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程
摘? ? 要:優美和壯美是一對古典和諧美的典型風格,兩者在表現形式、美學特征和審美感受上具有不同的特點。通過對《秋千》與《劫奪呂西普的女兒》的表現形式進行比較,分析二者如何在畫面上體現出優美與壯美的審美感受。
關鍵詞:優美;壯美;秋千;劫奪呂西普的女兒
優美和壯美是一對古典和諧美的典型風格,兩者在表現形式、美學特征和審美感受上具有不同的特點。優美在形式上體現為小巧、輕盈、舒緩、含蓄、柔和,給人一種輕松舒暢、溫柔細膩、心曠神怡的感受;而壯美則體現為巨大、厚重、粗獷、直露、熱烈,使人產生剛毅強健、高亢激昂、豪邁壯闊的感受。《秋千》與《劫奪呂西普的女兒》分別是洛可可藝術與巴洛克藝術的典型代表,二者都是描繪“愛情”主題的繪畫,但由于畫面表現形式的不同,使觀者產生完全不同的審美感受。
一、空間構圖之小巧與飽滿
伯克就審美對象在空間中所占的體量指出“美的物體是比較小的”(伯克所說的美指優美)。對象在體積上小巧玲瓏,精致可愛,可以給觀者一種優美的感受,比如一條小溪、一棵小樹、一只小貓、一只麻雀都由于其體積的嬌小而引人愛憐。在《秋千》中,畫家將場景安排在茂密的花園內,樹木參天、枝葉繁茂,而人物在畫面中只占有相當小的位置,三人在茂盛的樹林中顯得非常小巧。同時畫家還將人物的手腳比例有意縮小,女子的足部和拋起的鞋子真如“三寸金蓮”一般,盈盈一握即可抓住,勾起觀者的愛憐之意。康德在《美感的評判》中認為“雄偉”的特征就是“絕對大”,康德所說的雄偉即壯美的特征。在體積上巨大的事物能給人雄偉的感受,比如一片大海、一棵古松、一只蒼鷹、一條大鯨都可以說它雄偉。在《劫奪呂西普的女兒》中畫家裁剪了多余的環境,給搶親的情節一個“特寫”,構圖十分飽滿,畫中四人二馬充斥在觀者的視線內,使人產生巨大、雄偉的感受。
二、人物力量之輕盈與強大
伯克指出“嬌弱的外觀,甚至脆弱對美幾乎是必不可少的?!盵1]P133這就是說優美的事物必須在力度、力量上顯得柔弱。浣紗的西施、舞動的飛燕是優美的,但塞外的昭君、從軍的木蘭卻由于無畏的精神具備了壯美的審美特征。這就是康德所說的“雄偉”不僅體現在數量體積上的巨大,也體現在精神氣魄的強大?!肚锴А分斜憩F的是貴族階層的男女,他們都穿著彰顯其身份的繁縟復雜的貴族服飾,這些服飾限制了他們大幅度的動作,顯得輕盈優雅,給人一種手無縛雞之力的柔弱感,畫面上沒有力量對抗的痕跡,給人優美的感受。而《劫奪呂西普的女兒》描繪的是神話中卡斯托爾和波呂克斯兩兄弟搶親的故事,他倆一個善騎一個善戰,因此被表現成身著鎧甲、孔武有力的樣子,而兩個公主亦被表現得豐乳肥臀、飽滿圓潤,壯碩的外表使人物充滿力量感,并在女子身上表現出雖力量懸殊但極力抗爭的壯美。
三、形體動態之舒緩與激烈
斯賓塞認為“‘秀美的印象起源于筋肉運動時筋力的節省。運動愈顯示出輕巧不費力的樣子,愈使人覺得‘秀美?!盵2]P238優美的事物呈現為寧靜、輕松、舒緩、溫和,而壯美則通過肉體的緊張產生激烈的運動感。雖然《秋千》和《劫奪呂西普的女兒》都是表現“愛情”主題,但前者描繪的是貴族男女之間的調情,表現的是你情我愿的互相愛戀,因此人物之間并無沖突,都處于一個舒緩放松的節奏中,并使畫面產生一種和諧愉悅的氛圍。而后者描繪的是搶親的故事,由于一方的強迫和另一方的抗爭而產生了激烈的沖突,畫面處于緊張的氛圍中??ㄋ雇袪柡筒▍慰怂拐谛U橫地將兩個公主攬上馬,身上的肌肉由于用力而高高隆起,兩個公主因害怕而驚慌失措,手腳并用地想要擺脫控制,金色的長發亦在扭動中舞起,人物由于大幅度的動作產生了強烈的運動感,給觀者以壯美的感受。
四、畫面情感之含蓄與直露
要使觀者產生優美的審美感受,對象所表達出來的情感應該是委婉含蓄的,正如詩歌中的“味外之旨”、音樂中的“弦外之音”、繪畫中的“象外之意”通過一種內斂的表達方式使觀者去領悟和體味,如果情感不加修飾、直露外放,如同豪放派的詩詞那樣慷慨激昂、洶涌澎湃,給人的就是壯美的體驗。《秋千》和《劫奪呂西普的女兒》都是描繪的一個事件的瞬間,但是前者通過蕩秋千把鞋子踢向情夫的畫面,對二者的奸情進行隱喻,花園中的丘比特雕塑將食指放在唇邊,暗示畫面下方的兩個雕塑的天使不要將偷情的秘密告訴女子的丈夫,畫面的主旨——偷情從頭至尾都沒有被直白地表現,而是通過人物之間的神態交流隱蔽地暗示觀者。而后者直接將所表現的事件昭示在標題中,并毫無遮掩地描寫了卡斯托爾兄弟搶人的場面,男子的強迫和女子的反抗被表現得清清楚楚,其情感外露、直白、高亢、一覽無余,使觀者產生壯美的審美感受。
五、光色表現之柔和與熱烈
優美的事物在色彩上應該具有下列共同特征:它們的顏色是淡雅、明亮、柔和的間色和復色,色彩的明度較高而純度較低,要避免使用濃艷的色彩。畫面的光線也應該是柔和的漫射光,使色彩之間的轉變和過渡變得微妙。畫家將《秋千》安排在一片幽深的密林中,光線柔和,色彩變化微妙,而畫面的主體——蕩秋千的女子身著一條粉橘色的長裙,她的帽子和鞋子也帶有粉色,女子身上的服飾和嬌嫩肌膚的粉橘色形成色彩的呼應和融合,使畫面具有一種細膩、溫柔的美感。而光影變化強烈、色彩鮮艷的視覺表現會給觀者強烈的視覺刺激,在《劫奪呂西普的女兒》中強烈的光線照射在女子白皙的皮膚上反射出令人炫目的白光,與男子的棕色皮膚形成色彩反差。同時畫家運用純度非常高的黑色、紅色與女子金黃的頭發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畫面上光色交錯,熱烈激揚,使人產生壯美的體驗。
《秋千》和《劫奪呂西普的女兒》是優美和壯美的典型作品,通過對兩幅圖的表現形式和美學特征進行具體分析,可以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優美和壯美的美學形態。
參考文獻:
[1]伯克.崇高與美--伯克美學論文選[M].李善慶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0.
[2]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集(第一卷)[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