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南
摘 要:學分制是一種教學管理制度,近年來在我國的高校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學分制的實施給高校的教學管理帶來了挑戰。為此,結合教學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學分制下的教學管理對策,為教學管理積極適應學分制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分制;高校教學管理;改革
學分制是社會、經濟和技術發展的產物,是一種反映學生日常學習量的管理制度。學分制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管理模式正在被我國大多數高校所接受和實施,學分制基于“彈性學制”和“課程選擇制度”的核心,包括學年學分制、年級學分制、權重學分制和附加學分制。學分制打破了傳統的教學管理框架,增加了教學管理的靈活性,分散性和流動性,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個性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學分制的實施給學校的教學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這就要求在優化現有教學資源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教學管理體系,建立適合學分制的教學管理體系。
1 學分制下制約高校教學管理的主要問題
1.1教學管理觀念有待轉變
學年制的教學計劃是固定的,學生沒有自由選擇課程的空間。他們只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教學計劃進行學習。教務管理人員每學期根據培訓計劃安排時間表并組織教學工作,管理相對簡單。但是,在學分制下,學生有權自由選擇課程,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自己的課程計劃;課堂從行政班已成為來自各個班級,專業和系的學生,這些情況對學年制的管理經驗提出了挑戰。因此,為了適應學分制下的教學狀況,需要改變教學管理觀念。
1.2受傳統的觀念的影響,教師對選修課程的重視不夠
在某些高校中,由于選修課程數量不足,學生選擇的余地較小,并且學分制選修課程的基礎也很缺乏。另外,在已開設的選修課程中,某些課程的教學質量不高,在一定范圍內還存在教師對選修課的準備不夠,不認真上課的現象。另外,一些老師擔心他們的選修課會被冷落,而學生對在線教學的評估會不利于他們自己,因此他們放寬了對學生的要求。學生還知道,選修課比必修課更容易通過,因此他們學習不夠努力和刻苦,最終導致選修課質量下降。
1.3師生管理亟待加強
與學年制相比,學分制下教師的壓力更大,因為該課程的受歡迎程度取決于選擇該課程的學生人數。教師可以促使學生通過各種方式選擇自己的課程。其中,教學質量較低的教師可以選擇降低評估標準以吸引學生,這種方式形成了惡性競爭,從而降低了高校教學的質量。學生在學分制中擁有更多的自由和選擇權,導致缺乏限制機制和教師指導。選擇課程時,學生將避免選擇困難的課程,而去選擇容易獲得學分,專業程度低并且相對容易的課程。但是,基礎學科卻成為被冷落的課程,申請者的數量很少。上述缺乏規劃和過于隨意的課程,一方面浪費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另一方面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實行學分制,盡管學生有更多的空閑時間,而且學習氣氛也更加輕松。但是,有些學生會有懶惰的思想、逃課、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造就了不良的課堂紀律,甚至有一些學生在教室里接電話、吃喝、聊天,這就違背了學分制的初衷,使學生浪費大好光陰,不合理的時間分配會降低學習動機。
2 學分制下高校教學管理的改革對策
2.1轉變教學觀念
教學觀念的轉變是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前提和指導。在目前高校全面推行學分制的過程中,仍然有許多教育工作者難以擺脫傳統的“學年制”的教學觀念,這也是導致高校學分制改革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為此,要求高校充分認識到學分制下高校教學管理的有效性,更新傳統教育觀念,全面促進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通過討論教學思路和其他途徑,教育者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基于學分制的教學管理的重要性。建立適合于學分制改革的新型教育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個人發展”價值觀和“全面培養”人才觀等,成功地使用新概念來指導實際工作。
2.2建立導師制,做好選課的指導
學分制的實施必須與導師制的建立相結合,導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合理的設計和正確的指導。避免學生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課程體系的特點而多選、誤選、漏選,避免出現學生選課跟風走、隨大流等不良現象。同時,導師還應處理引導學生選擇課程與尊重學生選擇課程的自主權之間的關系,以及導師的指導作用與學生積極學習之間的關系。必須組建一支優秀的選課指導教師隊伍,以指導學生選擇一門好的課程,并幫助其成功地完成學業。應當選擇責任心強,教學效果好的老師作為學生的選課指導,并對學生進行選課進行必要的培訓。在尊重學生愿望的前提下,幫助學生選擇相關課程。教育行政部門應為學生的選修課提供良好的服務,每學期結束前,他們應立即向學生宣布下學期開設的選修課程的課程介紹、任課老師、學時、學分、評估方法和其他信息,以便學生可以通過學校教學管理系統進行在線課程選擇。
2.3建立有效教學評價機制和多維的學生管理體系
學分制的出發點不僅在于培養學生獨立發展的潛力,而且還在于教學的發展,例如客觀地鼓勵教師通過對學生的選課和評估來創新和進步。考慮到學生評估中可能存在的單方面和主觀的情況,可以建立由學校、部門、同級老師、管理人員和學生組成的多級教學質量監督小組,以支持客觀全面的課程實施體系在課程建設、教學質量、配套教學資源評價等方面,做好反饋機制,促進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師資隊伍管理的進步。此外,學分制下的學生學習計劃是個性化的,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課程安排,學生的分布和時間更加分散,這給學生管理帶來了更多挑戰。為了在學分制下成功開展學生工作并做好教育指導工作,有必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工作細化具體內容,并通過教育部、學工部、導師和輔導員進行多維互動與指導建立四合一管理體系,形成多方管理模式。
3 結語
總之,在我國高校今后的工作中,首先要把學分制改革與發展作為教學管理改革的重大項目之一,并積極把學分制改革作為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高校實行學分制不僅是深化人才培養機制的改革,也是高等教育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對高校而言,學分制的實施改變了學年制的教育思想,優化了教學資源的配置,提高了學校的教育水平。在人才培養上更符合時代的要求和人才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萍.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完全學分制教學管理改革應對[J].惠州學院學報,2019(1):119-122.
[2]閆彩艷.分析學分制教學管理下的高校考試改革[J].智庫時代,2019(17):78-79.
[3]丁家玲.持續推進學分制教學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20(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