注重市場導向并持開放態度走入市場;積極調整撥款制度;根據企業實際需求進行科技活動,提高自身公共服務職能;科研機構進行重組調整;第二,向經濟建設傾斜。科研機構的課題項目以及研究方向都向各自省內經濟建設的相關領域傾斜,努力完成科技成果轉化并投入實際生產,從而提升經濟效益。
綜合三省科研機構改革情況,能發現三省也存在較一致的問題:第一,對公益類科研機構的分類標準不科學。有些公益類科研機構的下屬單位會向社會提供準公共物品(有償的公共物品),導致政府對公共物品的投入得不到保障;第二,科研資金不足。目前科研機構自主創收能力較差,對經費的利用不夠合理;第三,缺乏激勵機制。相關獎勵機制沒有系統的建立,使得科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高;第四,高端技術人才匱乏。科研機構資金投入不足直接導致高端專業人才的流失,制約了科研機構的深化升級。
5 政策建議
針對東北三省省屬科研機構改革共同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明確省屬公益類科研單位的類別劃分。以“公益性”為標準,根據具體科研方向和內容對各單位進行劃分,將行政類和經營類科研機構與公益類科研機構清楚區分開,有效利用政府投資發揮社會公共服務功能;第二,調整財政撥款制度。應在政府財政撥款制度上進行改革,如加強預算管理,對公益類科研機構需要的科技經費進行合理預估,按照逐次順序高效配置資源;第三,建立合理的獎勵機制。對科研成果進行分級,針對不同級別給予不同獎勵,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研發創新的積極性;第四,增加人才培養經費。科研單位應以同市場價格相匹配的價格吸引高端人才的加入,還需要加大對年輕科技研發人員的培養力度,為他們的創新行為提供寬松有利的環境條件,有效促進科技創新的發生。
基金項目: 吉林省科技引導計劃項目:吉林省省屬科研機構發展與改革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20687)
作者簡介: 史琳(1981—),女,吉林人,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技術創新、創新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