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國知識產權的管理和應用走在世界前列,美國高校在科學技術轉化制度方面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體系。目前,我國在科學技術轉化方面發展較為滯后,如何解決我國高校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問題已迫在眉睫。本文通過對美國專利轉化進行分析、研究,進而借鑒并找出一套適合我國高校專利轉化的有效運行機制,提高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并增強我國的科技競爭力。
關鍵詞:美國高校專利;專利轉化;法律制度
一、美國高校專利轉化發展路徑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專利制度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美國在專利制度的建立和發展上領先于其他國家,美國在 17 世紀中期就出現了早期的專利規范。
(一)美國高校專利轉化的理論基礎
查爾斯·麥卡錫在其專著《威斯康星思想》中首次把“威斯康星思想”(Wisconsin idea)作為一個概念提出,隨后“威斯康星思想”中“為社會服務”的思想成為美國高校辦學理念的總稱。威斯康星思想”在具體實施上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威斯康星思想”的根本原則始終未變:教育應當為社會發展服務。在“威斯康星思想”的指導下,威斯康星大學逐步發展壯大,成為世界一流的高校,對美國甚至世界的其他大學也產生了巨大影響。
(二)美國高校專利轉化的確立
《史蒂文森——懷德勒技術創新法》是美國頒布最早的專利轉移法案,是第一部在專利的研發人員與專利的使用企業之間建立聯系的法案。《拜杜法案》實施以后,通過合理的制度規劃,促使各級政府、專利的發明人、企業界共同致力于專利的商業轉化,并為其提供了法律保障;由此加快了專利成果產業化的步伐,使美國在與其他國家的綜合實力競爭中能夠保持其技術優勢。《拜杜法案》實施以后,通過合理的制度規劃,促使各級政府、專利的發明人、企業界共同致力于專利的商業轉化,并為其提供了法律保障;由此加快了專利成果產業化的步伐,使美國在與其他國家的綜合實力競爭中能夠保持其技術優勢。《國家合作研究法》的頒布,加強了美國專利研發機構和專利使用企業之間的聯系,拓寬了其溝通渠道和溝通方式,為雙方加強合作、共同研發專利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美國高校專利轉化的經驗總結
(一)正確的決策選擇
在經濟低迷的環境下,美國將“實施專利轉化”作為經濟發展的重心無疑是在非常時期做了“正確”的選擇,從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美國推廣高校專利轉化對于美國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和美國整體經濟的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二)較完備的法律保障體系
美國高校專利的高效轉化,主要原因之一是聯邦政府建立了一套完備的法律保障體系。美國聯邦政府 1980 年頒布了《拜杜法案》,該法案明確規定高校擁有對政府資助的科研發明的產權,高校有權將其發明專利許可轉讓給美國企業。專利許可所獲得的收益由高校自由支配且該項專利的發明人享有專利的收益權。
(三)專業的組織機構
美國聯邦政府和美國高校都十分重視高校專利成果轉化工作,設立了專門負責專利轉化的部門。如:大學技術管理者協會(AUTM)、技術授權辦公室(OTL),國家技術轉讓中心(NTTC)、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NSTC)等。
(四)充足的經費支持
美國高校通過聯邦政府、州政府、企業界資助以及自籌資金等方式獲得高校專利轉化工作所需要的資金。美國聯邦政府的科研撥款是美國高校專利轉化的主要資金來源,占到總數的 60%,此外各州政府也對高校專利轉化工作提供了必要的資金幫助,總的來說從美國政府對高校專利轉化的資金投入比例上,我們可以看出,美國政府非常重視高校的科研和科研成果的轉化工作,并給予了必要的支持。美國高校自籌經費占到了總經費的 15%,這說明美國高校非常重視自身的獨立發展。美國高校也一直就有接受捐贈用于教學和科研的傳統,美國高校也大都建立了獨立的募捐機構,并聘用專業人員為該機構服務,對募集的資金進行管理并合理分配。
三、美國高校專利轉化對我國的啟示
(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隨著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我國很多高校的科研項目如果繼續閉門造車,不與企業、社會需求相結合就會阻礙社會的發展,同時也不利于高校自身的建設發展。轉變傳統觀念,適當引入美國的實用主義理念是有必要的,這需要政府和高校以及社會的共同努力,為高校專利轉化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是美國高校進行專利轉化的行動指南,正是在此理念的指導下美國高校走出校門,將專利從實驗化階段向實用化階段轉變,并將專利成果服務于社會,并實現了專利高轉化率的突破。
(二)完善相關立法
我國高校的科研經費主要來自國家資助,因此導致高校研發的專利的權屬問題不明確,加之高校與企業合作進行專利研發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這些都影響高校專利的轉化。美國通過《拜杜法案》明確了美國高校通過聯邦政府資助研發的專利歸屬高校,通過法律明確了權屬問題。因此,我國高校專利轉化過程中首先明確專利權屬問題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法律的途徑規定專利的權屬能更好的調動高校科研團隊的積極性、主動性,也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專利轉化中因權屬問題而產生的糾紛,從而使高校專利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三)設立專業的組織機構
高校研發的專利的相關資料信息發布渠道不暢通是影響專利轉化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我國高校研發的專利不被社會上的企業和公司所知曉,很多發明創造一直停留在高校的研究室里,無法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基于以上分析,我國政府應盡快幫助高校建立專利網絡信息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將高校的科研專利的基本信息收集起來并公布,企業可以通過該平臺了解到感興趣的專利信息,進而促成高校專利的有效轉化。
結束語
構建我國高校專利轉化制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政府、社會、企業之間要結合起來共同支持高校的專利轉化工作,高校自身也要不斷的努力探索。
參考文獻
[1]孫南申.美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2012.
[2]王亮生.威斯康星思想評述[J].湘潭大學學報,1995(1).
[3]吳林海.論硅谷的創新模式及對我國技術創新的啟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1(8).
[4]羅良忠,史占中.美國科技園區發展模式借鑒與啟示[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3(12).
[5]郭曉川.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研究現狀評述[J].研究與發展管理,1996(8)
作者簡介:
劉海強,男,1995—,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2018級法律碩士,知識產權法研究方向。