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遼河油田某蒸汽驅區塊單一井組地層水水淹嚴重,通過逐井水淹狀況分析,確定了氺侵井,制定了針對性的治理對策,經現場實施后取得好的效果。
關鍵詞:蒸汽驅;水淹;生產特征;礦化度
前言
遼河油田某蒸汽驅區塊X塊-4-K13井組位于區塊東北部。井組面積0.0268平方公里,地質儲量44.6萬噸。井區構造特征為被斷層夾持的由北西向南東傾斜的鼻狀構造。含油層位為蓮花油層(S33),油層埋深760m~920m。儲層為扇三角洲沉積,巖性以砂礫巖為主,油層為薄互層狀,油層厚度為35~70m,平均油層厚度61米,平均孔隙度29%,平均滲透率1.663?m?,屬高孔、高滲儲層。油品性質為普通稠油。
X塊-4-K13井組自2015年2月以來,呈現含水快速上升、日產油快速下降、井口溫度下降的趨勢:井組日產油由55噸下降到最低的14噸;含水由80%快速上升到94%,并保持較長時間高含水特征;井口溫度由76℃逐步下降到68℃。針對這種情況,開展了井組水淹規律分析,以確定“氺侵井”,評價井組水淹狀況,制定封堵措施。
1 地層水侵入判別方法
地層水侵入主要通過生產特征法和水性化驗法兩種方法進行判別。從生產特征來看,井口溫度變化是區分油井汽竄還是地層水侵入的一個明顯特征[1]。不同地層、不同來源的水,其礦化度及各種離子的含量往往不同,借助水性化驗資料,是判別地層水還是注入水的一個重要手段。[2]
綜合生產特征和水性化驗資料,對井區油井進行了判別。從生產特征來看:井組8口一線井2口二線井含水上升、產量下降、井口溫度下降,符合氺侵特征;2口二線井產量平穩、含水較高、井口溫度平穩。從水性化驗資料來看,10口符合氺侵特征井礦化度在766~1104mg/l間,符合館陶水特征。由此可以判斷,井區10口井地層水侵入,其余井暫時地層水未侵入。
2 “水侵井”確定
從見水時間上看,X塊--5-13見水時間最早,為2015年2月。之后見水時間順序依次向周邊井擴散,二線井于2016年見水,一線井中X塊-6-131和X塊-4-12見水時間最晚,分別為2017年2月和2017年4月。
從礦化度上看,X塊-5-13礦化度最低,為766mg/l,周邊井的礦化度依次升高,最高為1104mg/l。考慮到館陶水侵入后,在向鄰井推進過程中,不斷會被地層中離子中和,從而導致礦化度升高[1]。據此判斷,井區所有油井均為館陶水。
據液面則算地層壓力上看,X塊-5-13壓力最高,為5.4MPa,然后以X塊-5-13井為中心,先周圍逐步降低。同時X塊-5-13關井后,觀察X塊-5-13及周邊井壓力變化發現:X塊-5-13地層壓力基本保持不變,而周邊井X塊-6-K13、X塊-6-K14、X塊-5-012地層壓力呈緩慢下降趨勢。
以此看出,井組中只有X塊-5-13是水侵井,周邊井是受X塊-5-13水竄影響,當把水侵井X塊-5-13關掉后,由于水流速度減緩,周邊井的地層壓力均下降。
3 水淹規律分析
縱向上水淹規律:
(1)X塊-5-13井油層中深-880m左右,蓮II油層長期砂埋動用差,蓮I井溫高,受效好,采出程度高,地下虧空大,當地層水侵入時優先被水淹。因此判斷水淹層位是蓮Ⅰ,出水層位是館陶層位。
(2)該汽驅井組其它水淹井蓮Ⅰ溫度下降明顯,如X塊-5-012井,水淹前井溫在810-840m處最高,為212℃;水淹后蓮I溫度下降明顯,為91℃,下降了111℃,說明該井蓮Ⅰ已館陶水淹;如X塊-6-131井,水淹后蓮Ⅰ油層800-850m處溫度下降幅度大,水淹前為198℃,水淹后為82℃,下降了116℃,因此,蓮Ⅰ是主要水淹層。蓮Ⅱ溫度下降不明顯,說明層間干擾暫時未出現或影響較小。
平面上水淹規律:
(1)受構造和沉積雙重因素控制,北西方向汽驅階段受效好,采出程度高,壓力梯度小,地層水水淹速度快。從見水時間、見水后地層壓力、產出水水性資料分析均可分析出,北西方向水淹指進現象較其它方向嚴重
(2)井區地層傾角較大,在15°左右,受重力作用影響,構造低部位井見水速度較快。底部位油井一般3個月左右含水就呈上升趨勢,井口產出液溫度呈下降趨勢,充分說明了水重力作用導致底部位油井見水塊。而高部位油井一般10個月左右才有水淹趨勢。
4?治理對策及效果
針對水侵井X塊-5-13,采取大修擠灰方式,封堵出水井,根本上解決油層出水問題;封堵后,針對井區其他水淹井,采取提沖次、換大泵、加深泵掛等措施,加強已水淹井產液,及早排出油層中地層水;在實施過程中及時準確錄取井區資料,精細油藏分析,及時動態調整。
實施后,井區內的油井地層壓力下降明顯,表明地層水侵入量逐步減少;井組井口產出液溫度不斷上升,反映地層溫度場逐步好轉。3口水淹嚴重井產量有恢復趨勢,6口水淹較輕井產量逐步恢復中。井區目前日產油54噸,與實施堵水前相比日增油30噸,階段增油12162噸,堵水效果顯著。
5 結論
(1)蒸汽驅開發過程中,地層水侵入后,易導致井區大面積水淹,應加強跟蹤分析,及早治理。
(2)油井水侵后采取關井措施,只能減緩井區水淹速度,只有對出水井進行封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淹問題。
(3)蒸汽驅的硫化氫腐蝕、頻繁作業、固井質量變差等問題都容易導致館陶水下竄,應加強相關課題研究,才能做到未雨綢繆、更好地提升區塊穩產工作。
參考文獻:
[1] 段昌旭,于京秋.孤島常規稠油油藏[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7:43-47.
[2] 陶延令.采油技術回答匯編(上)[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8:86-124.
[3] 孫向陽.東營凹陷地層水化學特征與油氣聚集關系[J].石油實驗地質,2001,23(3):291-296.
作者簡介:
劉軍(1978.10—),男,工程師,2004年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公司管理”專業,2005年畢業于華東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專業,現從事油氣田開發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