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董濤
摘要:井下修井作業是油田開采過程中的關鍵環節,隨著油田的精細開發及調整部署,增量作業工作量持續增加,其中,井下作業工作量增幅較大。為此,探索了一種修井作業高效管理模式,希望可以為廣大修井作業管理者提供參考,同時能對我國石油開發事業及“油公司”管理模式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修井作業;高效管理
1.傳統井下修井作業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1.1多方發包、多頭管理,直線責任不明確
修井作業工程運行中前后最多包括11個環節節點,共涉及40余家承包商。每個節點業務均由采油廠及其他兄弟單位下設的相關科室、部門發包管理,修井主體工程運行時需要多個單位、部門人工溝通、協調管理,專業交叉度高,管理方多,直線責任不夠明確,存在一定的管理和安全風險。
1.2運行協調工作量大,信息傳遞效率低
工程實施期間所涉及各專業業務管理部門相關調度人員多,相互間工作職責和協調內容存在多級傳遞、職責重疊的問題,從而導致信息傳遞偏差率大、傳遞效率低,且工作量大,人日均電話量達240個以上。根據2018年作業井時效統計,平均大修作業停待48.1小時/井次,小修作業停待20小時/井次。
1.3承包商主動介入意識差、不利于油公司體制機制建設
所有需第三方配合作業均需要采油廠通過與相關單位溝通協調,由此產生的停待費用由采油廠承擔,壓力無法直接傳遞至各專業承包商,承包商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主動作為的意識不強,保姆式管理導致隊伍成長慢。
2.井下修井作業高效管理模式方法
利用“目標管理法”,將修井目的確定為總目標,依托扁平化管理原則,盡量減少管理層次,形成一條最短的“指揮鏈”,將井下作業主體修井期間所需的部分第三方配合業務一體化總包于修井承包商,由修井承包商統一協調、自主運行,實現修井承包商直接指揮第三方輔助配合業務的功能。通過充分優化、精簡管理程序,降低“內耗”和資源浪費,充分利用結果導向型的考核機制來指導修井作業的安全、有序、高效的開展。
2.1根據專業特點,確定總包業務內容
主體修井作業過程中存在配合專業多、跨度大、管理要求差異大等特點,可根據實際情況全部總包或從中優選部分專業要求相對不高(如搬遷、特車保障、流程拆安、抽油機拆裝、水泥作業、井控試壓、鉆具倒運、井下工具組織等)且日常運行協調工作量相對較大的業務總包于修井主體承包商,修井主體承包商根據修井作業進度自主協調需要配合業務的相關單位到井進行配合作業,減少采油廠中間運行協調環節,降低工作量的同時極大的提升了信息的傳遞效率和準確性。
2.2定章建制,責權明確
建立完善的管理規章制度,確保修井主體承包商和第三方配合作業承包商的權利和責任清晰,明確無效停待及安全管理責任目標,制定獎懲措施。同時修井主體承包商應制定其與第三方配合業務承包商的管理規章制度,以確保施工現場銜接有序。
2.3安全從嚴管理,質量標準升級
提高對修井作業施工現場的管理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安全管理人員隊伍,加強對修井作業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1]。應用高效管理法后,生產運行崗位人員得到大幅優化,將優化的人員加強到作業現場安全管理方面,持續加大安全管理人員和現場人員的培訓工作,同時建立“責任到人”的制度,所有設備都有專門責任人或責任部門,每個人都對其負責的設備負有安全責任[2],進而保證安全生產。具體到工程實施過程中,安全環保和質量管理嚴格執行相關標準及制度,做到重要環節有帶班、風險節點有監督、質量保障依舊從嚴,確保在作業過程中安全環保質量管控不放松、標準不降低。
2.4配合隊伍嚴要求、主體隊伍嚴管理
在修井主體承包商選取第三方配合作業承包商時,應予以約束限定一定的條件,確保第三方配合作業承包商的資質和施工能力符合要求。同時應要求修井主體承包商優先選用有準入資質的成熟承包商,若資質范圍內沒有的,可允許其自行選用其他承包商,但相關承包商在作業前,必須進行驗收及備案管理。
3.實施效果
3.1提速增效,直接經濟效益增加
2019年大小修作業高效管理模式共實施144井次,合計創效885萬元。其中大修作業平均單井時效提升15.3%,節約工期4.4天/井次,平均單井創效15.75萬元;小修作業平均單井提效13.1%,節約工期1.57天/井次,平均單井創效5.3萬元。
3.2人工勞動強度大幅降低
單一指令執行時效提升0.5-2小時,運行協調人員勞動強度降低68%,運行調度人員電話協調工作量大幅減少,平均單井電話數量減少212個,運行調度人員由6人優化至1人。
3.3承包商能力大幅提升,效益增加
通過提升修井承包商的管理權限,承包商積極性增加,自主管理能力得到提升,進而現場施工效率提升、無效停待降低,修井機日費明顯提升,單臺修井機年施工井次增加、年總產值增加。
4.結束語
本文所探索的修井作業高效管理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相對于業主方,能夠大幅提升信息傳遞效率,減少無效停待,降低停待費用的同時可以使油井早投產,早獲得效益,還可以極大降低業主方日常運行協調的工作量,優化人員配置。相對于承包商,盈利能力得到提升,可以獲取更大的效益。從長遠角度來看,可以將原“小而散”的承包商隊伍結構逐步向“整而精”培育,優化市場結構,培育出一批有預期、敢投入、謀發展的戰略承包商。因此該管理方法能夠更好適應油公司體制,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
參考文獻:
[1]孫紅佳,李明強.石油井下修井作業及現場管理的優化[J].化工設計通訊,2019,45(4):251.
[2]王濤.石油井下修井作業管理方法及修井技術優化[J].鉆井完井,2019,45(9):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